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
`
2011/1/4 09:36
通信世界周刊:2011十大趋势
0
0

趋势一:运营商移动收入差距持续扩大

中国电信客户服务部总经理张明天

2010年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的宣传力度很大,市场看上去很火爆,中国移动则比较低调,但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与中国移动的收入差距仍然在持续加大。我认为用户ARPU值造成运营商收入份额与用户份额的不匹配,从三大运营商全网移动电话ARPU值来看,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ARPU值都在增加,而中国电信的ARPU值在减少。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侯自强

中国移动2011年在收入领域的领跑地位不会改变。由于中国移动在建设发展3G的同时并没有忘记2G,其2G网络扩容建设进展良好,给中国目前大部分移动用户——2G用户带来了优质的使用体验,这是其收入份额不断攀升的原因之一。

中国移动研究院专家陈志刚

2011年,面对可能的通信行业利润率的持平甚至下滑,中国移动将在体制和机制上保持理性的投资收益比,并且有望进一步收缩业务战线,上述举措将有望助力中国移动用户收入贡献率持续提升。

一年以来,三大运营商在移动通信等市场展开了激烈的市场争夺,目前年度运营成果已初步出炉。2010年1~11月,全国移动电话用户累计净增9483.0万户,达到8.42亿户,其中中国移动移动用户总规模达5.79639亿户,中国电信CDMA用户总数达到8802万户,而中国联通移动用户数为1.65525亿户。从移动用户市场份额看,相比2010年1月,中国移动用户占比降低1.38%;而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则分别提高了0.37%和2.11%。从上述市场占比的变化不难看出一年间其他两大运营商,尤其是中国电信对于中国移动用户的有效撬动。

然而移动收入方面的数据却反映出了不同的声音。2010年1~11月,全国移动通信收入累计完成5719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11.6%,其中中国移动收入为4546亿元,中国联通728亿元,中国电信收入为445亿元,分别占比为79.49%、12.72%和7.78%。对比2010年1月数据,可得出中国移动移动收入市场占比提高1.65%,而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分别下降0.6%和1.07%。

上述用户和收入数据将移动用户的“增量不增收”问题呈现于运营商面前:中国移动虽然市场份额有所下降,但是收入占比却提高最多;而中国电信虽然市场份额增加最多,但收入份额反而下降最为严重。

事实上,相关数据还表明,虽然电信重组后,电信业垄断局面有所改善,但是中国移动仍在整体收入,尤其是移动市场收入领域占有接近八成的份额。由于用户规模效益作用、行业利润空间下滑、转网撬动成本提高等多方面原因,专家预测,2011年中国移动仍将领跑三大运营商收入竞赛,运营商收入差距有望持续扩大。

趋势二:“宽带角逐”远离价格战

在运营商战略定位中,固网宽带与无线宽带占据不同地位,除2011年投资150亿给铁通发展固网业务的中国移动外,固网宽带是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长期的“现金牛”业务。虽然从2010年开始,纷纷降价、提速的广电运营商和各种小区宽带公司给固网电信运营商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但是后者的优势地位并未受到实质性撼动。多位受访业内人士表示,2011年,电信运营商在固网宽带领域将不会延续价格战的策略,而主要将以宽带提速、包年送月等多种灵活的方式提高业务的性价比,增强竞争力。

无线宽带业务2011年也有望进入“白热化”争夺阶段,经过前期的运营,目前三大运营商已经吸取了上网本/卡等产品的定价经验、教训,纷纷表示2011年在关注用户数的同时,谨慎考量网络等的承受能力,更加强调重点用户群与收入,价格战将不会在无线宽带市场上演。

中国电信集团移动市场部某员工向记者透露,根据集团相关部署,2011年,不论是固网宽带还是无线宽带,中国电信都将采取远离“价格战”的策略,“其中,固网宽带以‘提速保值’为核心思路,集团将定期下发宽带提速通报,指导各省通过宽带提速达到提升价值、存量保有、延长用户在网时长的目标,并计划结合20M宽带入户能力发布,开展全国性天翼宽带促销活动,力争年末城市4M以上用户占比达到35%。”

“2011年中国电信在无线宽带领域则会不采取积极的发展策略,这首先意味着无线宽带资费不会进一步下调,我们将主要通过增加Wi-Fi的分流作用来稳步发展用户。”上述中国电信员工进一步表示,“此外,2011年的另一个重大改变是无线宽带将采取流量计费的模式,尤其对于新发展的用户,以流量计费为主。”

中国工程院秘书长 邬贺铨

相对固网宽带,无线宽带有着差异化的特点,降低资费不是其明智发展之道,我认为2011年对运营商更为重要的是,反思如何优化无线宽带的商业模式。

事实上,从商业角度,2011年运营商应该开始逐步平衡网络投入压力与效率,宽带“增量不增收”已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单纯采取降价措施,运营商的移动网络将很快面临瘫痪的危险,此外频谱资源也是要考虑的问题。企图采取降价策略的运营商需要思考,目前其拥有的各种资源能否有效支撑预计增加的无线宽带业务需求。

