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  通信人家园

市场
2009/7/30 09:33

移动互联网塑造ICT发展新模式

中国信息产业网-人民邮电报  楚海

移动互联网到底是什么,产业链中不同的群体有着不同的看法。但总体上来说,移动互联网不是一项具体的技术,也不是某项具体的应用。它是建立在全球互联网、移动通信以及形式多样的终端和五花八门的业务应用大发展基础上,由此引发的一个全新的ICT发展模式。

引发整个产业联动

2009年7月16日,CNNIC发布了一个让很多人既吃惊又振奋的数字——根据CNNIC《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09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3.38亿)、宽带网民数(3.2亿)、国家顶级域名注册量(1296万)三项指标仍然稳居世界第一,互联网普及率稳步提升。受3G业务开展的影响,我国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已达到1.55亿,占网民的46%,半年内增长了32.1%,增长十分迅猛。业界推算,随着中国三大运营商布局3G,上网本、上网卡、3G终端等多种形态的联网设备的大力推广,这一数字在未来3年将迅速增长,预计到2013年,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将超过5亿户。

同期,全球移动互联网服务用户数已经超过10亿户。据Juniper Research最新发表的研究报告表明,到2013年全球移动互联网服务用户的数量增长到17亿,将超过有线互联网用户。另据GSM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到2013年,全球移动联网设备的数量将超过60亿,包括手机、笔记本电脑以及各种便携式上网设备。

这一系列数字说明,全球移动互联网发展十分迅速,由此将引发整个产业的联动反应,给个人和行业应用带来巨大变化,并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

个人应用是原动力

个人需求应该说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原动力。

据电信行业研究公司Berg Insight最新发表的研究报告称,到2012年仅欧洲就将有1亿多用户使用以地图、导航和搜索为主的移动服务,其次是社交网络。在中国,移动音乐成为第一大应用,使用率达到84.5%,其次是移动视频和移动游戏。而在日本,移动游戏、移动动漫、移动影视成为继移动音乐之后最为流行的应用,活跃用户高达1亿多户。

在欧美,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巨大吸引力,苹果、谷歌、Face-book、微软甚至诺基亚等巨头纷纷跻身移动互联网行列。比如移动游戏,除了开发针对手机用户的手机游戏外,许多公司希望将传统的互联网游戏移植到移动终端上,而用户则不希望这类游戏因为迁移到移动终端上而体验效果大幅度下降,这就要求移动终端拥有足够的处理能力和更加高速的联网能力。近期英特尔与诺基亚达成的合作目的就是共同开发基于英特尔架构的新型移动计算设备与芯片组架构,从而将计算机的强大性能和高带宽的移动宽带通信与无处不在的互联网接入相结合。

当然,为了满足更多需求,运营商、设备提供商、芯片厂商和终端厂商必须密切协同,既要有形式多样可任意联网的移动终端如智能手机、MID、上网本、超轻薄笔记本电脑等,又要将面向个人、家庭、社区、企业、行业应用及公共服务全部整合并连接在一起。

行业需求潜力更大

行业需求是移动互联网得以持续发展的另一个关键,在医疗、教育、保险、交通、零售以及政府机构等诸多领域都将普遍引发移动互联网革命。

以保险行业为例,中国平安保险公司正在积极推广其“E行销”模式,该模式的核心是:代理人运用电脑和互联网作为有效的工具进行产品销售、客户服务和流程管理。在“E行销”模式下,以往的代理人使用笔和纸向客户讲解保险的场景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基于笔记本电脑的移动展示整体解决方案,后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专业形象,并能为客户提供专业和优质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而帮助实现“E行销”模式的各种终端产品,既有联想提供的一款轻便易携带的昭阳M10产品(总重量仅为1.25千克;随机标配待机时间长达5小时的六芯电池),也有海尔的X101上网本。

再比如在医疗行业,也有类似“E行销”模式的数字医疗助理终端问世。最近,一款由CEC推出的参数检测监护仪不仅方便携带,医生可以携带到居民家中巡诊,而且可以与卫生机构的信息系统连接,将监测仪中的病患生理参数信息直接调入信息系统,建立电子病历和健康档案。另外,随着芯片制造工艺和性能的不断提升,嵌入式应用也将获得新的发展空间。这类应用可以植入人体,例如视网膜植入、心脏和胃起搏器、耳蜗植入、神经刺激器等应用,可以大大提升我们的医疗水平。

类似的行业应用还有很多,总体来说这些应用设备要求具备便携性、移动性、高性能、智能化、特殊应用等多种特性。由此引发了英特尔、惠普、诺基亚、微软、华为以及移动运营商在内的整个ICT产业的联合行动。

一切因移动互联网而改变

今天,移动互联网这一全新的ICT发展模式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整个社会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积极行动起来,去适应和面对这种变化。

对于电信运营商和通信设备提供商而言,为了应对移动互联网的冲击,就必须构建大带宽、广覆盖、多制式的网络基础设施。比如就移动通信而言,在未来几年中将是2G、3G、3.5G4G长期共存、多种技术并存发展的时期,加上其他有针对性的无线技术,如Wi-Fi蓝牙RFID等,所要实现的就是一个无缝连接的网络环境,给用户真正提供无所不在的接入手段。

与此同时,随时随地移动互联引发的数据量的爆炸式增长,对后台数据中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来比较热门的词汇如数据中心的优化、节能环保、虚拟化、可扩展性等也都频频出现在人们的眼中。

对于底层芯片厂商和终端制造商而言,面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终端需求也将是多样性的,包括嵌入式终端、智能手机、MID、上网本及衍生品、轻薄笔记本电脑等几乎涉及个人、家庭、企业以及行业应用各个领域。而且这种芯片必须支持计算和通信融合的基本需求,并根据终端的用途而增加各种特性,如多媒体、图形处理、快速存储等。

当然,产业中有一个很大的挑战就是标准不统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要求业界最大限度地协同发展,尤其是在标准统一和平台开放性方面。英特尔公司就明确提出,无论是底层芯片、终端操作系统、接口软件,还是IT支撑系统,都必须具备多平台、多应用的开放支撑能力。这是ICT领域的创新领导者所积极倡导和始终坚持的基本法则。另外,基于IA架构的移动互联网还将在可扩展性上展现无可比拟的优势,在移动互联网的大潮下,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和完美的体验。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最新视频
    为您推荐

      C114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