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  通信人家园

市场
2010/6/7 16:21

德国电信领跑下一代移动网络

《华为技术》2010 - 48 期  

LTE为代表的下一代移动网络(NGMN)离我们越来越近。作为移动宽带领域的领先运营商德国电信一直通过创新来推动NGMN的发展。德国电信的欧洲技术总监Günther Ottendorfer先生与我们分享了德电在NGMN发展及其试验网方面的开拓性进展。

By Gunther Ottendorfer


  以LTE为代表的下一代移动网络(NGMN)离我们越来越近。作为移动宽带领域的领先运营商,德国电信一直通过创新来推动NGMN的发展。德国电信的欧洲技术总监Günther Ottendorfer先生与我们分享了德电在NGMN发展及其试验网方面的开拓性进展。

NGMN是趋势
 
  德国电信已看到了未来世界的三个趋势:数字化、社会化、个性化。在这样的趋势下,用户希望通过各种屏幕的终端,以优异的业务体验与社区成员们分享他们的生活。面对日益增长的移动用户数和各种应用,作为运营商,我们需要显著提升网络的性价比,也就是说,我们应以更低的成本,提供更高的接入速率和更大的网络容量。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认为移动技术演进的下一步将是NGMN。

NGMN能带来什么?

与现有的移动技术相比,NGMN具有更佳的性能:它可以提供高达170Mbps的接入速率,并具有低至10毫秒的时延。同时,用户每MB费用预计也将大幅下降,仅为GPRS的0.5%,或HSPA的10%。

当采用NGMN为用户提供数据、视频等业务时,上述性能再加上网络的大容量将给用户带来极佳的业务体验。另外,NGMN对于降低各种应用的成本,开发各种强大而开放的终端来说,同样是至关重要的。

LTE正是凭借其先进的技术演进路标以及优异的性能,获得了NGMN联盟的支持。但是,LTE还需要时间以证明其经济性以及产业生态环境的成熟性。
向单一移动网络演进

NGMN支持最终演进到单一、高速、无处不在的移动网络。在早期部署阶段,LTE将会叠加在现有的GSM或者UMTS网络上,成为第三层网络。但从长远来看,或许从2020年开始,UTMS将演进到LTE,而GSM仍将保留以提供基本的电话服务。

为了实现这一演进目标,运营商需要有合适的频谱资源以满足网络的覆盖和容量要求。德国电信正在积极推动数字红利频段的使用,同时努力获得900/1800MHz频率重用(Refarming)的许可,以使德国电信有足够的频谱资源用于移动新技术。

我们还期望多制式、多频带移动基站技术的日益成熟,以使得演进成本更低。最后,我们还需要解决对现有业务尤其是语音和SMS业务的继承问题,以及LTE与2G/3G之间的无缝联网问题。
采用多层异质网络完善覆盖

现有的宏蜂窝网络在蜂窝边缘或室内具有很高的路径损耗。通过分析用户的带宽需求,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用户的家是带宽需求最高的地方。实际上,用户在移动的时候,大部分时候并不需要高的带宽,因为他们这时的终端比较小,不需要高清屏幕。而一旦用户回到家中,他们对带宽的需求将急剧上升。因此,宏蜂窝在覆盖性能与用户的带宽需求之间存在差距,尤其是在用户家里。

为此,我们提出采用多层异质网络的覆盖方案。这一方案将基站安装在用户的住宅附近,以避免路径损耗。LTE Pico、Femtocell以及中继技术,都将成为NGMN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认为3G Femtocell是近年来突出的成就之一。尽管还有一些技术问题有待解决,但可以肯定的是,3G Femtocell将有助于改善带宽需求最高的住宅室内覆盖问题。

NGMN的成功之道

归纳NGMN成功的关键因素,我们认为主要在于以下六个方面:杀手级应用、回传、产业生态环境、与现有网络的兼容、自组网SON(Self-organizing Network)以及频谱资源。

我们还不太明确杀手级应用是什么,但毫无疑问我们需要网络的高吞吐率、大容量、低时延。回传也将是一个挑战,因为高速移动网络需要大容量的移动回传网。产业生态环境也需要尽快完善,而终端是关键。NGMN还需要具备与现有网络的兼容能力。下面,我想就SON,以及对语音与SMS业务的支持这两方面做进一步的阐述。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最新视频
    为您推荐

      C114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