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牌,TD-LTE的商用之路终于在中国全面铺开。这注定将是一条中国通信业走向国际通信舞台,实现从跟随到突破再到引领之路,也更是一条需要全力以赴之路。
发牌后,中国将成为拥有自主技术的TD-LTE在全球最大的市场,吸引着全球的目光,观望、试探、期许……这使得聚光灯下的TD-LTE背负着巨大压力。为了带动TD-LTE在全球市场的推广和应用,中国的TD-LTE需要策马扬鞭,快些,再快些!
中国的TD-LTE需要快些。这是因为“快”是LTE时代的最显著特点,而这个“快”并不单单形容更快的网络速率,它还准确地概括了全球通信业在部署LTE时的积极态度和建设速度。
与前几代移动通信技术先商用再培育市场需求的发展顺序截然不同,LTE在全球正式商用之前,移动互联网的热潮就已经催生了用户对速率更高的移动通信技术的巨大需求。很多运营商在部署LTE时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激进的运营策略,以快速实现网络覆盖。
在美国, Verizon无线最初计划在2010年年底覆盖全美国30多个城市的1亿人口,到2012年覆盖2亿人口,到2013年年底覆盖2.85亿人口。但该公司在实际建设中进度不断提前,首期网络部署就覆盖了38个城市的1.1亿人口,在2012年年底就实现了2.6亿人口的覆盖。在日本,NTT DoCoMo的LTE业务于2010年12月推出,业务推出一年后用户数突破100万;今年2月突破1000万;今年7月突破1500万。在韩国,2011年7月,SK电讯宣布推出LTE服务, LG U+和韩国电信也分别在当年与次年年初迅速跟进。三家运营商积极的态度使得LTE在韩国快速普及,2011年年底,韩国LTE用户数突破120万;2012年年底突破1600万;今年年底有望突破2800万。在英国,EE借快速推进巩固自己在4G领域的先发优势,在推出业务10个月后,EE宣布提前4个月实现了4G用户数达到100万的目标。
纵观全球,LTE的商用部署可谓日新月异,商用网络从2009年的两个增长到2010年的16个、2011年的51个、2012年的139个。据GSA统计,截至今年10月,全球222家运营商已经在83个国家中正式启用了商用网络。
如今,LTE已成为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无线通信技术。全球通信业的发展大趋势已不允许中国的TD-LTE“慢慢来”,必须加快脚步“跑步入列”。
中国的TD-LTE需要再快些。尽管TD-LTE使我国通信业第一次有机会与欧美发达国家通信业站到同一起跑线上,但相比LTE FDD,TD-LTE的起跑已经慢了一步。目前,在全球商用的LTE网络中LTE FDD占比已经超过九成。
TD-LTE的发牌意味着中国通信业迈出了从“跟随”、“突破”到“引领”大跨越的关键一步。但这一步迈得并不轻松,留给TD-LTE用于提速的时间已经不多。策马扬鞭推进中国的TD-LTE关乎TD-LTE的未来。
就在TD-LTE的发展争分夺秒之际,一股TD-LTE与LTE FDD融合发展的新趋势悄然成风。全球通信业对TDD模式的兴趣日益浓厚。现有的23个TD-LTE网络中有11个网络结合了LTE FDD和TDD模式。在融合发展模式下,LTE FDD相对成熟的网络部署和用户终端制造为TD-LTE的更快发展提供了可能。
2013年,全球已进入4G网络部署的关键节点期。只有在中国这个技术起源国兼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市场快速实现规模应用,才能引导TD-LTE产业向具备全球漫游能力、规模化、低成本化的方向发展。因此,中国的TD-LTE必须快些再快些。
形势紧迫,TD-LTE的主导运营商中国移动已经全力以赴,“快人一步”一直贯穿中国移动4G部署始终:在2012年完成15座城市的扩大规模试验、覆盖2万个基站的基础上,今年又定下打造全球最大LTE网络的宏大目标。2013年2月26日,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在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发布TD-LTE“双百”计划:2013年中国移动TD-LTE网络覆盖将超过100个城市,TD-LTE终端采购将超过100万部。为此,中国移动定下了417亿元的4G建设开支。在正式商用前,如此“大手笔”的投入表明,中国移动正在以超常规的方式推动着中国乃至全球TD-LTE产业向着成熟化、规模化的方向快步前行。
目前,我国通信业对4G的投资力度不可谓不大,网络建设速度不可谓不快。但形势迫切需要我们快马再加鞭,TD-LTE这样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绝不仅仅是依赖运营商的倾力投入就能解决的,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巨额投入,需要运营、系统、终端、芯片、天线、测试、仪表、软件等产业各方合力共举;需要国家统筹规划、部委联动推进、地方专项支持;需要融合发展在中国这个大市场上的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快马加鞭,中国TD-LTE定能铿锵前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