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日上午,作为腾讯与360之间“3Q”大战的延续,百度等四家公司宣布将不兼容360安全卫士软件,并揭露360的“八大谎言”。同日,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专访腾讯CEO马化腾、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时获悉,腾讯、360之争,有望退出网民“桌面”。
短短几日,从腾讯与360之间的技术暗战,到两者的口水纠纷,网民听起来恰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难于判断谁对谁错。网民通过这场“电脑桌面之战”体验到了自身的处境:网商手里的“筹码”和“人质”,是网商利益的无穷来源,即“唐僧肉”。
跳出网民的个人处境,我们更应看到这场“网战”所暴露的互联网发展的困境。
当下中国互联网,无论是发展的理念,还是技术都面临着很大瓶颈,紧紧地压缩着各家公司的盈利空间。此时,最为便利的方式,自然是“吃着自己碗里的、盯着别人锅里的”。因此,无论是360想以“即时通讯为目标”,还是腾讯想要推广“QQ医生、QQ管家”,本质上而言,都是想要抢占他人的“市场份额”。并且,这样的一种对“市场份额”的理解,牢牢地占据了两家公司发展战略的核心。只是,他们的这种战略,都不是以真正的创新为动力,不是以对互联网“盈利新空间”的开拓。
在这种对“挟客户以自重”的利益摩擦中,自然令腾讯“怒气冲冲,面临12年来最惨烈的战争”,也会令“360不得不反抗”。为了“捍卫”自身利益,两者不惜“互泼脏水、互揭伤疤”,不惜“道德抹黑、攻击对方”,甚至不惜“置广大网络用户而不顾”。网民或许要说,这些公司嘴上说着“为客户着想”,心里想的却是“为自己的利益着急”。而这些“眼中盯着别人客户,心中想着作战策略”的网络公司,或许正是当下网络公司的真实写照。
网民所见证的这场“网商大战”,或许正是为我们提供了深思以下问题的机会:我们的互联网究竟要朝着什么方向走?怎样形成一个良性的竞争秩序?用户的利益怎样才能得到更好的保障,才不会再一次被网络公司当成“筹码”、“人质”?我们怎样才能拥有更好的上网环境和安全保障,既不需要被动接受广告、插件,也不需要被动升级或者强制扫描。“请听一听用户的呼声,请听一听互联网创业者的愤怒,再请你看一看互联网开放、透明的发展趋势。不管是一个帝国,还是一个企业,只要它是封闭的,那它就会迅速走向衰亡。”周鸿祎的这句话,值得他自己深思,值得马化腾深思,也值得互联网监管部门深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