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  通信人家园

市场
2016/3/24 15:50

“互联网+”时代的企业转型方法常新理念不变

人民邮电报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刘涛

互联网改变了我们业已习惯的很多行为方式,也重塑了很多行业规则,创造了新的商业模式。今天,我们可以这样说:互联网正在以席卷一切的迅猛势头,将过去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走过的人类文明轨迹彻底重设。一切企业活动都是围绕着市场来展开的,企业追求的是更有效率地组织资源,提供产品,吸引消费者,赢得市场和收益。抛开为了改变世界等颇有情怀的理想主义口号,从一种理性和实用角度看,所有的企业家都是为以上目标而投入的。如果这种前提在今天依然成立的话,我们可以进一步推断,一些传统的经营理念依旧没有过时,仍在当今互联网时代以全新的更有效的方式实践着。

从抽样统计到大数据分析,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产品的理念没有变

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产品,这是最基本的一条经商常识,也是几乎所有商学院教材都会反复提及的基本理论。时至今日,企业依然在为获取客户需求而不断努力,问题在于如何才能获得更真实的客户需求?

传统的做法是以企业内部资源为主导,依据市场调研来预测,企业会通过少量市场样本来分析推测广大用户的需求,怎样挑选样本,如何作出统计分析是由此而产生的系列方法。当然这种预测方式肯定会带来很多偏差,以至于基于理论模型预测出的客户需求开发出的产品,在实际的市场中经常表现不佳。

正如数据科学家舍恩伯格总结的那样:“我们总是习惯把统计抽样看作文明得以建立的牢固基石,但其实这种方法只是为了在技术受限的特定时期,解决当时存在的一些特定问题而产生的。在大数据时代进行抽样分析就像是在汽车时代骑马一样,这不再是我们分析数据的主要方式。”

相比而言,互联网的出现,带来了对全样本数据的采集和分析的可能,样本量越多,得出的结果就会越接近于现实,这是很简单的道理。我们不再追求通过少量样本,寻找因果关系,预测全体数据的分布概率;而是吸纳和利用更广泛的数据来源,对全量数据进行更为深刻的洞察,发现其中的关联性特征,进而作出更符合真实世界的判断和决策。

从统计思维向大数据思维的演化,其出发点都是用更好的方法,获得用户的真实需求开发产品。无论怎样,从客户需求出发的理念从始至终没有变化。

不变的是对客户真实需求的追求,改变的是数据来源和分析方法

2013年年初,一部Netflix自制剧《纸牌屋》的成功,将大数据+影视创作的模式推到了聚光灯下。Netflix的成功毫无疑问是以多年积累的海量数据为基础。用户视频点播的基础数据,包括影片评分评论、暂停快进等播放行为、观看时间和地点、终端类型等,结合网站日均300万次用户搜索行为产生的数据,使观众对于Netflix来说几乎是透明的。观众热衷于哪类题材、被怎样的故事走向吸引、偏爱哪位导演、支持哪对演员搭档都可以被洞悉。《纸牌屋(第一季)》这部完完全全投市场所好的作品给Netflix带来了300万的新增用户。

从标准化生产到个性化定制,用物美价廉留住客户的理念没有变

对于任何人而言,收到别人送来的礼物都是一件不错的事情。如果是独一无二的礼物,那更是一种非常美好的体验。在产品基本功能同质化的当下,对个性化体验的追求逐渐成为吸引消费群体的核心要素。对于市场竞争的各家企业而言,能够以较低成本大规模提供个性化产品始终是确保自身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但在个性化产品和大规模生产之间,一直以来是个难以兼顾的问题。

在早期社会,产品更多的是来自于手工匠人,不同店铺生产的产品的确存在差异化。但是,个体的生产规模和效率是很大的瓶颈。在工业革命来临以后,实现大规模生产已不存在技术问题,规模化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路径。但企业主为了尽可能降低产品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将生产线做得固化通用,产品也趋于标准化。虽然市场上的买家始终希望有更多的产品种类,但工业经济时代的产品基本上是大规模标准化制造,总体来说依然无法达到各取所需、因人而异的效果。

