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移动与中央电视台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宣布将共同深入探讨合资运营“中国手机电视台”。据说这次合作的目的是为了打造移动互联网领域视频国家队,建立三网融合模式下有典范意义的合作模式和运营模式,净化互联网领域舆论传播环境。但是目标是宏远的,道路却多艰难。
首先电信运营商和电视台直接合作。表面上看来能够集成电信运营商无线网络运营经验丰富、客户群广的优点以及电视台丰富的视频版权资源优势,但是两者性质迥异,中央电视台并不是一个纯粹的企业法人实体,承担着很多社会责任智能,而电信运营商更接近与纯粹的企业。如果两者无法在经营目的上取得一致,双方在经营中容易出现很多的分歧和摩擦。
从手机电视台的宣传口径来看,打造视频国家队,强化移动互联网舆论主导权这样的词语似乎是未来的手机电视台不可承受之重。
其次,手机电视台的说法强化了电视台的播控职能,电视台拥有内容的主导权,可以想象未来的节目来源主要是中央电视台的视频资源。但是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电视台的角色在手机视频中的地位是难以成立的,电视台的内容审批机制缓慢,对播控权的主导导致对消费者兴趣趋向不够敏锐。随着3G高速无线数据传输网络的发展,移动互联网视频内容资源将会越来越丰富,云计算的服务模式也会使得手机视频会有着去中心化的特征,长尾效应明显,观众兴趣变化大且轨迹难以预测,而央视的节目资源高度同质化,难以让消费者满意,而手机电视消费者话语权强大,难以由电视台控制;受欢迎的将是本地化,垂直化的视频服务内容,这方面可能民营的视频服务提供者更有优势。
同时,由于中国移动已经和中广传播合作CMMB,和中央电视台合作使得调整CMMB合作模式成为必要。需要协调好合作关系的同时,如何整合好用户资源,将客户群进行梳理服务好已有客户十分重要。手机电视涉及到三网融合和移动互联网两个重要新兴领域,如何运营好需要有新观念和新模式,需要面向市场服务好客户。而中央电视台和移动都已强势著称,如何降低姿态服务客户需要仔细研究。在广电系统省网整合进度缓慢,双向进入止步不前的情况下,新的合作模式带来了三网融合进展的希望。移动互联网的使用场景和用户特征需要碎片化和话题性强的传播内容,而按照电视台的模式做手机电视将难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