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无疑是当前炙手可热的概念,层出不穷的各类“宝宝”们,吸引了数以千万的网民加入网络理财大军。未来,互联网金融将如何发展?普通网民又如何在这波浪潮中淘得“真金”?在2014年全球移动互联网金融论坛召开之际,人民网专访互联网金融领域专家,为您详细解读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嘉宾介绍:
易欢欢,现任宏源证券研究所副所长、互联网金融千人会秘书长、国际金融论坛互联网金融中心执行主任、中国财经青年学会执行主席,国内最具影响力的TMT行业研究者之一,多次获得计算机行业最佳券商分析师称号。
“互联网金融向移动端融合发展是长期趋势”
人民网:去年六月份,阿里巴巴联合天弘基金推出余额宝,拉开了国内互联网金融的大幕。您怎样看待最近一年互联网金融在国内的这波热潮?
易欢欢:形成互联网金融热潮源自于几个核心要素。首先,对于大行业来说,每个人在被移动化、被虚拟化,移动化是指每个人随时随地都在使用移动终端所提供的服务,虚拟化是指未来的各种信息和数据不断被采集,吃、穿、住、行、用等生活将不断往上发展,这其中,金融也将不断在线化。
其次,为何要谈移动金融?因为现在面临着契机,即从互联网向移动化发展。以前的互联网公司,例如阿里巴巴之前的商业模式是电子商务,腾讯的模式是游戏,百度的模式是广告,但是这些商业模式在手机上不能完全应用。
譬如,广告在手机上可展现的位置十分有限且缺乏客户体验;电子商务而言,运用手机购物的客单价并不高;游戏而言,手机是碎片化的时间,远不及电脑的体验度。2012年之前,行业都在讨论移动互联网,但移动互联网没有盈利模式。现在,大家都在关注移动金融论坛,是因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等同于钱包,手机中的资金账号、支付账号、身份证信息、安全设备是结合金融的非常重要的应用,其他的应用是在此基础的服务而已。这是值得重视的核心要素。
第三,互联网金融对中国的冲击大于美国。这是因为中国现有的金融体系、金融结构经历了以房地产为依托的传统金融模式,这种传统的金融模式现金流少,对于个人、民众而言并未获得相应的金融服务。现有的金融机构,如银行绝大多数存在存贷差,发展水平远低于美国;曾经的证券公司都较为重视自身营业网点数量,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营业网点数量多并不意味着优势,而必须看创新。互联网对于证券行业的影响与冲击应该是长期、大趋势性的。
那些互联网公司,如阿里巴巴找到了移动互联网的盈利和变现模式,所以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必须跟随这种发展趋势。
人民网:有一种观点认为,国内的传统金融圈与互联网企业,对互联网金融的理解其实是泾渭分明。传统金融机构强调更多的是风险,而互联网企业看到更多的是机会。您怎样看待这种观念上的差别?
易欢欢:我认为,两种看法需要不断融合。对于传统企业来说,它们可能还未做好准备,它们现在要做的是快速用互联网进行武装,面向个人与小微客户提供更多的服务能力。互联网企业在进行互联网金融创新时既是金融又非金融。何来此说?它们可能只是提供一部分金融产品,更多的是围绕数据,为顾客提供了一系列的金融服务。
能发展出来的一定是一方面有牌照、网点、渠道、大客户,另一方面,需要有低成本、有流量、有创新、有大数据、有客户体验。这两者结合在一起,才能有真正服务到客户,又相对稳健、安全的金融产品。
“余额宝扯掉了银行利率市场的遮羞布”
人民网: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货币基金,在今年冲破一万亿规模后,收益取现明显向下,最近一个月的收益已经跌破5%。这让很多投资者纠结。不知道该赎回还是再等等看,你觉得余额宝收益还会继续下滑吗?对货币基金投资者有什么建议?
易欢欢:余额宝这类货币基金产品收益率过高并不合理。它们的本质是货币基金,货币基金的正常收益率应该在年化3-4%。而余额宝有时会高出这个数字,是因为它本身的产品设置,它的收益率也会不断波动。
余额宝是将公众的现金聚拢,以团购存款方式借给银行。这是一款解决流动性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始终将不断波动。银行缺钱越严重,余额宝的收益率会越高。余额宝的本质,是把以前银行间利率市场的遮羞布扯了下来。
普通投资者应理性看待收益的下跌。货币基金流动性好、稳定性佳,这意味着它的收益率一定相对平均。与银行同类型产品相比,互联网的在线理财、在线服务是大趋势。
人民网:您自己会购买互联网金融的理财产品吗?您对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创新和设计有何建议?
易欢欢:我买了余额宝和陆金所的P2P产品等。
对于现有的互联网理财产品,要明确告诉消费者,它们是货币基金的本质,收益率就是正常收益率,不要调高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其次,在支付手段与安全手段上,要更好地与监管机构进行沟通,实际上互联网去也的手段可能比银行更高明。另外,要探求更好的方法解决大规模黑客攻击等风险。
“得大数据者得天下”
人民网:去年,互联网金融概念在资本市场很火,但今年在股市热度明显下降,这是什么原因?
易欢欢:去年一些股票上涨了7-8倍,这与互联网大潮有直接关系。今年的降温是个逐步兑现的过程。从市场预期、市场反应、落地变现,到产生互联网金融巨头,是一个发展的过程。
人民网:在互联网金融这波浪潮中,您最看好哪类企业?能否给我们一些寻找互联网金融优质企业的几个指标?
易欢欢:我比较看好几个方向。第一,互联网与券商结合是大趋势。因为证券账号是所有金融账号中最为活跃的,极有可能成为金融账号中的主账号。未来金融行业发展将走向混业经营,得账号、得用户、得活跃度、拥有大数据者得天下。
第二,面向行业型的P2P,在一个行业、产业链实现、做好P2P的手段和方式。第三,产品预售型的众筹。第四,移动端金融的应用,如结合NFC、个人健康数据提供的保险,这些领域将会产生一批大公司。第五,帮助金融机构改善用户体验的服务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