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
`
2010/9/7 08:18
数据新业务:讲述自己的校园故事
0
0

“擦枪走火这样对大家都不利的事情没有人愿意看到,营销的重心已经悄然转变。”北京化工大学电信合作厅负责人夏志鹏对记者表示,高校学生对新生事物、新技术充满热情,接受能力高,接受速度快,这使得校园成为拓展数据业务的“完美”试验田,“在新业务领域,‘抢地盘’、低价不是王道,黏性才是关键。”夏志鹏表示。

无线上网粉墨登场

无所不在的网络是今年校园营销的关键词。

在通信费低至0.1元/分钟的今天,语音资费的竞争似乎已经“穷途末路”,夏志鹏表示,运营商们更希望通过数据业务来实现对用户的捆绑,实现新用户向价值用户的转换,实现高端用户和低端用户的区隔,这一切的基础就是无线网络和相应的数据套餐。

这也印证了记者在北京各高校看到的情况,虽然送号、销售低价终端、赠送自行车等促销大戏依然在上演,但是无线上网已成为今年的亮点,几乎所有的校园套餐都包含上网服务。

相比此前的校园营销战,各大运营商今年在无线上网这一领域,罕见地采用了差异化的竞争策略,其中中电信主打“C+W”融合牌,中移动主打WLAN,中联通则是唯一“无所畏惧”猛推数据卡的运营商。

“天翼校园WLAN完全无线,速度更快。”很多北京高校的电信合作营业厅近日张贴出了类似的标语。也有电信营业员向记者推销,“WLAN的速度非常快,测试下载速度有时超过1兆/秒,手机同时还可以当路由器,支持电脑上网”。

3G大幕拉开之初,高调喊出“C+W”的中国电信终于在校园实现了战略落地,WLAN作为C网的有效补充,成为校园营销的杀手锏。记者看到,不同档位的校园套餐可赠送不同时长的WiFi上网时间,如19元聊天版送WiFi时长300分钟、50元天翼宽带版送WiFi时长1200分钟。

同样高调的还有中国移动,8月以来,北京地铁,车站,各大高校内中移动WLAN广告早已铺天盖地;同时,中移动的校园套餐中也有相应的WLAN上网时间;此外,中移动还推出了WLAN免费试用活动,申请该活动后,移动用户可以享受每月20元的免费WLAN上网。据了解,中移动的规划是力争在今年年底实现8000人规模以上的高校100%WLAN覆盖。

而相比WLAN覆盖的高调宣传,运营商3G数据套餐业也早已低调推出。此前,北京电信已推出了两款59元的校园3G数据套餐,依提供的增值业务种类不同名为视讯版和音乐版,流量均为500兆,并获赠送59元语音通信费用。

随后,中国联通推出了针对校园市场的包600MB流量的50元上网卡套餐,之前中联通36元150M流量的手机上网套餐早已面世。目前,中联通也是唯一一个坚持手机上网高资费的运营商。

“无线上网套餐让高校学生有了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可能。”夏志鹏说,而移动互联网应用才是用户黏性的真正抓手。“三家运营商的无线上网套餐到底哪个性价比更好,尚需时间检验,但无疑谁的网络质量更好,谁为学生带来更为良好的上网体验,谁就能稳定住自己的用户群。”他说。

特色业务无特色

校园用户将不再是所谓的低价值用户。不论是新入网用户,还是已有的2G转3G用户,都是一个数量庞大用户群,为了将这些用户转换成为高价值用户、数据用户,运营商们都推出了众多特色业务,北京联通渠道代理商小周对记者表示。

以中电信为例,面向校园用户,中电信先后推出了七彩铃音、先锋娱乐报、校园人人看、天翼视讯、先锋音乐报、百变群音汇铃音盒、音乐随身听、天翼V博等特色业务,并建立了天翼学子俱乐部。

同时,记者在北京电信合作营业厅内看到,一本类似于精品购物指南的天翼校园刊物也悄然发行,该刊物通过异业联盟的形式向天翼用户推荐吃、喝、玩、穿的各种商家,这些商家将提供一定的折扣。中电信无疑希望,通过手机终端不仅在虚拟世界锁定用户,同时在现实的物理世界也构建一张消费娱乐网络,但这一形式多少有些太“老套”了。

而在南方,广东移动也是将MM软件免费下载、139社区服务等数据业务打包进校园套餐之中,黏性如何尚待检验。

3G时代没有“杀手级”业务,只有最适合的产品,运营商们推出形形色色的业务,指向校园中不同的用户群,而又相互覆盖,展示了其占领“n屏”的渴望,而最终目标是占领高校学生们的心,希望成为学生的唯一信息服务供货商。

但事实往往事与愿违,小周说,目前三大运营商推出的新应用虽然大都冠以“3G”的称号,但还是过于简单了,很多应用对很多学生来说根本就从来没有用到,现在还没有一款所谓的超级应用能够成为吸引用户进入某个网络的原因。

“能不能将‘宅客’等各种新鲜的概念和手机结合在一起,将学生们特有的网络消费习惯移植到手机上,并将成熟的业务提供给学生们呢;能不能面向校园用户,基于定位、3G等技术,利用手机终端提供校园内开放的新一代的SNS服务呢。”小周阐释道,如果不能理解网络时代年轻人的这种生活消费习惯,运营商的校园营销即使发展了很多用户,也有可能规模转网,因此也不能说是成功。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的口碑,用户之间的沟通,将放大产品和应用的优势,从而扩大业务的影响力。届时,整个校园市场就会像滚动的雪球一样,越来越大。”

尝试通吃

数据业务的大量推广是校园营销热闹的一面,在此背后悄悄进行的是运营商们“独吞”校园市场的尝试。

进入2010年以来,电信运营商们在校园市场的争夺,开始更多转向整个校园信息化项目的签订之上,而到8、9月这一策略在各地愈演愈烈。

电信运营商们在全国范围频频出手,签订了众多数字校园项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中国电信的“翼卡通”。

校园市场开始具有个客和集客市场的双重特征,运营商不仅希望移动互联网应用可与学生们的生活、娱乐结合起来,还希望这些应用不应仅仅局限于个人之上,而更应与整个校园的信息化结合在一起。

这一大背景是数字化校园正在从“桌面时代”走向“移动时代”,北方工业大学一位老师对记者表示,一方面,高校信息化要为校园内的人提供及时、高效的移动信息交互服务,例如与高校成绩管理、考勤、门禁、信息查询、信息发布、选课等各种成熟的应用系统的对接;另一方面,移动信息化也要支撑高校内部简单的现金交易,如校园公交、超市购物、食堂刷卡等。

做一个设想,在一个校园内,定制手机及号卡与校园生活、学习需求实现捆绑,这将使得学生的换号成本“无限”增大。而其他运营商若想进入市场竞争,则只能采用低资费套餐策略,且即便是发展了学生用户,也无法成为学生的首要通信信息服务提供商。

中国移动副总裁李正茂就对记者表示,数字校园或者说无线校园项目的好处在于,一旦签下某家学校,单个运营商在这家学校里就有望实现“垄断”。

事实上,这种可能的“垄断”也成为今年校园营销中最为不和谐的音符,屡见于各地媒体报道。

“数字校园上马后,如果不能在校园内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垄断’,前期巨大的投入怎么办。”一位运营商人士疑问道,或许甘肃运营商的做法值得推广,甘肃运营商在甘肃推广数字校园项目的时候,就并非由一家运营商独揽,而是各家联合进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C114简介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02291号-4

C114通信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 用户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