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在投资规划时往往忽略这样一对数字:5%与20年。即作为网络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布线系统的生命周期最长,一般长达10~20年,甚至等同于建筑物的生命;然而对它的投资却仅占整个IT项目的5%左右。这对看似矛盾的数字也从另一个角度考验企业决策者的战略眼光,即如何投资高性能布线系统,承受未来10年之后的网络流量与越来越复杂的网络管理?IT的发展日新月异,谁能预测未来10年的变化?
当布线成为战略性投资,以战略性的眼光投资布线前瞻性技术并衡量布线企业的品牌价值,成为企业决策者的一大挑战。近日,康普企业解决方案部全球高级销售副总裁Peter U. Karlsson来到中国,宣布康普为即将举行的2008北京奥运的两大标志性服务工程——北京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以及中央电视台新址的综合布线工程提供综合布线系统,也就如何战略性投资布线系统等用户关心的话题与本报进行了独家访谈。
如何预见未来10年
预见未来10年之后的网络在IT飞速发展的今天恐怕很难实现。不过在网络基础设施方面,布线系统就提出了这样的挑战:让目前投资的系统能够在至少10年时间里都不过时。
刘保华:布线工程的实施一般一到两年,但是对于整个布线未来的管理和维护会有10年、20年,所以布线未来的高可管理性和易维护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康普在这方面有哪些新的进展?
PeterU.Karlsson:确实如此。我们在布线方面长达数十年的服务经验可以看到,整个布线系统实际上是非常小的投资,有时候只占到整体投资的5%。同时我们可以看到,企业应用布线系统最少7年,通常是10到15年,甚至会长达20年。在这么长的时间中,企业会发生很多改变,比如服务器、存储设备、终端设备和软件的更新,也就是说这些IT设施的生命周期都比布线系统短,所以布线是一项重大的战略性投资。对于企业来说,他们要关注整个网络的基础架构,要关注将来10年可能涉及到的应用,还应该做好迎接新技术实施的准备。在技术方面,主要有两大发展趋势。
在技术升级早期,比如2000年以前,企业网用的是100M骨干网,后来应用到1000M,而现在在部署布线系统的时候,企业用户开始展望将来五年之后的发展,就会考虑到10G技术。目前10G标准已被正式批准,我们作为布线企业不仅推出了屏蔽、非屏蔽的铜缆以及光纤产品,也在和产业链的企业如思科和英特尔公司进行紧密合作。
第二个趋势是布线的智能管理技术。我们在近日就推出了iPatch System Manager 6.0版,它可以实现中文界面,非常有利于这一产品在中国的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