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去年年底,我国手机网民数量已达2.33亿人,成为互联网用户的新增长点。而据iSuppli公司预计,2010年我国国内3G手机的出货量将增长近五倍,达到4297万部。 3G的广泛应用将会催生更为庞大的手机上网群体。移动互联网在给企业带来无限商机的同时,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日益凸显,正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目前,网络环境的著作权问题,域名、通用实名抢注等事件屡有发生,由于搜索引擎、P2P新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也不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由于手机的终端差异非常大,品牌和规格千差万别,所以用技术手段进行反盗版目前还有一些难度。另外,传统互联网的域名、商标,现在移动互联网的域名,支持中文输入的移动通用实名,这些属于企业商标类别的知识产权也存在着一些冲突,这些都亟待在政策和技术层面加以解决。
移动互联网对于我国来讲算是个新生事物,对于新媒体环境下的版权保护,我国是有法律依据和执法行动的,但总体发展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到目前为止,国家颁布的与知识产权和互联网相关的法规和政策有《著作权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而对于移动互联网出现以后带来的新问题,国家还需要通过不断完善立法予以解决。
中国的移动互联网行业刚刚发力,较传统互联网,无论在网站数量还是在应用和服务等方面都较为匮乏。很多企业,尤其是广大中小企业,尚处于手机建站阶段,自我保护意识薄弱。移动互联网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副主任、移动中国网CEO 万永认为,中小企业可以通过注册移动通用实名的手段,保护自己在移动互联网上的竞争力,同时也有效地保护了自己的知识产权。
移动通用实名可实现移动互联网的三大平台通用,即在手机浏览器中直接输入、在移动搜索引擎中直接输入、在移动商务平台上直接输入,均可快速准确地进入相应手机网站。万永介绍,移动互联网知识产权研究中心近期启动了“移动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工程”,将为50万家中小企业赠送价值2000元的手机网站和移动通用实名等服务,消除中小企业进入移动互联网领域的技术壁垒,进一步拓展企业新的移动商机,切实保护知识产权。
在互联网领域,我们曾经看过不少知识产权受侵犯的例子,企业为了维权,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目前我国还处于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初期,企业从移动营销初始阶段就注重知识产权的积累和保护,加强防范措施,应该说是件未雨绸缪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