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
`
2009/3/24 10:17
3G的二十五个商业机会
0
0

2009年1月7日,众人期待已久的3G牌照终于掀开了面纱,这3张牌照好比一枚重磅炸弹,一时间,商务世界里热闹非凡。

众所周知,3G在发达国家已经发展成熟,与之相关的领域相继出现了新兴的商业体。但是,中国是一个独特的国家,任何技术创新在中国都会产生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业务模式。比如,全世界人都在使用手机,但中国是少数的能用手机短信赚钱的国家之一。当中国进入3G时代,哪些领域将会出现新的商业机会?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这个话题。

一、互联网将向“泛在网”发展

中国现有的互联网主要以室内应用为主,3G化后,将向室内、室外应用结合方向发展。互联网将走出建筑,天地大为扩展。

第一个商业机会,电子邮件将向移动化方向发展。利用3G手机电子信箱,用户可以在3G手机上收发、保存、打印电子邮件。现有电子邮件的封闭模式将被冲破,而开放平台模式将成为潮流。

例如,和黄宣布其“3”业务支持视频手机开启电邮附件;支持POP3、IMAP4,收发E-MAIL无需登录电子邮件服务商的WEB页面;邮件收取支持话音介面,用户只要拨打“3”的业务代码,就可以收听英文电邮、留言信息以及传真标题。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内地也会向这个方向发展。

第二个商业机会,定位服务将会成为热点。一是家庭遥控、儿童监控将普遍得到采用。可以通过手机随时获知远方父母的信息,控制家用电器的使用;二是定位跟踪服务将会得到发展。跟踪家人行踪、防止外出走散等服务将应运而生。三是卫星导航、地理搜索将会大发展,车载信息系统与手机将会进一步整合;四是餐饮、购物、办事等街区位置服务将得到迅猛发展。例如,外出旅游不需提前预订,随时随地可以获知空房情况、浏览当地旅游景点的视频片断、导游可进行一对多的遥控服务。五是交友、劳务、婚介等区域性SNS服务将向移动视频升级。

第三个商业机会,各种移动极端将与手机实现一体化,例如汽车遥控、电梯互动媒体、公交互动屏幕等都将被利用起来。

第四个商业机会,各种室外设备和媒介将与手机实现信息整合。例如日本通过6000万人的大规模二维码应用,将橱窗、电线杆、站台、打折券、酒瓶……都与3G手机互联起来。路过一家商店,用3G手机往门口二维码上一扫,马上就知道这家商店今天打不打折,值不值得迈腿进去。

二、媒体商业模式“碎片化”

以往我们接收资讯,主要是通过占用时间和空间较大的电视、报纸、互联网,而从3G上获得资讯,一是由于处于移动状态,二是由于屏幕容量有限,不可能长篇大论,势必导致资讯向快餐化的方向发展。

第五个商业机会,3G媒体将后现代化。3G会改变我们日常接收资讯的方式,一是快餐化,从以文章为单位接受资讯,转向以标题、导语为单位接受资讯。二是导读化,从文本阅读,转向超文本阅读,相当于是内容“导购”,进一步的阅读将通过手机导引到其它介质的媒体上。三是形象化,从纯文字型资讯,向文字和图像、视频结合型资讯发展。四是个性化。人们可以更方便地将博客作为非过滤消息源。

2G时代的《手机报》,显然已不能适应这种要求。它有几个明显缺点会招来3G竞争者:一是它从头翻到尾的文本方式,将被超文本跳跃式链接阅读方式取代;二是它固定不变的导读(比如每次必让篮球比分占1/4标题版面),将变为以读者个性化需求为导向灵活编排;三是它长篇大论的翻页式文章,将被导语式的短文取代等等。而UCWEB的开放式、超链接、交互式资讯编排方式将代表发展方向。

三、内容产业更加感性和动感

视频比文字更加感性,在接触信息的渠道中,视频比重的上升,将会导致社会生活的感性化。

第六个商业机会,电话交往从声音为主,转向声音与影像结合。人们通过3G终端的摄像装置以及3G网络高速的数据传输,可以在电话中看见彼此的影像,实现“面对面”交流。香港和记通信推出的“3”业务,使用计算机视频通话软件,可以绕过运营商,支持互联网与3G终端的视像通信。视频会议也可以转移到手机上进行,会议交流除了文字信息,还可以传达体态语言等各种非语言的话语行为。

第七个商业机会,视频内容将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一是数字电视将向移动设备延伸,节目更加贴近生活;二是视频网站的重心将开始向手机转移,出现各种差异化的内容定位;三是视频博客和现场视频将成为一种新的内容来源;四是付费节目和视频点播市场将逐步形成;五是视频与日常生活应用的结合越来越紧密。

第八个商业机会图片产业化。图片下载业务无疑是最受用户欢迎,也是运营商推出的最成功的3G增值业务。据统计,铃声、图片下载在韩国的3G服务内容中已经占到了40.1%份额。未来的影像、音乐的发行主要流通方式很可能就是手机下载。

第九个商业机会是产业图片化。图片除本身形成市场,将来还会向内容渗透,助推文图并茂的读图化时代的到来。图片化将使读者更加容易理解内容。在日本,动画与漫画的主体是成人,而不仅仅是儿童。甚至政府白皮书,也被要求以动漫的形式加以图解,让人们可以借助读图更加轻松地理解较深沉的内容。更大的市场在于各种实用内容的读图化,像在日本,文字理解正被图像理解慢慢替代,小到路牌、说明书,大到政府读物,都成了漫画的天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C114简介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02291号-4

C114通信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 用户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