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讯 9月1日专稿(蒋均牧)华为副董事长、轮值CEO徐直军周四在2016华为全联接大会(Huawei Connect 2016)上指出,数字化转型和成为数字化企业,必将成为每家企业的战略选择,而数字化转型成功的关键就是建好云、用好运、管好云。
2104年,徐直军在华为云计算大会(HCC)上讲了华为为什么要进入IT领域,并提出“要成为ICT行业的领导者,首先要成为一家IT公司”;2015年的云计算大会上,他进一步明确了华为在整个ICT领域做什么、不做什么,及其战略选择,并表示将与所有合作伙伴一起来构建生态、共同发展。
在此次全联接大会上,他更多从企业视角出发,来探讨如何解决现阶段经济形势下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以及如何更好地面向未来。其答案即是主旨发言的题目——“拥抱云,融入云,成为数字化企业”。
华为副董事长、轮值CEO徐直军
企业数字化转型大势所趋
何为数字化企业?在华为的定义中,首先要实现企业的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联接在一起;同时,企业的员工、客户、合作伙伴、供应商联在一起;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运营,且运营互联网化;进一步,实时决策融入业务流程,实现自动化,使运营更加简单、高效、智能;运营透明可视、风险可控;最关键的一点则是要面向客户、合作伙伴、员工提供ROADS体验。
哈雷摩托在世界上是最高端的品牌之一,通过与华为合作进行了数字化转型,实现了所有生产线的互联互通,从而将生产管理精确到秒,每辆摩托车1200左右个零件只需要89秒就能完成装配,客户在线下单到交付也从原来的21天缩短到仅仅6小时。
“对于华为而言,我们一直有一个追求,就是希望以后消费者在华为商城下单时,能根据自己的爱好来定制一台手机,这个订单能够全自动地传到生产线,在制造完成后又自动地通过物流发到消费者。也就是我们生产一台手机,只有生产的时间和物流的时间,那我们的竞争力、运营效率、客户的体验,将是什么样的?”徐直军展望道。
“数字化转型和成为数字化企业,必将成为每家企业的战略选择。”他指出,在企业竞争中,如果有一家企业坚定不移地进行数字化转型,能够成为一家数字化企业,它的体验、效率、各个方面都能够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它就可能在竞争中取胜。相反,没有采取行动的企业会被同行远远抛开乃至衰弱、消亡。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数字化企业?徐直军给出的答案就是“拥抱云,融入云,利用云计算的技术和理念,创新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提升体验和效率”。
“在过去十年,那些‘生于云’的互联网公司已经构筑了非常好的体验,改变了很多行业的商业模式。但是试想一下,传统企业、传统行业,包括政府机构,如果也能用云的这些理念和技术,去创新自己的商业模式、创新自己的运营模式,那也许有些行业就不会被颠覆。届时,客户还是我们的客户,产品还是我们现在的产品,但是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有可能能够通过云的理念或者技术进行改变,让它实现简单、高效和低成本。”他说。
数字化转型成功的关键就是建好云、用好运、管好云
如何以正确姿势拥抱云融入云
“拥抱云,融入云”,如何做是清晰的,要做到则是挑战的,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徐直军认为,解决云化的问题和挑战的答案依旧要从云化本身来寻找,企业应从建好云、用好云和管好云三个维度思考实施策略。
基于企业的IT架构,华为识别了在数字化转型中需要解决的10个方面问题——应用开发敏捷化;如何兼容传统应用和新应用;如何跨私有云和公有云部署与迁移;数据中心架构如何适应云要求;提升数据中心运维效率;按需提供宽带、快速数据传输;实现企业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全联接;提升园区网络管理效率;企业通信实现协同,提升体验;确保云环境下的安全。
所有企业的最突出痛点即是如何做到应用的敏捷开发,即IT应用的开发怎样快速地随业务变化而变化。华为提出构建一个统一架构的PaaS平台,不仅有公共的、标准化的服务,同时面向每一个领域也能提供一些专业化的服务,从而使得不同的企业,包括软件开发商、系统集成商,都能更加聚焦于应用的开发。
无论是建设私有云还是使用公有云服务,都面临安全挑战。云化后,数据从分散储存到集中共享,数据泄露和非法访问风险增大;资源则从物理固定到逻辑虚拟,安全边界模糊、漏洞影响也被放大;新应用快速上线需要敏捷实时的安全防护匹配;资源的敏捷供给与静态的分权分级之间亦存在冲突。当然,云化也带来了新的优势,比如企业将易于端到端、系统性地应对安全威胁;易于全面深入分析安全威胁并及时响应;按需灵活使用安全服务,提升整体安全防护水平;安全服务更丰富、安全策略也更精确。
徐直军指出,要确保云化以后的安全,关键在于构筑智能的全栈防御体系,实现云可信:“全栈的安全防御体系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和数据安全;同时要实现全局可视化,这也是云带来的优势;另一方面,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实现实时的、智能的感知和预防;最后,我们要选择一些可信的合作伙伴。”
面向未来,数据中心网络流量呈指数式激增。但现在的数据中心网络是一个三层式的传统架构,这样的架构按照目前的能力智能支持百Tbps级的容量,而且还面临单点故障风险和功耗的问题;在大型数据中心中,维护几十万对光纤也非常困难。华为提出重新定义数据中心架构,引入云的理念,从“Scale up”的方式变为“Scale out”的方式,从而实现Pbps级超大容量,并大幅度地减少光纤:“但这个方案现在还没有,希望我们产业界可以共同努力,运用云的理念,用一个分布式的架构,去替代现在的数据中心架构。”
云化的过程中,数据的迁移、私有云和公有云之间的迁移、公有云和公有云之间的迁移,所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企业需要按需带宽。亚马逊的做法是通过特快专递,让企业把一个装有数据的盒子快递到亚马逊,每50TB收费200美元,从云上把数据拷下来收费是1000到2000美元。靠盒子运输既不够安全也不方便,因此站在企业的角度考虑,需要运营商按需提供带宽,这样企业才能够快速地实现公有云和私有云之间的海量数据迁移。
园区网络非常复杂,需要通过认证的专业人员才可以管理、维护,每一台设备都要去配置数据。但如果将云的理念引入园区网络,将园区运行维护、策略管理、配置全部融合并云化,不管企业自身、还是供应商或电信运营商提供的服务,企业都只用买盒子,即插即用,将服务集中化、云化,便能大幅度降低园区网络的OPEX。
要真正打造一个数字化企业,不仅需要CEO和管理团队下决心,坚定不移地推动,同时也要重新思考CIO在面向未来的价值和定位。徐直军提出,每家企业都要对CIO重新定位,过去的I仅指信息(Information),现在则又多出了创新(Innovation)和互联(Interconnect)这两重含义:“创新是最关键的,在接受了新思维、新技术后,CIO与业务结合起来就可以推动整个企业运营模式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成为创新的驱动者。同时,CIO也是IT架构云化的主导者,以及企业与客户、合作伙伴、企业员工间互动的使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