市场
`
2013/1/4 11:06
全球五大电信设备商现况盘点:进入同质微利时代字号
0
0

当前,受电信设备市场低迷影响,包括爱立信华为中兴通讯、诺基亚西门子阿尔卡特朗讯在内的电信设备制造商都在这一领域面临增长受阻的困境。如今的通信设备市场,已经告别了十几年前外企垄断高利润的时代,目前竞争态势异常激烈,利润逐渐摊薄,逐步进入同质微利时代。

爱立信

据报道,爱立信上月宣布,将在瑞典裁员1550人以降低成本,被裁职位覆盖所有领域,包括销售、行政管理、研究与开发、供应和服务交付等。

瑞典各地区的预计裁员情况为:布罗斯(40个职位)、哥德堡,Lindholmen和Molndal(大约200个职位)、Karlskrona(50个)、Kumla(106个)、吕勒奥(10个)、隆德(15个)、马尔默(13个)、斯德哥尔摩(约1000个)。

目前与工会就如何处理裁员的谈判已经开始,预计在明年3月所有相关员工都将收到通知。咨询人员和临时员工的数量也将大幅减少。

爱立信并未透露裁员将会对年度成本所带来何种影响。该公司在瑞典约有1.8万名员工。爱立信瑞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托马斯·奇维斯特(Tomas Qvist)表示,“对于瑞典的员工来说,这确实是个不好的消息。我们必须确保可以继续执行我们的策略,以持我们的市场领先地位,投资于研发部门并满足我们客户的需求。为此我们需要关注于减少成本,提高运营效率。这将能够确保我们未来的竞争力。”“在过去几年里,我们一直在各个地区和业务部门不断推动这些措施,但有时冗余是不可避免的。”

爱立信今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该公司在第二季度的净销售额为553亿瑞典克朗,同比微增1%,净利润为11.1亿瑞典克朗,同比大幅下滑64%。财报显示,其今年第二季度网络业务销售同比降低17%,主要是受到CDMA销量的预期持续下降,中国GSM市场疲软及俄罗斯地区运营商投资低迷等因素影响。网络业务销售环比增长2%。CDMA设备销售同比降低了50%至20亿瑞典克朗,这一趋势还将持续到年底。

华为

尽管华为长期以来坚持在美国投资,并在当地建立研发中心、销售团队和安全架构,但公司仍然不断受到排斥。

众所周知的例子是华为与思科长达十年的冲突。2003年,美国思科公司就以侵犯知识产权的名义起诉华为,虽然最后的结果是双方和解,思科承诺不再以同样的名义起诉华为,但两家公司的明争暗斗却从未停止。

与之相应的是,这十年间,思科与华为间的竞争关系与强弱格局已经发生颠覆性的变化。2000年,思科的销售额达180亿美元,市值一度高达5500亿美元,是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相比之下,彼时的华为销售额只有220亿人民币,海外销售额为1亿多美元。

而自此之后的10年,思科的增长明显放缓,到了2011年,思科的销售额为432亿美元,比10年前只增长了一倍多,员工数量从3万多人增加到7万多人,也增加了一倍多,而市值下降到峰值的五分之一。

再来看华为,公司如今的员工数已达到14.6万人,2011年的销售额达2039亿人民币,合324多亿美元,是2000年的10倍,其中海外收入占了六成。华为的市场在不断扩张,而思科的市场份额则日渐萎缩,越来越向美国本土撤退。

尽管思科否认自己是美国国会调查华为的幕后推手,但在不少人看来,此次事件是华为与思科知识产权之争的延续和升级。只要思科想方设法地阻止华为抢夺其在美国本土市场的份额,那么华为在美国这个全球最大市场只能吃到一小块蛋糕。要知道,美国公司每年在电信设备上的投入高达300亿美元,并且随着整个行业网络升级到4G技术,这一投入还将大幅上升。

除了竞争对手的因素,华为在美国的业务开展还受到了方方面面的阻力。

由于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反对,华为在2008年被迫放弃与贝恩资本联手竞购美国网络设备制造商3Com。2010年,在美国商务部长致电通信公司Sprint的管理层,表达了对华为的担忧后,华为在对Sprint一笔大额合同的竞标中输给了竞争对手。2011年2月,由于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再次否决,华为放弃了购买美国科技公司3Leaf专利的计划。

当月,华为副董事长胡侯崑就发表公开信,希望美国公开调查华为公司,以澄清长期存在的有关华为可能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的指责。而到了去年下半年,华为又被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排除在美国全国应急网络的竞标外。

