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众瞩目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正含苞待放,一场硝烟弥漫的战争已经在智能手机领域开启
昔日移动终端巨头Palm如今正面临着尴尬的局面。这家曾经以一款手写输入法Graffiti在PDA领域叱咤风云的公司甚至一度超过苹果,在智能手机时代却被远远的抛在了后面。
两款被定位成iPhone Killer的Palm Pre与Palm Pixi在北美市场销量不温不火,虽然这两款手机搭乘了Palm自主研发的基于传统桌面操作系统的Web OS,但一直徘徊于Palm OS和Windows Mobile间的Palm比iPhone慢了将近两年的时间,最新数据统计Palm在北美智能手机领域市场份额不足1%,而各种层出不穷的收购传闻让其显得更为落寞。
少数派游戏
在传统功能手机时代,由于移动网络带宽与覆盖的局限性,用户习惯导向大体偏向于传统的语音与SMS功能,传统运营商的数据业务方兴未艾,此时第三方软件与内容提供商正在传统互联网领域的战场冲锋陷阵,移动互联网领域理所当然被忽视了。
尽管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困难重重,但在20世纪末期的北美市场,摒弃了脆弱不堪的2G网络,采用带宽更为强健的DataTAC 和 Mobitex 网络,针对特定的商业用户群体,集成了邮件、备忘录、网页浏览等应用功能后,全球第一款智能移动终端PDA由苹果公司生产并发布,作为移动智能终端领域的先驱,这款PDA产品Newtom在数据输入方面的缺陷使其并没有太好的市场表现,而随后由Palm公司推出的带有Graffiti功能的PDA在市场上大获成功。
以智能手机原型出现的PDA在传统功能手机领域吹了一阵春风,但PDA与传统功能性手机存在根本性不同,它摒弃了传统的语音功能,其针对高端商务用户的清晰定位以及面向企业客户的市场销售渠道,使PDA领域的发展在2G时代与功能性手机的发展路线泾渭分明。随着RIM与微软等硬软件公司的加入,PDA迅速在高端商务的特定领域风生水起。
谁都无法否认PDA在2G时代的魅力,在保留了具有基本需求的诸如天气预报、航班查询等应用的基础上,PDA在外型与携带性方面更加优于普通的PC,更重要的是它给微缩后的PC插上了一对翅膀,为用户提供与PC同步的邮件推送服务。在一定程度上,站在移动通信立场上为用户提供趋同于传统PC界面与应用体验的PDA,开创了移动智能终端领域的先河,为未来真正的智能手机出现埋下了无限的可能性。
由于第三方软件应用的存在使PDA产业链较之功能手机产业链具有了更多的复杂性,用户规模的先天不足直接导致了第三方软件开发商的缺席,没有丰富的应用也就没有良好的用户体验,于是整个PDA产业链就无法壮大。另外,对于传统功能手机商而言,PDA受众层面的狭窄、在技术与市场渠道方面产生的竞争壁垒以及没有一个足够吸引眼球的盈利模式,理所当然在2G时代中的PDA领域,注定只是少数几家具有超强研发能力与创新意识的终端商的游戏,曲高和寡似乎也成了移动智能终端领域的独特标签。
塞班的时代
在传统功能手机领域顺风顺水的诺基亚与MOTO,在完成了基本的原始积累后,显然无法再满足于为用户提供基于Java平台的半智能体验,长期立足于普通消费者市场的功能手机商较之传统PDA厂商具有更为透彻的市场眼光并能做出更为灵活的市场反应。
1999年当时还没有更名为MOTO的摩托罗拉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配备了语音功能的PDA,这款被称之为智能手机鼻祖的产品代号为A1688,它所具有的划时代意义无需多言,MOTO自主研发了龙珠CPU,支持WAP1.1无线上网,采用了PPSM操作系统,另外它还是第一部具有触摸屏的手机,A1688一经推出便受到了高端商务人士热烈追捧。随后的两年内,来自北欧的爱立信与诺基亚纷纷推出了几款采用Symbian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在功能手机领域培养的快速跟进能力,由手机制造商们完整的传承到了智能手机时代。
但是在智能手机时代摆在传统手机制造商面前的是一个更为复杂的局面,在这个陌生的领域,用户在移动应用方面较之以往有了更多的要求,增加用户对品牌的粘性不再仅仅局限于手机的外形与简单的功能,只有能为用户带来最佳体验的厂商才能在智能手机领域先存活下来,此外如何在这个后PDA时代赶超传统PDA厂商在这个领域长期积淀下来的技术优势,同样也是手机厂商们必须面对的现实。
值得庆幸的是在功能手机时代的混战局面中一路走来的传统手机厂商们懂得了平台合作的重要性。建立一个比Java平台更具开放性与协作性的手机平台,基于此平台架构出统一的用户界面与应用程序,统一性与开放性带来的便是用户进入门槛与开发成本的降低,随之而来的便是用户规模与产业链的壮大。
早在1998年由诺基亚、爱立信、摩托罗拉、Psion共同持股组建的Symbian OS合资公司,致力于专门研发Symbian操作系统,很快一系列搭乘了Symbian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横空出世正式开启了智能手机的时代。
随着Symbian阵营在智能手机时代的话语权不断壮大,阵营中各厂商也经历了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在一个新的平台与领域中话语权与市场份额的获得需要长期不断的技术研发的投入与沉淀,而诺基亚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
这家来自北欧的企业秉承了冰天雪地恶劣气候条件下锻造而来的严谨与高效的品质,自从2001年推出了第一款采用Symbian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9110以来,诺基亚便一直专注于这个平台并保持着较高的推陈出新的速度,加之它在传统功能手机时代积累下来的庞大用户规模与品牌认知度更是成了其在早期智能手机时代顺风顺水的利器。2007年的一份市场报告显示,由七家终端厂商组成的Symbian阵营在全球的智能手机市场所占份额达73%,而诺基亚在此阵营中所占的份额达96.5%。
而此时北美老牌PDA厂商黑莓与Palm在个人消费者领域被传统手机厂商们远远的抛在了背后,虽然它们主打能将PC与终端更好的无缝对接的推送业务,但却忽略了对外型与上网体验更为挑剔的消费者,RIM公司直到2003年才推出了第一款彩屏手机7200,一定程度上反应了RIM与Palm与传统手机厂商之间的差距。
在塞班的时代能与诺基亚分得一杯羹的只有分别采用Linux与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的摩托罗拉与多普达,特别是Linux在平台的开放性与兼容性方面明显超出由诺基亚主导的Symbian,但在那个用户对智能手机还处于萌芽的认识阶段的时代,能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上网体验的Linux在拥有庞大产业链支撑的Symbian阵营之下明显被低估了,随着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完善,用户对智能手机的使用习惯与认知角度的进一步挖掘,看似坚不可摧的塞班必然逃不过新一轮的行业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