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业又躺着中枪了,还是上网的速率与资费问题,不过这回轮到了风头正盛的智能手机上网。
近日,某权威媒体刊文指出:“虽然我国手机(上网)用户早已经突破4亿,但是手机上网速度慢、资费贵让国内用户高喊伤不起。”文章还引用调查报告数据,称“中国内地用户月均上网费用是美国的4倍、韩国的20多倍,是我国香港地区的上百倍,网速却还不及人家的一半。”
该文刊发后,不少媒体跟进报道,并在网上引发热议,尤其是文中所引用的数据被广泛传播。
事实果真如此吗?引用数据属以讹传讹
对该文引起广泛关注的那组数据——“中国内地用户月均上网费用是美国的4倍、韩国的20多倍、我国香港地区的上百倍,而网速却不及其一半”,作者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出处,仅以一个“曾有调查显示”模糊带过。
经本报记者调查,发现这句话非常疑似来自2011年年底由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公布的《中国宽带用户调查》,该调查报告称“宽带费用方面,全国固网宽带用户上网1M带宽每月费用实际折合13.1美元,中国内地网民实际每月为1Mbps宽带的支出是越南的3倍、美国的4倍、韩国的29倍、中国香港的469倍”。值得注意的是,该报告说的是“固网宽带”,在最新刊发的这篇文章中却被作者偷换成了手机上网。
上述报告公布之后,曾引起业界的强烈质疑,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产业政策与发展研究所教授、电信专家阚凯力坦言:“DCCI这种做法简直是混淆事实。”相关机构至今没有公布报告调查取样方式与其他相关要素。
拿一份两年前饱受质疑的报告,并将其中的关键字眼“固网宽带”偷换为今天的手机上网,就炮制出“曾有调查显示”这样的重磅证据,这种移花接木的手法无疑是极不严谨的。
速率快慢有代差因素
至于我国手机用户上网速率的问题,众所周知,由于我国2G、3G发展的特殊历史背景,至今相当大一部分手机用户还在使用2G网络上网,仅有不到30%的用户使用3G上网,手机上网速率较慢是不争的事实。而文章中拿来与我国内地对比的国家和地区——美国、韩国和中国香港等,都是全世界4G网络商用非常领先的地方,拿4G网络的上网速率与2G、3G网络比,就像拿乡间小道、国道与高速公路相比,没有什么可比性。
记者从中国移动获得的数据显示,我国2G网络下载速率最高可到0.384Mbps,3G网络最高为14.4Mbps,4G网络则高达80Mbps。目前中国移动手机用户一般通过2G网络或3G网络上网,而前后两种网络的上网速度就相差30多倍。
随着4G(TD-LTE)扩大规模试验的深入推进,中国移动已在全国13个城市启动“4G体验用户招募”活动,有幸成为体验者的手机用户将能率先感受到80Mbps的网速。届时,相比身边仍在使用2G网络的朋友,4G体验者的手机上网速率将比其2G时代高出200余倍。
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明确提出要在年内发放4G牌照,接下来三大运营商都将得到4G牌照并加快4G网络建设,在不久的将来,全国各地的手机用户都有机会享受4G的极速上网体验。我国手机用户将获得与世界同步的手机上网速率。
费用高低因套餐而不同
我国手机用户上网资费究竟贵不贵?
正因为我国手机用户如今上网大都使用2G、3G网络,所以在进行资费对比时我们先选取其他国家主流3G服务的资费信息,然后再参考一些4G商用国家的资费信息。
以资费水平位居前列的中国移动北京地区“动感地带”上网套餐一档为例:38元人民币,包含80分钟本地呼叫时长、200条短信、200MB(国内)和60小时的WLAN手机上网时长。同时选取沃达丰2012年4月公布的纯SIM卡12个月套餐中一档(基于3G网络):10.5英镑(约合人民币100元),网间300分钟通话时长,短信不限,上网流量250MB,WiFi流量750MB。
4G资费方面,目前国际上大都采用不限量或高限量包数据、短信、语音的资费套餐,如美国Sprint的用户每月花费80美元(约合人民币490元)可获得不限量的数据、短信和语音通话服务,这个价格在美国主要运营商推出的类似套餐中最低;AT&T的数据分享套餐收费为每月85美元,包含1G的数据流量和不限量的语音及短信;Verizon无线的类似套餐收费为每月90美元。
通过比较发现,由于发展阶段不同,与3G网络国家的资费套餐相比,我国手机上网资费并不贵;但与4G网络商用国家的资费套餐相比,我国手机上网资费确实有点儿贵,需要通过发展4G来解决。
需要指出的是,当前全球主流国家的移动资费套餐已经走过了以语音为中心,发展到语音、流量并重,目前正在逐步进入以流量为中心的阶段。这对运营商的智能管道建设和流量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美国AT&T在与iPhone合作初期,为发展用户曾经推出不限流量的资费套餐,后来由于用户上网活动猛增,AT&T网络不堪重负,不得不又推出限速政策,相当于变相限制流量。
从发展的角度看,未来我国手机上网资费肯定是越来越低。日前,上海移动产品经理孙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表示,4G的资费不会比3G高而是更便宜,而且随着用户使用量的增大会进一步下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