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 冯毅
芯未来研究所研究主任 沈子信
1问:新一轮WLAN采购 对802.11n有何需求?
《通信世界周刊》:从年初开始,三大运营商又开始了新一轮的WLAN部署,近期陆续发出了招标采购计划。据您了解,运营商在新一轮的WLAN建设上对设备的管理、安全、融合等提出了什么样的具体需求?在近期的招标要求中对802.11a/b/g和802.11n设备招标的比例大概是怎样的?
冯毅:新一轮采购要求WLAN网管功能增强,要符合运营商的管理模式,满足网络维护、优化需求。
在融合方面,为便于用户操作,用户在Wi-Fi网络不需要手动输入认证信息,需要设备支持(U )SIM卡统一认证。
与2010年相比,运营商在近期招标中会加大802.11n设备的招标比例。
缪炎:从运营商近期招标的情况上来看,802.11n产品的份额在逐步地扩大,已经超过了50%甚至更高的份额。但是,由于运营商相对稳定的室内分布系统资源状况和公共热点区域的覆盖模型各不相同,实际对无线不同带宽速率标准的需求存在地域差异性,比如,无线城市中的细分行业应用,采取AP的直接放装,需要高带宽、高性能;而公共热点的需求相对单一,更看中的是无线网络的“可运营、可管理、高可靠”,上行速率瓶颈的问题,并不是其亟待解决的。
华为:在新一轮的招标中,运营商根据前阶段WLAN网络运维情况总结出了4个网络使用痛点:网络滥用;账号、密码被盗用;设备被利用;网络不可用。
为此,华为公司在WLAN业务安全、WLAN设备组网、WLAN网络安全、WLAN网络配置维护 4个方面做出了基于技术细节的响应。
2问:WLAN管理性能如何提高?
《通信世界周刊》:此前运营商已经强调过WLAN设备的管理性能要提高,中国联通在今年的招标要求中也对AC管理功能和WLAN网管系统提出了要求,这是否也催生了“电信级AC”的普及?
缪炎:电信级AC需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大容量、高可靠、支持多业务、扩容方便、节能减排。简单概括,Wi-Fi网络不再是简单的接入层,而是与3G网络对等的移动互联网中重要的高速数据承载平台,它的大脑也就是AC,必须是电信级的标准。H3C的WX6100E系列的无线控制器,不论是容量、业务支持,还是扩展能力、对运营商节能减排要求的理解以及可靠性,非常适合运营商的需求。
华为:电信级的WLAN设备将会逐渐普及。在前期的WLAN网络建设中,运营商也采用了少量的企业级产品。现在,这些企业级产品的运维情况不太理想,特别在无线城市、无线企业这种大规模部署的环境下,“电信级AP、AC”应该更能够满足用户的运维需求。因此,在未来的招标要求里,“电信级”的需求可能会更强烈。
3问:如何成就电信级服务?
《通信世界周刊》:以公众服务起家的WLAN逐渐成为运营商的电信级业务,而QoS、安全、盈利等问题还没有解决完善。在产业链看来,一个“可管理、可运营、可盈利的WLAN网络”要解决什么问题才能实现?
冯毅:虽然许多厂商都宣称通过了WLAN兼容性测试,而且AP和AC间都遵循CAPWAP协议,但各厂商的WLAN设备还是无法互通,不利于WLAN的发展,管理也较复杂,因此还需要进一步促进不同厂家AP和AC设备的互联互通。
WLAN作为单独产品,其投入产出有效益差,应将WLAN与3G、固网宽带有机结合,全面考虑其盈利问题。
缪炎:运营商Wi-Fi网络要达到“可运营”,即指Wi-Fi网络部署方便,多种业务可以方便在Wi-Fi网络上进行加载。“可管理”即指Wi-Fi网络及相关的附属设备(如PoE交换机等)可以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控。
针对这些问题,H3C创新了无线业务管理工具,具备对全网AC、AP包括PoE交换机甚至无线终端的管理功能,在高可靠性方面,除了支持毫秒级的备份,H3C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业界领先的“AC池”概念及解决方案,可支持运营商在建立Wi-Fi无线城域网中对“规模可靠性”的严格要求。
华为:目前的WLAN/3G融合终端(手机、网卡、平板电脑)发展非常迅速,WLAN这块业务国内很多家厂商都在参与,从产业链的个别环节来看,WLAN没有形成盈利,而且某些厂商缺乏运维管理方面的经验,造成业界对WLAN网络产生了各种担心和疑问。我们认为WLAN的产业链已经成熟,可基本满足电信级服务的要求。
沈子信:实现WLAN的有效服务需要解决几方面问题,其中之一是运营商需要真正了解电信级WLAN和免费/个人搭建的WLAN有何区别,推出差异化服务,用户才真正会给运营商WLAN买单。实质上就是在合适的地点把WLAN提供给合适的用户。
4问:单频组网还是双频组网?
《通信世界周刊》:802.11n产品的优势在5.8GHz频段上能有效发挥,但目前的802.11n产品绝大部分使用的是2.4GHz频段。无论是组建一个仅支持802.11n终端接入的网络还是为了向下兼容采用双频设备组网都有利有弊,对此,您的建议是什么?
冯毅:建议采用第二种模式,第一种模式虽然充分发挥了802.11n的速率优势,但限制了802.11b/g终端接入。第二种模式保证了所有终端都能接入,采用第二种模式时,鉴于目前支持5.8GHz频段的终端较少,为了在2.4GHz和5.8GHz频带用户能够均衡分布,建议设备厂家增加802.11n信道优选功能,更合理地在2.4GHz和5.8GHz频带之间分配信道。
缪炎:目前运营商Wi-Fi网络正逐步向802.11n网络发展,必然需要考虑到原有802.11a/b/g用户的兼容。由于802.11n技术特有的信道“40MHz”捆绑要求,传统的2.4GHz频段1、6、11互不干扰信道模式将不再满足,获得最佳接入带宽需要开启5.8GHz频段资源,所以,采用双频设备组网,成为越来越多的802.11n室内组网中的必然选择。为了保证不同用户的频段间选择和迁移是智能和平滑的,H3C已推出支持“智能频谱导航”的技术和解决方案,可以加强AP对终端的引导,最终实现2.4G/5.8GHz、新用户/老用户之间的智能均衡分担。
此外,由于运营商室内分布系统的频段固定性,通过室分模式建设的Wi-Fi覆盖区,只能采用原有“20MHz”信道频宽进行部署,在这种环境下,可以采用多通道技术,实现等同于信道捆绑的速率提升,当然,这需要对现有的室分线路资源进行比较繁杂的改动和调整。
华为:由于现有终端大部分是只支持802.11a/b/g的产品,所以单纯组建一张仅支持802.11n标准的网络面临着用户发展的问题。802.11n用户发展需要一个过程,初期用户对网络性能要求还不太苛刻,运营商可先采用双频设备组网,同时支持2.4GHz和5.8GHz频带,在 2.4GHz频带开启20MHz信道,在5.8GHz频带开启40MHz信道的方案组网,等到大部分终端都支持802.11n标准后,这时用户规模发展,再通过对设备的重新配置等手段统一为802.11n单模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