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
`
2009/3/3 10:10
中国移动的新棋局
0
0

2月13日,中国移动公布了2008年自主研发完成的三项TD-SCDMA创新成果,并宣称已在TD-SCDMA二期建设中启用了三项创新成果中的部分技术。

2009年,中国移动在蜕变中稳步前行。可以看到,无论是中国移动力推的TD-LTELTE FDD融合,还是移动互联网战略中的手机操作系统OMS,或是新一代可运营、可管理的分布式业务网络DSN,中国移动正汇聚一切力量弥补曾经的短板——技术。

不断向“技术+服务”的企业定位转型,让中国移动在技术演进、网络控制领域拥有了更多的发言权。那么,在这个拥有世界上“最大网络”和“最多用户”的运营商转型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战略规划和驱动力量?(张鹏)

移动互联的技术布局

本刊记者 倪兰

中国移动的自主研发之路始于2001年,当年8月,中国移动自己的研发中心成立了,彼时距中国移动成立不过一年有余。可以说自中国移动创立之初,自主研发就已存在于他们的发展思路中。而今,这一研发中心早已蜕变为声名在外的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身为中国移动“技术创新的引擎”,该院一直主导着更为前瞻的技术布局。

在2G上,中国运营商起步晚了,技术领域涉入不深导致他们在业务上不能大展拳脚,中国移动也不例外,因此它对抢占下一代标准的高地就更为看重。在研发中心成立后不久,中国移动的重点就开始集中于GSM向未来演进的基础——软交换

攻下软交换后,中国移动开始多点开花,LTE、WIISE、P2P、OMS……名号看似芜杂,实则指向一个明确的业务演进方向——移动互联网。这是基于几年之前中国移动对于未来移动通信发展的一个预判,现实证明作为一个传统的“管道商”,其眼光是不输于人的。

“移动互联网的兴起要求运营商不仅建设一个最佳的基础网络设施,同时提供一个最佳的信息服务应用设施以及能够传递(移动互联网)信息服务的终端设施。”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无线领域人士表示。

布局由基础始

在中国移动看来,LTE是实现移动互联网应用至关重要的网络基础。

2006年9月12日,中国移动发起成立NGMN,这是其决心自主推动下一代移动通信网决心的一次公告,它要突破2G的樊篱,使下一代移动通信网体现自己的真实意愿。中国移动参加了NGMN全部的25个工作小组,并配备了强大的技术研发队伍。2008年,中国移动又与沃达丰Verizon Wireless结成推进LTE的共同体,这是中国移动将选择LTE作为长期演进技术的明确信号。

中国移动副总裁沙跃家曾向本刊记者表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需要一种量身定制的高带宽、低成本、全IP化的移动通信网络的支撑,LTE具备成为移动互联网发展保障的可能性,因为它“在高速率、较高的频谱利用率和扁平化的IP网络方面实现了跨越式的提高,且LTE可以成为低成本移动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大大降低每比特传输的成本”。

对于中国移动这样一个市场运营主体而言,自己配备强大技术研发团队,利用号召力,拉拢设备商、研究院所协助进行LTE研发,无疑能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于是诸如大唐华为摩托罗拉等国内外企业都纷纷加入中国移动对LTE的研发、测试等环节。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企业,中国移动早就开始了与领先的国家级实验室的合作,比如以东南大学教授尤肖虎为首的、一直走在4G研发前列的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当年,沙跃家亲自前去商谈双方的长期合作,至今双方已保持大约3年的技术合作,这“为中国移动的LTE发展贡献突出”。

基于我国自主3G标准TD-SCDMA,中国移动在LTE上走的是TD-LTE的路子。去年12月底,TD-LTE标准已经冻结,标准制定工作算是告一段落,而下一步中国移动要做的是全力推动TD-LTE与LTE FDD的融合,理想状态可能是“成为同一个标准”。