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让智能制造逐渐成为可能,生产线与信息化技术的结合,带来了柔性化变革,使得大规模生产与个性化生产能够在新的技术条件下得到兼顾。一方面满足企业降低成本、继续保持大批量高效生产的竞争要求;另一方面也能满足每个人长久以来不变的个性化需求。

从早期手工匠人受制于生产能力形成的差异化,到后来工业时代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再到如今以工业4.0为代表的智能制造时代,以前难以兼顾的个性化与标准化到如今有了融合的可能性。技术方式的变革背后,对于物美价廉的追求始终没有变化。

不变的是对成本和产品质量的追求,改变的是规模化与个性化之间的取舍和平衡

说到个性化定制,我们首先会想到量体裁衣的老裁缝。今天,在信息化与工业生产深度融合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服装企业摇身一变成为高科技傍身的“裁缝哥”,红领集团就是这群“裁缝哥”中的佼佼者。红领从3000人规模的、试验探索性的西服生产工厂开始,用了十多年时间,投资2.6亿元,形成了以订单信息流驱动的、在规模化与个性化定制之间找到合理平衡点的“红领模式”。互联网打通了消费者与服装制造商之间直接进行信息交互的通道,消除了形成信息壁垒、影响供应链高效运作的中间环节;在研究基础上建立的版型、款式、工艺数据库涵盖了99%以上人群对西装设计的需求,使通过流水线制作个性化西装成为可能;内部管理信息系统保证了生产效率,物联网辅助了质量管理,全副武装的“裁缝哥”成为工业4.0时代的弄潮儿。

从单向传播到口碑传播,广泛、持久、深入的营销理念没有变

一个企业要想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起良好而有生命力的品牌形象,离不开系统有效的营销工作。在任何时代,企业主都希望自己的产品和公司能够在市场拥有长期广泛的影响,而不希望仅仅是一阵风。因而,营销的发展历程一直以来都围绕着一个核心目标,那就是如何让营销的效果尽可能广泛、持久和深入。

上个世纪以来,西方企业逐渐重视营销的作用,并开始了系统性研究。最有代表性的营销理念是4P模型,即Product(产品)、Price(价格)、Place(渠道)、Promotion(促销)。广告成为重要的营销工具,众多大型企业每年花在广告上的成本不计其数,并且理所应当地认为这是必须花的钱,不可节省。

但是,传统的广告手法无法保证营销能够广泛、持久和深入。无论是纸媒还是广播电视,都是一对多的单向传播,缺少互动和空间扩散能力。密集投放广告短时间内会带来市场注意力的提升,但这种注意力会随着广告投放密度的降低而消失,而过于密集的视听轰炸也带来了消费者的疲劳和反感情绪。

其实,从生活经验看,通过身边人口口相传反而是最有生命力的方式。互联网带来的网络化营销改变了传统营销的范式,让口口相传的模式呈现到网络层面。口碑传播不仅打破了身份限制,从过去仅限于熟人之间扩展到如今众多陌生网民,而且创造了更多形式,在众多互联网应用产品中都可以植入社交化模块。这种低成本高效率的交互式、口碑式、多对多扩散,带来的结果就是,很多时候你看不到企业在卖力宣传自己的产品,代之以社交媒体上用户群之间对于最新产品的激烈讨论、转发和分享活动,而企业的营销效应就在这种朋友圈的互动中逐渐建立。

“互联网+营销”对传统营销的改变,是从以往“企业——顾客”这种纵向线性营销,逐步转变为“顾客——顾客”的横向传播营销。营销行为不再是传统媒体上商家的生硬推销,而是杂糅在普通人互动关系下的情感潜流,更易接受也更具持久性。当营销与人际关系结合之后,只要关系网不破,营销的行为就会伴随下去,随着关系的深入而增强。

