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以云计算 、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数字化革命到来,以及海量视频业务的冲击,对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网络作为华为传统优势产品,针对安平行业,从顶层架构出发,结合现阶段公安警务新时代的需求,开发出下一代动态弹性的视频云网络网络解决方案——云网协同。在2018华为中国生态伙伴大会上·,a&s专访了华为EBG中国区企业云通信解决方案销售部部长彭晓东,对目前华为安防的战略以及AI时代的应对之策进行了探讨!
Q:a&s总经理、总编辑关玉娟
A:华为EBG中国区企业云通信解决方案销售部部长彭晓东
Q:彭总怎么去解读“AI时代,华为重新定义摄像机”的核心的意义,能否介绍下华为的整个智慧视频+战略的定位和构思?
A:从整个安防市场或平安城市领域发展而言,第一个时代是模拟到数字演化的时代,当时主要是以同轴为核心,无论是清晰度还是带宽表现都不尽人意,所以无法谈及高清和智能;第二个时代是从标清到高清,索尼、派尔高等国际品牌转变相对较慢,给了中国厂商海康、大华、宇视等异军突起的机会,让中国厂商逐步成为全球安防的主流;而现在高清向智能转变是行业第三个时代,华为在这个时候切入安防,我们认为在安防领域的技术(大平台、大数据、前端摄像机、算法、制造工艺等)积累已经足够。
在芯片领域,华为海思芯片的出货量已经占到业界的60%以上,也就是全球摄像机的芯片,有七成是海思的。因此华为对于整个行业的芯片发展趋势是非常清晰的,随着算力越来越强,如何运用算力让摄像机发挥更好的功能,这是我们思考的问题。如果现在还是聚焦在传统的简单运用中,这个大脑将没有意义。如人脸、车牌等识别应用的摄像机,由于软件限制,这些摄像机功能单一,华为结合芯片技术、行业用户痛点以及ICT领域技术积累,希望摄像机可以随时被赋予新的大脑,让摄像机不仅能解决当前的需求,也能在未来新的需求产生时,可以通过软件更换的方式继续发挥作用。软件定义的方式可以在业界掀起一场革命的浪潮,因为它真正站在客户需求的角度出发,给客户带来最小的工程量,实现最高的性价比,这也是客户最基础的需求。
华为对于“软件定义”有长久的考量,在第一个阶段,用户产生需求后,华为会把算法加载进去,通过远程调度控制,实现软件功能,在第二个阶段会实现AI智能, 比如说摄像机检测目标后,摄像机自己可以根据目标判断后选择适合的算法(人脸或车牌等),不再需要后台去控制。
我们在提出这个概念后,产品也会随之产出,当前我们也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让现有的其他摄像机也智能起来。比如说原本小范围存在的几个普通摄像机在加入软件定义摄像机之后,让他们也能享受智能体验,简单地说就是如何让通过软件定义摄像机的视频流,全部转化成智能,这是我们后面会思考的问题。
Q:华为安防的智慧视频+在华为庞大的业务体系里面,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其研发、销售、技术支持、团队力量能否与当前安防两大寡头形成制衡的力量,未来的仗你们准备怎么打?
