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双十一”,天猫最终交易数字定格在350.19亿元,较去年“双十一”191亿元的交易额增长了83.34%。
线上的“狂欢”已经结束,快递的考验刚刚开始。在网购交易额猛增的背后,快递与电商的协同配合以及大信息化支撑下的现代化物流是最大的看点。
记者从国家邮政局了解到,以淘宝网为代表的主要电商“双十一”当天共产生订单快递物流量约1.8亿件,其中80%由“淘宝系”产生,较去年同期增长85%。全天各快递企业共处理6000多万件快件,是去年“双十一”最高峰3500万件的1.7倍。
为了迎接“双十一”网购潮,各快递公司早在年初就着手布局。申通拿出3000万元资金鼓励网点开设门店或者代办点;圆通将门店开进社区、学校、市场和酒店;韵达在全国增开了10000多个门店;顺丰与便利店的合作、天猫自提点的设立、智能快递箱的投放等新举措也为“最后一公里”的快件配送提供了多种解决方式。从目前来看,今年“双十一”的物流运行较为平稳有序。但根据往年惯例,11月12日才是包裹出仓的高峰,13日、14日包裹向干线和末端转移,是运输和配送的高峰。业内人士称,这些包裹量至少要一周才能基本处理完。所以,未来一周将是快递的处理高峰期。为做到不爆仓,让消费者满意,企业和监管部门都在连续奋战。
专家指出,“双十一”无疑创造了我国物流行业的峰值“流量”。随着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的快速发展,不久的将来,还将产生更令人惊叹的网购高峰,更加旺盛的物流需求还将喷涌而出。如何建立与我国电子商务规模相匹配的网络化、智能化、集约化的现代物流体系,成为眼下亟待解决的难题。
要应对中国消费者创造的世界级网购消费热潮,单靠物流企业配更多的车、设更多的点是不够的,更需要物流行业全网联动,分工协作,整合优化资源配置,系统化提升作业效率。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此前提出,我国要搭建一个平台来提高快递公司的效率。今年“双十一”,刚刚成立的菜鸟网络的物流数据平台首次全面接入淘宝物流体系。而国家邮政局也与菜鸟网络携手,成立了保障指挥部。菜鸟网络工作人员到各物流节点城市和地方邮政局对接,协调监测,一遇到拥堵就汇报,上游可及时采取分流措施。菜鸟网络副总裁告诉记者,全新的物流数据雷达不仅可以监控中转站,还可以监控到行政县区和服务网点,监控范围从“主动脉”覆盖到“毛细血管”,这些数据将帮助电商平台和快递公司作决策,通过线路预测帮助各大快递公司分拨点不爆仓,并有利于提升快递“最后一公里”的服务质量。商家也可以通过数据雷达对物流订单实施管理,揽收率、在途率、签收率等一目了然。除此之外,菜鸟网络还与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展开合作,实现全国高速公路的天气预报和道路实况采集。
电商正在倒逼社会和行业进步。要建设充分适应高流量、快节奏电子商务需求的现代物流体系,仅有一只“菜鸟”远远不够。如何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搭建标准规范统一、信息充分共享、服务能力强大的公共物流平台,加快传统物流业的转型升级,是“双十一”给政府、行业和相关企业提出的又一道新鲜且紧迫的课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