不变的是对广泛而长期市场影响力的追求,改变的是营销信息的传播方式

在新浪微博中被昵称为“小杜杜”的杜蕾斯官方微博账号拥有150万粉丝,并不算微博中一呼百应的王者,却总是被当成网络营销的成功案例来说事儿。杜蕾斯是一个在国内知名度很高的品牌,却很少在线下的公开场合被人们谈起,作为一个敏感的产品品牌,杜蕾斯在线下只能羞羞答答地开展推广活动,而在微博这个社会化媒体上,杜蕾斯如鱼得水。尽管是一个国际化品牌,杜蕾斯官方微博却并没有选择高富帅的形象定位,而是塑造了一种更贴近生活、与活跃社交用户形象相似的面貌:一点小聪明、一点小幽默、一点小庸俗、一点小性感,偶尔也可以高雅、可以感性。这些都是通过与粉丝的互动、对社会热点的跟进、推广活动的策划等实现的,这些事情大多数企业的官微都在做,而常见的微博营销效果却一般。当然,其中的不同是杜蕾斯一直保持着与网民频繁而有趣的互动,对时事的点评经常是辛辣中带着粉丝都能“get”到的趣味,在这背后,运营团队的创意和真诚显然功不可没。

从金字塔结构到网络化结构,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的理念没有变

传统企业属于金字塔组织结构,不仅企业、政府、军队等几乎所有组织形态都是如此。金字塔组织作为传统社会中的一种基本的组织形态,符合当时的环境需要。当外部环境变量并不很大时,通过控制内部变量因素,获取一个稳定的信息渠道,简化信息流通频率,维持稳定而有秩序的运转是符合组织最大利益的。

但是,当外部环境的变量突然增大,而且已经对组织的边缘地带产生了明显冲击的时候,这种内部稳定态就反过来变成制约组织发展的瓶颈。金字塔结构下,面对大量的外部信息涌入,中层传递节点不仅无法满足快速传递的要求,而且会带来信息的失真,随着组织和部门的庞杂,这种组织反而让效率变得更低。

实际上,外部环境变量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一次次技术创新而增加,对于组织应变能力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纯粹依靠降低内部变量、固化应对和处理流程的方式肯定会达到一个无法突破的天花板,这就是传统组织崩溃的临界点。

同时,技术本身就具有破与立的两面性,在增加外部变量的同时,也为组织内部提供了更为有效的解决方案。由于高效通信与交流工具的发明,使得组织内中枢与地方的信息壁垒大大弱化,实时性得到极大的提高,组织中枢不会再受到以往那种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猜疑,反而大大强化了与基层的直接交互程度,不再需要设置太多的代理中介机构,于是,去中层和扁平化也成为企业改革的主要方向。

这些趋势并不是互联网首先带来,但互联网技术让扁平化能够在企业中得以更好推行,不会出现因为放权导致的失控局面。未来的网络化组织应该具有更快的反应速度、更少的层级设置、更广的分散决策。

古今中外,无论是什么样的组织,初衷都不是为了将简单的事情搞复杂,组织的需求永远都是更方便地让上下沟通,中枢与边缘即时互动,实现对外部环境的及时响应和应对。

不变的是对外部信息及时响应的追求,改变的是组织内部传递处理信息的结构

经常网购的人都知道顺丰是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快递公司。2015年,顺丰对内部组织架构进行大变革,由原有大总部的中央集权制模式,逐步改为小总部、多头总部分权的管理体系,依托原来集中在集团总部层面的战略规划、经营、服务三大主体职能打造了三个大的管理集团:一个专门负责战略研究、一个集中于经营业务、一个专注于资源性及服务工作。除此之外,顺丰对多元化的服务领域进行了整合,形成了仓配物流事业群、速运事业群、供应链事业群、金融服务事业群、商业事业群等五个术业有专攻的事业群,各自拥有高度的自主权,彼此之间又保持良好的联动,这样保证了内部资源更加贴近市场需求,得到更加专业化和精细化的利用。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最新视频
    为您推荐

      C114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1999-2024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