A:传统安防企业海康大华,在安防领域已经做得非常好,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第一他们行业细分解决方案很多,也就是说友商对于行业用户需求了解深刻,第二他们的摄像机款型多种多样,能为客户各种需求提供解决方案。
对于华为而言,视频监控解决方案重点分为三层,上层是智能应用,中间是平台,下层是前端摄像机。在上层中,华为与两者不同的是,华为的行业沃土平台好比“黑土地”,让合作伙伴可以实现共生共赢。不管是公安客户,还是交通客户都有不同的应用,这并不是一家企业便能够全部掌握。相比厂商,行业的ISV合作伙伴了解得更加透彻,华为与他们合作,在华为强大的计算平台上,开发最贴近行业需求的解决方案。通俗地讲便是找最懂的人,做最合适的事情。例如在深圳公安业务上,便有7-8家ISV合作伙伴负责业务应用开发,由于他们每天都与客户“亲密接触”,一个客户业务中细小的功能,都能在他们的软件中可以体现,我们让他们保持这种专注的态度,其他的全部交给华为。
中间层可能涉及存储、分析、智能算法等,在全球范围来看华为的IT服务器以及算力,都已经达到TOP级别,相比国内做中间层的友商,肯定不是一个水平,在算法上依图、华尊、商汤等在业界已经具备较高的地位,他们都是华为的生态合作伙伴。
至于摄像机,现在的协议都非常标准,只要把平台与上层应用做好,标准的摄像机都能很快融合进去,这点类似于手机,华为在全球的无线网络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只能用华为的手机,现在苹果、三星等厂商也百花齐放。所以未来我们只要把上层应用做好以及平台做标准,摄像机因为本身标准化,前端便不愁没有终端连接进来。当然华为也会在前端发力,希望在这么多技术积累下,能在前端市场占据较大的份额。
Q:以我们的了解,在行业出现从前端到后端一家供应的情况,是因为某些合作伙伴或集成商在能力上的不足,所以厂商被迫多元发展,据华为评估,当前中国市场上具备行业独立开放能力的合作伙伴多吗?
A:我们觉得现在市场是满足这个生态的需要的。华为认为整个生态都应该被开放,如果所有的厂商提供从应用到终端的服务,那么客户也会感到难受。因为系统不开放,用户体验是不好的。如用户需要新的业务解决方案,能否实现都会与该厂商的能力直接挂钩,但如果是全开放的模块,便能很好避免这样的问题,因为用户自己能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应用开发商,从而避免被一家企业漫天要价。华为提供一个开放及模块化的架构,如果用户觉得平台中的某些功能体验不好,华为能根据他们需求选择其他的模块进行替换。
行业当前的现象颇像手机行业的发展,在早前诺基亚的时代中,诺基亚从手机硬件操作系统到具体的应用,全由自己开发,虽然能推出相应的产品,但用户体验较差,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不喜欢使用手机自带软件的原因。但在苹果与安卓的系统中,由于生态是开放的,让各种应用百花齐放,优胜劣汰。对于安防行业用户而言,也是如此。华为的聚焦是就在于视频的底层架构,这如同手机的硬件及操作系统,让更多的合作伙伴在上层应用中发挥其价值。
Q:对于那些已经完成的项目,比如一期二期已经完成了,华为能介入吗?
A:其实问题不是太大,前年国家九部委发布了996文件,重要的宗旨纵向是要让视频监控进入到村子里面去,横向就是要每个行政机构所有的资源共享。这是国家的大框架,这个大方向初步的实现一定是平台通过各种方式将各种协议让现有资源连起来。系统之间的兼容互联的难题将会逐步变化成是在某个省某个地方某个县解决对接的问题,这对于华为而言不是难事。
即便是对接中碰到困难,因为国家要求所有的厂商都往这个方向努力,那么中间这个鸿沟将会越来越浅,这个问题将成为厂商初期标准的一部分。
Q:华为怎么去看智慧视频应用未来的商机和空间,是否有足够的吸引力和潜力去吸引华为在这个行业里面发展?
A:华为在安防视频领域已经做了好几年,但是投入精力并不大,去年年终的时候任总召集了高层会议,探讨了当前政策下视频的市场需求,决定在视频监控产品线加大投入,使得我们人力在四个月内翻了四倍,现在达到一千多人。我们不像其他公司是独立的个体,华为的技术可以全部共享给视频部门,在平台方面,IT产品的所有服务器、存储等高端技术都可以移植过来,意味着视频监控产品只需开发一套软件,放在华为原有的服务器上,整个视频平台竞争力就非常强。另外在摄像机方面,华为手机现在在中国的份额已经做到第一,全球第三,手机里的许多工艺与摄像头高度相似,这部分的技术也会让摄像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