延至终端

王建宙关于“中国移动需要互联网疯子”的言论总会被人多次引用。对于移动互联网,它的内容不仅需要创意丰富的“疯子”来制作,技术层面也需要敢于突破传统的“疯子”来绘制。从2007年起,中国移动开始增加对互联网领域专门人才的招聘。中国移动还与英国沃达丰和日本软银各出资500万美元成立合资公司,从事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研发。

而在2008年9月中国互联网大会召开期间,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一次性展出九大重点项目与业务:M2M、IPv6、BAE、IMS、移动互联网络家园、云计算、WiiSE、OMS、手机支付。每一个项目的分量都不轻,中国移动对于移动互联网的“厚积”由此可见一斑。

其中,WiiSE、OMS对中国移动的意义可能更为深厚,如前文所述,它们的背后,一个代表的是“最佳的信息服务应用设施”,一个是“能够传递(移动互联网)信息服务的终端设施”。

移动互联网可运营、可管理的实现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焦点,因为这是运营商通过移动互联网实现发展、获取收入的保障。于是中国移动提出WiiSE的技术架构,其核心部分之一就是DSN,它正是中国移动针对移动互联网提出的核心网体系和功能架构,同时吸纳了电信网可运营、可管理的特性以及互联网在业务提供上快速、灵活、低成本、可扩展的特性。2008年,ITU-T的SG13通过了关于DSN的研究工作组,使得DSN成为NGN下一步演进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再回到“能够传递(移动互联网)信息服务的终端设施”,OMS系统的最大特点和优势在于,“它是由强势的运营商推动的,而此前还没有运营商主导操作系统的情况”。根据中国移动的说法,OMS“最大特点是开源和开放,可让各种主流的互联网应用在跨平台的领域上实现,它会催生新的商业模式、新一代的互联网企业,也将催生用户自行设计的各种新型应用”。因此在中国移动内部,该平台的开发被视为第二代“移动梦网”新型模式的探索。

而一些业界人士则认为,由于集合了中国、英国、日本这三大重要领域运营商的力量和背景,这一OMS平台在国际上的推广可能会是中国移动诸多自主技术中最容易的。

后续走向海外

目前可以看到,不管是TD-LTE、DSN,亦或是OMS,其标准、架构的制定已经完成,也获得国际上的一定认可,在此基础上,将这些技术产品化,同时打造面向市场的产业链则显得至关重要。因此,就这些技术而言,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内部的说法是,目前的“压力更多到了业务拓展部门的肩上”。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移动“走出去”的持续开展,技术研发的走出去可能也将逐步实现。去年10月有消息称,“2009年中国移动将在硅谷设立研发中心”。这一计划如果成行,将是中国移动历史上的第一次海外研发行动,或许将成为中国移动技术研发方面新的里程碑。

“目前国内整体研发实力与世界一流的研发水平还有一定差距,所以运营商的联合创新也不能停留在全国范围内,如果中国移动在硅谷设立研发中心的消息属实,那将对其未来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到时也可能会拉大与国内其他竞争对手的差距。”易观国际邓中元认为。

“如果你看看欧洲主流运营商BT、Vodafone的动作,你就会明白了,他们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中国移动的一位内部员工对记者说,“随着NGMN论坛、TD-LTE测试、139社交网络和OMS操作系统的推出,中国移动的转型路线已经逐渐明朗起来。”

技术规划成型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一位专家表示,中国移动的转型动力来自于技术进步和时代变迁所引发的压力,而这种压力是每个企业都无法逃避的。

中国移动内部员工认为,原来运营商的角色,是等待技术的成熟,等待设备商提供产品,再进行选择,现在这种模式已不适应运营市场竞争和发展的要求。该员工表示,运营商必须要有技术高度,成为产业引导者,向供应商提出有方向性的指导意见,有针对性地发掘客户需求,并且有效地推广自己的业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C114简介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02291号-4

C114通信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 用户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