受到种种不友好的待遇后,华为过去几年一直试图在全球市场上改变公司形象希望人们对它的印象从一家不按规矩出牌的庞大的网络供应商,转变为一家透明、创新、守法的高科技企业。今年年初,华为宣布斥资60亿美元从博通(Broadcom)、高通(Qualcomm)和安华高科技(Avago Technologies)采购处理器和其他组件,这被视为华为向美国企业示好的最新举措。

在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院长吴柏均看来,华为几次三番地在美国市场受阻并不令人奇怪。“事实上,经济萧条时期的贸易保护主义由来已久”,他表示,“在繁荣时期,那些主导全球供应链体系和市场的国家和企业是自由贸易的推动者,而一旦经济衰退,外部市场的增长不明显,他们就会实行贸易保护,这种状况一直要持续到经济恢复。”

有评论认为,华为这样一个庞大的华为帝国,一划为三,网络设备,企业,消费者。在这三者中,消费者才是日后真正的引领者和牵引力!全世界所有的电信运营商都将在他们内部的核心网络上来迎合消费终端的变化和反作用,即智能消费终端反作用于网络设备。反过来,诺基亚西门子)、摩托罗拉因为在终端市场失去领导地位,导致运营商的网络设备供应也进攻乏力,它们现在都快从运营商供应市场清退完了。华为已经在运营商网络设备领域独步天下了,如果华为能在消费者市场再一次强大起来,网络供应与终端设备形成关联、互相策应,那么电信运营商则成为华为的电信牌照马甲,而电信运营商所谓智能管道提供商的定位都站不稳。他日风云际会,定能宇化为龙,十年后的电信市场变局,我们相信任正非已有谋划,比如,华为已经在海外开始接管中小电信运营商的整个网络运营了。

中兴通讯

中兴通讯集团内部正在进行一场全面反思。“这两年,中兴在战术和执行上确实存在问题。”中兴通讯总裁史立荣承认。最近,中兴做出了管理层集体降薪50%的决定,直至公司全面恢复盈利。

中兴通讯发布2012年第三季度报告称,第三季度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180.91亿元,净利润为亏损19.45亿元。这是中兴通讯自1997年上市以来的首次季度亏损。

中兴这样解释亏损的原因,此前在欧洲、亚洲以及国内较多的低毛利率合同集中在第三季度确认,而历史上毛利率较高的非洲地区自年初至今正处于旧项目向新项目过渡中,新增合同较少。据中兴内部人士透露,差不多有20亿规模的订单要推迟到第四季度才能确认。

此外的原因还包括全球电信设备市场的萎缩、美国市场的“封杀”,这些也让这家公司背负了财务压力。

中兴总裁史立荣对中兴通讯市场和产品的战略进行了分析和反思。他坦言,“以前我们想问题、想困难想少了,大家在成本控制和提升效益上,力度和决心并不够。”

一直以来,中兴在全球抢占市场的商业逻辑是,在电信设备这种战略性市场,先期要以抢占市场规模为主要目的,之后再从之后的二期、三期等扩容项目中获利。因为,通常情况下网络扩容的利润相对要比初期做覆盖的利润高,虽然最开始占领的市场利润会非常低,但是长远来讲厂商一定能够获得一定的回报。

中兴董事长侯为贵则这样说,中兴将继续在市场进入门槛最高的欧美市场出售电信设备,也在尝试打造品牌。最近,他刚刚会见了一家西班牙宽带运营商,探讨合作的可能。

2010年3月,史立荣出任中兴通讯总裁,随即提出“大国大T(Telecom)”的市场战略,即市场上紧盯大的国家以及大的运营商客户,同时采取相对激进的市场策略,力求中兴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成为全球前三大设备商。

如今,在史立荣看来,这个战略方向没有问题,但是中兴在执行上存在问题。主要包括:订单处理、与客户的合同签订以及合同之后的商务细化上,还包括合同执行过程,都存在管理不精细的问题。

然而,对于一家拥有上万名员工的通信企业,改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韦在胜表示,中兴正在进行开源节流与精细化管理,全力提高订单的盈利性。同时把所有资源集中在优势市场和优势产品领域,同时,做一些“减法”,针对过往亏损项目,限期减亏、扭亏”,并逐步减少低毛利项目的一些弱势市场和亏损市场,如果长期无法带来收益,将进行一些结构性改变。“在欧洲市场,我们判断的标准是是否能够进入运营商的核心名单。”

诺基亚西门子

诺西近日宣布,该公司将把光纤网络业务部门出售给美国投资公司Marlin Equity Partners。后者是位于加州洛杉矶的一个管理10多亿美元资本的私人投资公司。

