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  通信人家园

市场
2010/6/22 09:33

3G元年的困惑与思考

《中国记者》杂志  彭兰

手机为终端的3G业务的拓展,必须充分研究其终端的特点,淡化其屏幕弱势所带来的影响,而将其便携性、移动性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2009年,是中国的3G元年。2010年1月1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2009年我国3G发展总体情况。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我国3G用户超过1500万户。2009年3G间接拉动国内投资近5890亿元,带动直接消费364亿元。其中,终端消费297亿元,业务消费67亿元。①

这些数据表明了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3G时代已经在中国到来。但是,另一方面,用户这端的反应,并不如运营商期待的那样热烈。3G业务消费水平,远远低于终端消费,而显然,3G真正的前景在于应用业务而不是终端。

尽管第一年的成绩并不足以成为判断3G在中国的应用前景的依据,但是,分析开局之年3G在中国发展所面临的困惑与困境,对于认识3G在中国发展的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一、概念的迷失与3G的竞争环境

3G在中国发展,首先遭遇的是概念上的迷失,以及由此造成的市场上、战略上的错位。

很多人把3G视为移动互联网的代名词,但是,也有专家对这种观点提出了质疑。例如,在通信专家项立刚列出的“手机网”十大特点中,和互联网完全重合的基本上只有一条。他进一步指出,“移动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与流行,已经很大程度上歪曲了3G之后移动数据时代的本来面目,造成了3G发展的障碍。②

对3G与移动互联网的关系,也许需要从短期与长期两个不同阶段加以认识。

从长远看,移动通信网与互联网、手机与电脑等渠道与终端所承载的业务,的确在进行着相互渗透,未来它们的界限也将进一步模糊,手机网与电脑互联网可能会逐渐融合

但是,媒介融合的目标,并不是形成一个同质的、单一的媒介市场,而是在一个共同的数字平台上,造就多样的、异质的媒介产品,以满足人们丰富的、个性化的需求。因此,无论未来手机网与互联网将如何融合,在3G的起步阶段,探索手机网的独特发展方向和业务模式,是必要的。过分强调移动互联网的概念,容易导致人们在基于电脑的互联网的思维惯性下来思考手机网的发展模式,也就会将产品的差异性在一开始就抹杀掉。这在市场发展的初期,是不利的。

因此,3G的发展,也需要从短期与长期两个阶段进行战略布局。而目前更需要解决的是短期的战略问题,也就是更多以手机网的发展为主攻方向,来探索最具有个性的产品与服务。

要制定3G短期的发展战略,首先需要厘清3G的概念与定位,也就是对与之相似的产品进行分析,对3G发展的竞争对手及竞争格局进行分析。而这需要在渠道与终端两个维度上加以综合考察。

3G手机网,面对的是相关技术与应用的重重包围,而它在目前还不能提供“杀手级”的应用或产品,更多地提供的仍是锦上添花的服务,所以它在现阶段业务发展不尽如人意,也就是必然的。

二、在“选择的或然率”公式下看3G发展障碍

传播学家施拉姆提出过一个著名的“选择的或然率”公式,即受众对某一媒介的选择概率,与受众可能获得的收益与报偿成正比,与受众获得媒介服务的成本或者费力的程度成反比。

简单地说,对于媒介的选择,是基于报偿与代价两个方面的因素。3G发展,是将“报偿/代价”比值不断扩大的过程。而对于其发展障碍的认识,也可以基于这一视角。

从代价方面看,费用高,是大多数用户采用3G手机的一个主要障碍。另一方面,当手机用户已经拥有了2G上网手机时,在没有更换手机需要的情况下,很少会有用户为了赶3G的时髦而马上扔掉2G手机。而3G概念的含混,各种技术的纷扰,也使用户在选择3G产品与服务时,需要付出更多代价。制约3G手机网发展,更多的障碍还来自报偿方面。缺乏“雪中送炭”式的应用,是3G手机普及缓慢的重要因素。

更深入地分析用户的报偿/代价,需要对用户市场进行区隔性分析。以收入为指标来进行市场划分,手机用户大致可分为三层:高端、中端、低端。他们所需要的报偿与付出的代价,是有差异的。

手机的高端用户:资费不是障碍,他们更关注的代价在时间方面。这决定了他们对手机网的需求结构。相对来说,娱乐的需求(如视频、游戏等),不是他们需求的主流,而商务交往(如邮件、社区)、交易(如手机股票、在线交易、手机支付等),是更主要的。从理论上来说,这类用户更容易转向3G网络,但是,由于时间成本的因素,他们未必是3G应用的活跃用户,除非3G能在商务性功能方面有大的发展。

手机的中端用户:对资费最敏感,资费的变化会立即引起他们的消费方式与行为的变化。相对来说,他们对时间成本的关注较少一些。而对于报偿的需要,这一群体显得更为“广谱”,娱乐、商务、社交等都存在于他们的需求结构中。这一群体也是3G网上最活跃的群体,是推动3G应用向深层发展的主要动力。但是,这一群体往往也是活跃的互联网用户,如何使他们获得在互联网(包括移动接入互联网)上不能得到的报偿,或者使这两个平台上的服务更多地形成联动、互补关系,应该是开发3G产品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手机的低端用户:主要集中在两个人群,一是学生人群,一是农民和农民工。两者情况有所不同。学生群体接近中端用户,但现阶段还没有更高的消费能力。对他们的策略,更多地应是以2G应用来培养他们对3G产品的潜在需求。而农民和农民工,是将手机上网作为电脑上网的替代品。目前要转向3G还是很困难的。

进行市场差异化研究的坐标系还有很多,无论从哪些维度来分析,针对用户在“报偿/代价”方面的差异采取不同的3G发展策略,都是必须的。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最新视频
    为您推荐

      C114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