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讯 10月8日下午专稿(桑菊)这是令全球所有运营商头疼的事情,一方面是飞速增长的业务需求对网络带宽的巨大压力,一方面是频繁的网络升级所需的投资支出却得不到线性回报,面临着增量不增收的尴尬。
业务对网络的压力在城域网/骨干网层面尤为明显。在骨干网上,现网中普遍采用的10Gbit/s 接口和传送技术,在对视频应用为代表的高带宽业务的承载上,已经面临很大的压力。
而数据通信与传送网络的深度融合,更是使得承载网两大技术阵营开始更深层次的竞合。而面临全业务竞争压力的电信运营企业,为满足业务发展需要,急需构建的新一代承载网络。
针对100G承载网的技术优势和产业环境,C114中国通信网采访了中兴通讯承载网产品线的多位专家。他们在采访中均表示,100G技术在市场需求、技术演进和产业链成熟度等方面都已经具备了商用的能力,以100G为代表的高性能承载在未来三年内将得到广泛部署。
承载网迈入100G超宽时代
中兴通讯副总裁陈宇飞告诉C114,100G技术的出现并受到产业界热捧,并不是设备商“剃头挑子一头热”,而是存在实实在在的网络和业务需求,是典型的市场驱动的产物。
“在半导体产业内,有著名的摩尔定律。但从相关机构出具的统计数据来看,在电信承载网流量增长速度上也存在着‘类摩尔定律’的现象。”中兴通讯承载网产品办公室产品副总经理刘庆良说道。每用户带宽已经从2000年的512k增长至今年的16/20M。单端口速率也从2000年的2.5G上升至2009年的40G,预计到2013年达到100G。互联网流量复合年平均增长率需求超过45%。
在网络流量压力的传导机制中,接入网接入速率的普遍大幅度增长,对城域网、骨干网的压力是显而易见。在未来几年之内,网络流量可能会出现很多倍的增长,承载网也必须进行相应的升级改造,以实现对以IP为代表的全业务的承载。
从技术层面来看,100G传输层产品在加速成熟,虽然在成本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下降,但以偏振复用、电子色散补偿等为代表的关键性技术已经成为行业厂商的普遍选择。在今年6月份,ITU-T已经完成了技术标准的基础框架,也为日后大规模的产业化奠定了基础。
在从40G到100G的演进中,如何提升核心芯片性能是业界公认的的主要瓶颈。 “中兴通讯非常重视核心芯片的研发和合作,我们每年都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研发和产业化。这在降低设备成本的同时,也增强了中兴通讯产品在业内的竞争力。”陈宇飞说。
而与传输产品相比,路由器和交换机产品的进度更为快。目前,包括思科、瞻博、中兴、阿尔卡特朗讯等在内的主流厂商都已经推出了相关100G产品。“中兴ZXR10 T8000是业内容量最大的集群路由系统,可构建网络超级节点,实现网络的平滑演进。”中兴通讯数据研发中心总工程师刘衡祁显然非常此款产品。
全程全网趋势日益明显
宽带化、智能化和IP化的相互融合已经成为当前网络发展的趋势。承载网作为全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同样面临着这个趋势。但承载网市场也有着自己的特点,从设备厂商的市场结构来看,原来“泾渭分明”的传送和数据互不相干,到现在的“你中我有我中有你”。
中兴决策层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在2008年将原来的传送业务和数据业务进行了整合,建立了承载网产品线。陈宇飞表示:“承载网产品线的成立,使得中兴具备了面向运营商的最长最丰富的产品,这是一种体制上的胜利。对于很多运营商而言,他们所关心的并不仅仅是CAPEX ,OPEX同样是重点考虑的对象。”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承载网建设成本已经占到了运营商整体网络投入的30%。如此高额的投入,运营商必须要谨慎选择。
“与无线接入技术高度统一不同,承载网产品给了运营商最大的自由。运营商完全可以按照自身的组织结构、网络特点、用户需求,甚至是技术偏好,灵活的选择产品技术和组网模型。无论是采用统一承载还是分网建设,都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
从现在的网络发展趋势来看,IP层和光网络层的互动会越来越频繁,但要完全融合还需要在技术层面进一步的突破。因为运营商要考虑到网络的质量、设备的成本、组网的灵活性和产业链的健壮度等很多方面,他要达到一个平衡点。但IP网络和光网络之间的统一管理和统一控制却是迫在眉睫。
在刘庆量看来,“单纯的谈IP网络或者是光网络,达到100G的速率都不是问题,但网络不能出现瓶颈,更要强调低成本的可控可管可信,也就是说100G的全程全网是很关键的,而这正是中兴的优势所在。中兴除了具备包括传送、路由和交换等在内完整的100G产品之外,我们还具备统一的管理界面,在做到有效降低运营商OPEX的同时,平滑演讲的能力也保护了运营商投资。”
成本控制仍是关键所在
细说下来,100G可谓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但现在全球主流运营商还是普遍停留在实验网阶段。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张成良就曾表示,中国电信可能在2012年对100G WDM进行实验室测试,2013年开展现场测试,预计到2014年开展大规模应用。
“任何技术都需要一个市场导入期,100G也不例外。从最初的概念技术验证,到后来的原型样机,再到后来的商用产品,100G需要时间。但运营商的网络压力会加快它的成熟。”刘庆良如此指出。
100G现在所面临的问题还是产业链成熟度和成本控制。技术难点和产品的互联互通都能够通过标准制定和研发测试解决,但产业链的成熟度则需要市场的培育。陈宇飞说:“元器件的标准化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如果元器件不能实现标准化,就很难做到低成本。”
在谈到与现网中40G /100G技术取舍时,陈宇飞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网络带宽的压力和技术的进步,会加快100G产品的部署步伐。但运营商在选择布网技术时,会根据自身的业务状况进行相应的部署。从城域网范围来看,10G/40G/100G可能将会长期共存。伴随着100G的成熟,在一些高端网络上会逐渐取代40G,但在中低端网络上40G仍然会长期存在。由于‘适用’的法则存在,技术演进并不会必然导致市场更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