据悉,这家投资公司已经在德国慕尼黑组建一个新公司并且将分散的光纤网络市场进行整合。新公司将由诺西网络业务部门当前管理团队继续领导,赫伯特·莫兹(Herbert Merz)将出任CEO。

根据上述交易协议,诺西光纤网络部门的1900多名员工和相关的职能将移交给这个新的公司,相关的客户合同也计划移交。此项交易涉及全球约1100名员工,包括德国、西班牙和中国等区域会受到影响,将于2013年第一季度完成。

诺西方面称,出售光纤网络业务部门是“缩减业务阵线、专注移动宽带领域”而做出的调整。2011年11月,诺西CEO苏立宣布进行全球战略调整,包括专注于移动网络基础设施及服务业务、全球裁员17000人、大幅降低运营费用及管理费用,以及在2013年底前减少成本达10亿欧元等措施。

截至目前,诺西本月已经两次出售旗下非核心资产。在诺西光纤网络部门出售一事之后,诺西还计划将旗下商业操作支撑系统业务(Business Operating Support System,简称BOSS)出售给加拿大Redknee公司。

加拿大公司Redknee将为收购诺西的BOSS业务支付最多高达5200万美元的费用,其中Redknee将直接支付约1963万美元。

Redknee前期将付给诺西约1963万美元,并接收来自诺西的1200名员工。如果接手后,BOSS部门业绩表现良好,另按照盈利能力支付额外最多约3271万美元。

诺西精简业务的举动不止于此。有外媒消息称,由于诺西与德国电信的服务合同将不再续签,诺西旗下的服务部门面临着关闭的命运,预计德国1000名左右员工将受影响。

断臂自救下,诺西的业绩正在实现扭转。诺西最新财报数据显示,诺西在2012年第三季度实现运营利润1.82亿欧元,是该公司成立以来首次盈利。按照诺西的预计,该公司在今年第四季度的运营利润有望增长8%,上下浮动约4%。

阿尔卡特朗讯

近日,美国投资网站The Motley Fool分析师安德鲁?唐纳(Andrew Tonner)在谈到阿尔卡特朗讯(阿朗)的状况时表示,目前并不是买入阿朗股票的最好时机。目前,阿尔卡特正在进行资本重组,目标是节约15亿美元。

有数据显示,阿朗每名员工每年为公司贡献的营收49700欧元,较爱立信和诺基亚西门子员工至少低14%。要达到同等水平,阿朗可能需要再裁员1万名员工,相当于公司总员工的15%。今年10月,阿朗已宣布裁员5500名。

安德鲁称,阿朗仍然处于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不仅需要面对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等老牌竞争对手,还需与成本较低的亚洲提供商华为和中兴通讯争夺市场。安德鲁给予该公司的股票评级为“持有”。

本·韦华恩(Ben Verwaayen)担任阿朗CEO一职已进入第5年。在推动阿朗复苏的过程中,韦华恩正遭遇困境。由于欧洲债务危机,欧洲运营商削减了资本支出,而阿朗也面临来自亚洲厂商越来越激烈的竞争。韦华恩正在对阿朗进行数千人的裁员。未来3年,阿朗将需要偿还20多亿欧元的债务。

今年以来,阿朗一直在致力于解决公司烧钱的问题。年初其发出了亏损预警,二季度公司出现亏损。韦华恩去年成功带领公司取得了盈利,这是2006年公司合并以来的首次盈利。但今年受公司客户普遍削减开支的影响,公司运营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取得巨大成功,基于强终端,弱中心的互联网模式也对基于弱终端,强中心的传统电信网模式带来了挑战。随着电信业务多样化,高速化发展,传统的基于集中式的电信网控制和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高度复杂的电信业务要求。相反,通过增强终端智能,弱化中心路由设备的功能,将网络功能进一步分散到全网各个终端的互联网模式,更能适应复杂电信业务的要求。很多例子均已证明,传统电信设备制造商必须完成从传统电信网模式到互联网模式的转换,才能适应当前电信业务发展的要求。

阿朗已经开始为向互联网相关业务倾斜做准备。其看中了市场规模目前已达到40亿美元的核心路由器(构建高速互联网的重要设备)业务。据记者所知,该业务目前由阿朗互联网事业部负责运营,该部门已成为阿朗近年来盈利状况最好的部门。今年5月,阿朗已推出了互联网核心路由器7950 XRS产品系列。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C114简介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02291号-4

C114通信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 用户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