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城市完全装到电脑里去”,两院院士李德仁如此具体而又风趣地描述数字城市的内涵,给听众带来全新的认识。在日前举行的第十三届科协年会中国智慧城市论坛上,群星荟萃,李德仁、李德毅、吴忠泽、张宏科等国内顶级专家各抒己见,纷纷阐述了智慧城市及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引起了强烈反响。与会专家认为,智慧城市建设是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成长的一个重要发展契机,将会带动一大批具有广阔市场前景、资源消耗低、产业带动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发展,这一主题完全符合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范畴。对于宏观经济而言,积极稳妥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将促进产业链升级,催生出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银行、智慧电网、智慧政府、智慧农业、智慧环保等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直接拉动作用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
专家们首先关注理念,对于智慧城市、数字城市内涵的探讨是一个焦点。有专家认为,智慧城市和数字城市本质上都是信息社会条件下现代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智慧城市的前提必然是数字化,数字城市的核心宗旨是智能化。智慧城市建设必须充分利用和整合数字城市建设的成果,着力推进数据融合。
他们也关注实践。有专家认为,智慧城市建设要突出城市自身的个性和特色。城市是具有生命力的,不同的城市具有不同的个性。“智慧城市”也必然因城而异、各具特色,智慧的共性之中彰显独特的个性,不可能千篇一律。因此,智慧城市建设要切实服务于城市的总体发展战略。每个城市都有面向未来的发展定位。智慧城市建设应围绕城市的功能定位和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目标,利用现代信息通信手段,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更多的专家指出,智慧城市建设要突出以人为本。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是要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在城市生活中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强调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真正把百姓需求和幸福感受放在第一位。
除了学术上的讨论之外,论坛还研讨了智慧城市的应用和盈利模式。有专家指出,对于通信运营商来说,LBS(基于位置的服务)是相对于SMS(短信息)的下一个重要增长点。更有专家直接提出,物联网应用要想挣钱,有三个条件:与传统大产业接轨;大范围、大规模的网络支撑;传感器技术必须过关。可以说,中国通信学会承办的此次论坛,将智慧城市与通信的关系拉近了很多,不但诸多专家开始更多思考通信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还有更多通信人逐渐意识到,智慧城市将是多么庞大的一个信息化应用开拓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