若要优化无线宽带的商业模式,就需认清无线宽带业务的特点,一般而言,无线宽带业务分为两类,一类是在短时间内对高带宽有需求的业务,而另一类是长时间访问类业务,后者将给运营商移动网络带来更大的压力。

行业专家 商敏儿

我认为2011年,固网宽带资费将不太会有调整,但是随着运营商融合套餐的推出,会在融合套餐中体现对宽带资费的优惠,如中国电信的e9套餐、中国联通的全能套餐等,用户可以借此享受到宽带资费的实际优惠。

移动互联网流量资费方面,从目前看来,移动互联网的流量资费设计愈加趋于合理,随着竞争进一步的加剧,我认为流量资费不会出现较大的变动,但是在流量的套餐设计及档次设计上可能会更加合理。

趋势三:电信生态环境“可管理的开放”CP进一步繁荣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近几年业内的每一个主体都在呼吁“开放”一词,希望生态环境更开放,运营商向合作伙伴放开资源和能力,这也将是行业大势。而据我们所见,2011年通信生态环境的开放将呈现一些具体特点,如平台开放、分成开放、可管可控。

在过去的一年,业内相关厂商已经协助运营商建设各自的开放平台,目前看来这些开放的平台已经基本就绪,2011年他们将成为运营商对合作伙伴的应许之地。在这一基础架构之上,为了激励合作伙伴更多更好地开发业务应用,在过去两年已经开始或多或少调整自身分成方式之后,运营商2011年有望进一步放开利益分成。而随着平台化的推进,SP将集体转型为CP。

不过,人们在2011年将对这种生态环境开放的程度有更清醒的认识,在中国,至少现阶段它将只是“相对开放”——由于有大量违规违法内容及行为的存在,以及部分企业对利益的过分追逐以致放弃诚信和道德,因此,可管可控的开放才是2011年可能实现的。

卓望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飞信产品部 李卫卫

2011年整体环境上将更为开放。除去通信市场持续增长和客户需求多样化的基础原因外,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成为关注的热点,更多的客户需求待挖掘,更多的市场机遇待把握。iPhone昭示跨界融合是大势所趋,通信产业链呈现网络化,不再是原有的单一运营商核心,合作共赢、多赢已成为业界共识。

联通的沃、电信的天翼近一年均有所斩获,移动通信市场竞争更加充分,客户有了更多的自主权。而客户主动选择权的上升,进一步促进了通信市场的竞争,推动运营商提供更好的网络、更丰富的业务,从而催生更多的设备支持及业务支撑需求。竞争推动之下,运营商,特别是电信和联通,趋向于寻求更多合作支持,以强化或平衡自身竞争能力。

为避免管道化,运营商以基地形式自主构建通信业务的服务体系,在此冲击之下,原有SP时代已宣告终结。但运营商将通过开放、合作、共赢的服务平台,为客户创建一个前所未有的,统一、标准、透明、自由的服务体系。为客户创造亟需的内容及应用成为此平台上增值服务的争夺关键所在,它将推动CP的进一步繁荣。

当乐网CEO 肖永泉

开放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手机操作系统的开放性、智能手机的开放性、应用商店的开放性以及传统互联网本身的开放性都会加速这一进程。在这开放大势中,平台的公平以及终端的兼容性是两个很关键的方面。平台的公平能够保证这个生态链上的内容优胜劣汰。移动终端不同平台间的兼容性良好,作为主要内容提供商的中小开发者才有能力进入。

随着应用商店的兴起,产品销售过程将会扁平化,SP向CP的转变是一个发展趋势。

工信部电信研究院泰尔管理研究所 吕成华

对于我国的信息通信业而言,有钱赚、安全是非常重要的两方面。其中信息安全,包括意识形态安全、文化安全等,是第一位的,也是整个生态环境中最重要的。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在2011年我国通信业将进一步摆脱过去封闭式的发展,但只能是介乎中间水平的相对开放,需要可管可控,需要保证国家信息安全。

通信生态环境在不断改善,出现更多的合作,业务外包趋势也在加大,这时候就需要运营商放开利益分成。在2011年,运营商有望逐渐加大给合作伙伴的分成,这是好事,也是趋势。

Frost&Sullivan 傅晓辉

对于目前的中国通信生态环境,关键问题是如何解决开放之后的违规违法等行为,以及如何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行为。为配合2011年越发开放的通信市场生态环境,该市场中的各方参与者也亟需做到以下几方面:建立开放共赢的合作体系,共同繁荣通信的生态链;诚信守法,规范化运营,毕竟中国也在诚信体系的建立过程中,过去可以做的事情,例如强捆、欺诈、终端内置等违规行为,将来未必还能做;对于政府监管及执法部门而言,该市场的违规违法行为,不应由运营商去承担相关监管及处罚,而应由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去承担相应责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C114简介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02291号-4

C114通信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 用户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