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14日,中移动表示,其母公司已暂时中断与苹果公司就引入iPhone到中国内地的谈判。此消息一出,中移动股价应声下降2.76%。接着2月初,很多媒体报道称,新联通已成立以董事长常小兵为组长的谈判小组,与苹果就引入iPhone进行谈判,力争让iPhone手机在今年5月正式登陆中国市场。而就在业界认为苹果iPhone可能花落联通之际,2月14日,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开表示,中国移动与苹果有关iPhone的谈判还在进行之中。
苹果已然从一家终端厂商,转变为移动平台的领导者:苹果不仅制造占据主导地位的硬件平台产品,同时还控制着整个“生态系统”所有的苹果合作者都必须服从苹果的规则。既然苹果如此强势,一贯“唯我独尊”的中国移动为什么仍不放弃与苹果的谈判?在苹果的商业模式中,苹果在一个国家和地区只允许一家运营商销售iPhone,那么苹果最后会花落中国移动还是中国联通?苹果所坚持的模式会不会为中国市场作出妥协?
目前来看,这三方还处于相互示好又相互博弈之中,而这背后则反映的是3G背景下移动通信市场产业价值链的嬗变和市场话语权的博弈。
为什么是苹果?
中移动拥有5亿多的用户,联通也拥有1亿多用户,相比之下,目前苹果手机的用户才1000多万,中移动、联通等移动运营商都对苹果iPhone这么热衷,看重的不是iPhone本身,而是iPhone带来的移动数据业务和内容服务。
据专门监测苹果iPhone智能手机软件下载情况的美国网站Apptism近日统计,苹果“App Store”可提供下载的iPhone应用软件数量已超过2万;据移动广告公司AdMob最新数据显示,苹果的iPhone在移动互联网应用中领先于其他智能手机,iPhone占美国智能手机广告市场51%;美国市场研究公司comScore公布的数据更显示,苹果iPhone成为手机游戏下载量最大的手机,占据了手机游戏下载14%的市场。
这些数字是苹果公司能够与中国各电信运营商进行讨价还价的资本。“如果在2G背景下,只是基于GPRS网络,iPhone体现不出在数据业务上的价值;3G发牌后,运营商将在今年不同程度地开展3G服务,苹果的终端+内容模式,就是一个重要资源。”电信专家、飞象网CEO项立刚(博客)认为,运营商只有拥有独特的内容才能赢得用户的认同,才能使用户持续订购和使用。
中移动在与苹果积极谈判的同时,已加入Google的Android手机平台阵营。按照中移动的规划,基于Android平台上开发的第一部GPhone手机将在今年4月份上市。然而,和苹果一样,Google的Android手机,也是靠服务和内容赚钱,Google手机结合强大的搜索平台,理论上可以提供任何用户需要的内容。最后,中移动会与Google在Gphone上达成怎样的合作模式还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作为整合平台提供者的Google不会甘于做‘配角’”。
根据毕马威(KPMG)的测算,在2G时代,作为网络运营商和门户提供商,移动运营商可以分得95%以上的收益;而在3G时代,移动运营商只能分得50%的收益,内容提供商将分得接近40%的收益。从这些数字变化可以看出,电信运营商在市场中的主导地位正逐渐弱化。而随着价值链上的内容和应用服务提供商、终端厂商等环节企业对客户掌控力度的加强,它们对市场的影响力也在提升。
通过运营商渠道销售的百分比
尽管产业链中其他企业的崛起对运营商的主导地位构成威胁,但是如果运营商拒绝和产业链其他优势企业合作,它不但会流失客户,也会在竞争中失去机会。项立刚认为,移动互联网对电信业网络、业务等融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与传统的“相对封闭”的电信网不同,移动互联网是一个需要发挥巨大想象力、合作精神和创新潜能的产业,如果运营商不打破惯性思维和模式,把‘带有围墙的花园’打开,3G就难以得到推广和应用。
51.Com的CEO庞升东非常看好移动互联网业务。他透露,现在51.Com正在与中国电信等运营商在密切接触,探寻合作的事情。“51.Com仅活跃用户约3900多万,而中国电信的189业务刚刚推出,用户量也就是几千万。如果双方合作,这对189业务会是很大的促进。”在庞升东看来,与苹果、Google 相比,也许腾讯、51.Com这样的“最熟悉国内用户需求”的互联网公司更应该成为运营商的合作对象。
事实上,腾讯已经成为中国市场上一家不容忽视的最大通信服务商之一——截至2008年9月底,腾讯即时通信QQ注册帐户总数达到8.56亿,即时通信活跃账户数达到3.55亿。“既然Google这样的互联网服务商可以出手机、卖服务,腾讯为什么不可以?如果腾讯QQ推出手机,用QQ的语音通讯技术,结合WIFI打电话,就是IP电话,对用户来说相当于免费,这将对传统电信服务产业的冲击是很大的。”所以,庞升东认为,像腾讯这样拥有雄厚用户基础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在未来的3G业务发展中也将起到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