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围绕2G资费、3G流量、终端等呈现的激烈价格战贯穿2012年。说降低门槛也好,说价格战也罢,总之,2012年在运营商、终端商、设备商等产业链合力下,智能终端快速普及,通信网络的升级,消费者享受到性价比更高的3G业务。工信部部长苗圩日前表示,目前政府对运营商资费采取较开放式的监管方式,向上封顶,向下不限制,这就成了2012年电信资费多次下调的根本原因。但由于运营商之间的竞争,资费下调过于频繁,所以目前来看留给2013年的降价空间已经不大。这意味着运营商需加快从语音业务向数据业务迁移,寻求用户规模和利润的平衡,精细化流量经营,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内外部竞争。
运营商全面开打价格战,推动2G用户向3G迁移
尽管三大运营商异口同声不打价格战,但2012年的价格战还是以各种形式此起彼伏。在业务方面,3月,浙江联通推出2G用户“随意打”,并迅速蔓延至广西、湖北、甘肃、北京、河南等地。随后,价格战开始从2G语音资费向流量拓展,7月中旬,广东联通和浙江移动借奥运东风先后推出2G“随意玩”。随着开学季的到来,校园市场成为运营商价格战的主战场,送流量、送手机等各种竞争手段层出不穷。例如,中国电信针对年轻用户市场推出19元3G卡,并推出“跨越2G玩3G”活动,增送1G流量和千元话费。中国移动则升级全球通统一套餐,增加了最高3000M流量的多个上网套餐。
随着流量大战的深入,运营商推出的流量产品承载了更多内容,10月,中国联通面向2G和3G用户推出3G流量包,围绕2GG融合发展做文章。12月,中国电信正式发布了三档即冲即用的流量卡产品,成为套餐改革的探路石……
除了上述资费套餐层面外,终端领域,运营商对千元智能机的热捧也是价格战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在运营商补贴政策的倾斜下,千元智能机的价格不断下探,甚至降至500元以下。2012年第三季度智能手机换机潮由一线城市向中小城市蔓延。智能手机占整体手机市场比例快速上升至72.5%。千元智能机凭借低价格高性能的特点成为推动2G用户向3G迁移的推手。
降低3G门槛,探路套餐改革与流量经营
事实上,低价厮杀只是表象和手段,回顾2012年运营商以推动3G普及为宗旨掀起的价格战,可以看出,从形式到内容都有步步深入的轨迹,并服务于运营商整体发展策略。
形式上,单纯拼资费到推出成熟的套餐或产品,推动运营商套餐资费改革。运营商从最初的随意打、随意玩,以低价资费为卖点,到年末的同时面向所有用户的3G流量包,主打“时效产异化”的流量卡,表明运营商的比拼正从单纯的资费价格向整体的套餐改革迈进,过去以“通话时长+短信为主”的套餐逐渐演变为现在的“流量+通话时长+少量短/彩信”为主的套餐。
内容上,从2G向3G领域蔓延,降低3G门槛,助力流量经营。中金公司分析认为,中国电信9月推出预付话费的3G套餐卡,以及中国联通此番推出新3G流量叠加包,表明运营商已针对大众市场开战。越来越多的流量优惠政策也是为后续的流量经营探路。例如,流量卡是中国电信为流量经营下一步布局的首款产品。未来,中国电信将以流量卡开发为起点,开发更多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在“时效差异化”产品路线上进行延伸。
渠道商,运营商今年力推的电子商务渠道成为价格战主要阵地之一。电子渠道的创新发展,将极大地影响到电信运营商对用户行为的深度支持,提高用户覆盖面和黏性,并打造以运营商为主导的手机行业新供应链关系。这也从侧面暗合了运营商转型移动互联网的步伐正步入深水区。
3G激活大众化市场,流量经营需分层
截至2012年11月底,我国移动电话用户突破11亿,其中3G用户达到2.2亿。国内电信市场的发展形势一日千里,给运营商带来更大的动力和压力。首先,3G用户规模爆发日益临近。2013年工信部对通信业发展有两个重要的用户发展目标要求:新增互联网宽带用户2500万户,新增3G用户将超过1亿户。
其次,政策性因素的影响不容小觑。工信部部长苗圩透露,2013年将适时扩大手机携号转网的试验范围,并做好4G牌照发放准备。尤其民资准入将引发行业鲶鱼效应,引发新一轮电信资费下调,对运营商而言,吸引用户、保持用户黏性的成本或增大。
再者,电信业收入结构不断调整。截至2012年11月,通信业非话音业务收入占比达到49.5%。面对互联网企业OTT业务的挑战,运营商未来如何加强数据业务,加快转型步伐将事关存亡。
2013年,随着3G的大众化,随之而来的就是个性化。这需要运营商从从经营思维、管理水平、网络质量、业务应用、服务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支撑。电信专家马继华表示,下一阶段,三大运营商根据2G、3G、WiFi和4G等网络的不同状况,具体分析不同客户上网需求、消费水平等进行更为贴切的差异化营销或是流量经营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