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平台
`
2016/8/23 15:25
2020年广电终端将实现标准化智能化 形成“广电+”生态
0
0

C114讯 8月23日消息(林想)在日前召开的“2016年第二十五届北京国际广播电影电视设备展览会”的主题报告会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科技司司长王效杰指出,要推动媒体融合尽快从相“加”迈向相“融”,着力打造新型主流媒体

此外,为了提升广电终端标准化智能化应用能力,到2020年,基本实现机顶盒、一体机、媒体网关等各类广电终端的标准化智能化,形成广播电视和互联网融合的“广电+”生态,广电智能终端成为智慧家庭、智慧社区和智慧城市的重要基础。

推动媒体融合尽快从相“加”迈向相“融”

目前,电视高清化步伐加快,全国高清频道超过100个,高清用户超过6000万,有线网络数字化整体转换,省内联网成效显著,全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接近2亿户,双向网络覆盖用户超过一亿户,无线广播电视覆盖进入模拟数字过渡期,中央无线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全面实施,覆盖全国。

直播卫星技术运行体系基本建成用户超过8000万,初步形成了有线、无线、卫星湖为补充的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络,媒体云平台建设、智能电视操作系统、机载卫星电视、无线双向覆盖、数字音频广播、应急广播等领域技术取得突破。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科技司司长王效杰

王效杰表示,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创新驱动、媒体融合发展等一系列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对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的支撑、驱动和引领作用,不断提升广播影视的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和舆论引导能力,加快推动全行业在新技术条件下的转型升级。

王效杰指出,“十三五”时期,国家将大幅增强广电融合媒体制播能力。我们要推动媒体融合尽快从相“加”迈向相“融”,着力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创新“采、编、播、存、用”制播流程,推进广播电视制播系统的IP化、云化,到2020年,中央、省级和有条件的地市级广播电视台基本建成广播电视融合媒体制播云平台,建立面向全媒体、不同传输网络、不同接收终端的综合制播体系。

王效杰指出,目前,虽然经总局批准开办的高清频道达到100个,但高清频道数量还不适应发展要求,“十三五”时期,我国要全面推进省级、地市级广播电视台高清制播能力建设,使高清频道成为主流播出模式;同时,构建高清、4K超高清电视混合播出系统,适时开播4K超高清电视试验频道,到2020年,省级和较发达地市级电视台基本实现高清化。

目前全国超过240个地级以上城市基本完成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全国2.36亿有线电视用户中,数字电视用户近2亿户,占比超过80%;双向网络覆盖用户超过1亿户,开通广播电视双向业务用户超过3700万户;在全国3117座大功率电视发射台和330座调频广播发射台进行数字化改造,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实现中央数字电视节目和数字音频广播节目无线覆盖。

2020年广电终端将实现标准化智能化

”十三五时期,广电总局将重点推动全国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络全面实现数字化,到2020年,基本关闭模拟电视,逐步减少标清频道,大幅提升高清频道传输覆盖能力;加速推进全国有线网络整合,促进三网融合业务创新,全面提升有线网络的业务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 加快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网络建设,逐步关闭地面模拟电视;开展调频频段数字音频广播CDR试验播出,同时研究中短波广播数字化技术,协调相关行业开展便携和车载接收终端的生产,促进数字音频广播的普及与应用。

“在推动无线网络数字化转换的同时,积极试验并启动下一代无线广播电视网NGB-W建设,实现单向广播与双向交互融合,创建移动、交互、便捷、跨业合作的地面无线广播电视新业态。”王效杰同时指出,“到十三五末,广电有线无线卫星网络融合覆盖初具规模,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技术普遍应用,双向化宽带化智能化程度显著提升。”

为了提升广电终端标准化智能化应用能力,广电总局将大力推广普及我国自主创新的智能电视操作系统TVOS、可下载条件接收系统DCAS、中国数字版权保护ChinaDRM等技术标准,推进TVOS在有线、无线、卫星和互联网等广电终端的应用,到2020年,基本实现机顶盒、一体机、媒体网关等各类广电终端的标准化智能化,形成广播电视和互联网融合的“广电+”生态,广电智能终端成为智慧家庭、智慧社区和智慧城市的重要基础。

此外,我国还将全面增强广播电视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科技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研究,重点在广电媒体云、超高清电视、虚拟现实制作与交互、融合传输覆盖网、TVOS、智能媒体网关、“广电+”、融合媒体数字版权保护、信息安全等方面开展科技创新研究与试验,突破关键技术,推动广播电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到2020年,新一代广播电视融合媒体技术与标准体系基本建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C114简介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02291号-4

C114通信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 用户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