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讯 北京时间3月20日消息(张月红)“这是一个令人激动的行业,总是有很多变化。” TE Connectivity亚太区数据通信战略及业务发展总监唐源以这样一句话展开了他的开场白。
很多的变化代表着很多的机会,电信行业的架构重构、网络重构、业务重构和服务重构,对于一家元器件供应商来说,万变不离其宗,新技术和新的产品形态带来的更多是增长机会。
“以前通信网都是以交换机为中心的,现在基本上是以数据中心为中心,因为网络话务量绝大部分都是数据流量了,所以我们在全力支持目前国内如火如荼的4G建设同时,从去年开始就把数据中心作为一个很大的业务重点。”
2015年的上海慕尼黑电子展期间,唐源接受了C114的采访,他认为在数据中心这个领域,通用化、定制化和集成化是在数据中心比较突出的三个趋势。
咋一听,定制化和通用化,这是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何以在数据通信领域并行?这两条道路各有各的优势,如何选择,取决于客户的应用。
TE Connectivity亚太区数据通信战略及业务发展总监唐源
定制化:大规模的专属设计
根据唐源的介绍,选择定制化的基本上都是超大互联网企业或电信运营商,比如说谷歌、Facebook、百度,为什么大企业倾向于选择定制化而不是通用化呢?因为大企业的规模应用,能够将服务器定制成只符合自己的要求,以谷歌为例,有可能某大型谷歌数据中心的服务器唯一的功能就是搜索,在这种情况下,通用服务器的很多功能,谷歌是不需要的,因此可以减少硬盘数量,增加CPU,去掉很多光盘和USB接口。
在这种情况下,定制化肯定更适合,而且大企业本身具备强大的技术,他们甚至可以改变分层的软件结构,把中间管理层的软件全部去掉,直接调用硬件资源,让应用软件直接去管理硬件,这样的话,整个硬件体系的速度、性能都会得到大幅度提升。
定制化要获得成本上的收益的话,是需要一定的规模的,这就是为什么至今只看到大型的互联网服务商和电信运营商在做定制化,他们有足够的规模,定制5%就能够收回成本,一般规模的企业就达不到这样的投资收益。
唐源说,需要特别提到的是,在定制化队伍里,并非只有谷歌、Facebook这样的国外品牌,中国力量绝对不可小觑。像百度、腾讯、阿里巴巴,都有定制需求。而浪潮、华为这样本土公司,他们早已是某些定制技术的创新者,而不是跟随者。比如说百度,他们就选择定制自己的机架服务器,对于客户,TE要为他们提供设计支持,让自己的工程师和客户工程师直接讨论,共同设计产品。
因此,TE逐年增加了在中国的研发投入,在数据通信事业部,上海和美国哈里斯堡是TE全球两个最大的研发中心。当然中国市场的业绩连年攀升,也是TE重视中国的另一个原因,唐源称,就他负责的数据通信事业部,去年的业务增长是两位数的。TE其他的事业部也表现突出,参与了国内很多重点项目的建设,比如国家“863”计划和“核高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
虽然国内GDP近两年一直在下降趋势,因此影响很多外资撤离中国,但TE实现逆势增长,就反其道而行增加投入。唐源说:“我们一直认为中国是ICT行业增长的引擎,放在全球范围内比都是比较突出的。”
通用化:软件定义大势所趋
通用的硬件加不同的软件来实现网络功能,是业界普遍认可的未来,一旦硬件通用化,用软件提供管理能力,客户就可以买通用硬件,大规模降低成本,正因为如此,这种趋势在服务器、路由器上都已经实现了。
Facebook还发起了一项运动“开放计算项目(Open Compute Project)”,把服务器和交换机的内部结构全部公开,目的是与普通的IT产业共享更高效的服务器和数据中心设计,使得大部分数据中心能够采购和使用大量便宜的通用服务器。国内,则有类似的“天蝎”计划,由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和中国电信发起。
这样的趋势在无线领域也很明显。得益于技术进步尤其是软件的发展,领军企业爱立信、华为等都公开表示逐步统一到内部通用的无线设备硬件平台上。很可能今后各大无线设备供应商的BBU只需要一两个型号了。
这样的话,很多厂商一旦有了自己的特色软件,他们就可以去找ODM 或是OEM厂商来定制一些通用化的硬件,再加上自己的软件,很快就能够向市场上提供产品了。
在很久以前,好吧,其实也就是十几年前,IT设备的初创企业相当普遍,但他们要成长为爱立信、华为这样的企业,需要花很多年的时间。现在不同了,很多初创企业通过软件 + 通用硬件的解决方案,快速的向市场提供一些新产品,甚至在某些市场上,这类初创企业会带来一些颠覆性的变化。比如说NFV技术,它已经使得硅谷的一些小公司提供的一些产品,在某些性能上不亚于思科、Juniper的产品。
这对现有的硬件设备提供商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那么对TE来说呢,TE也算是一家硬件制造商,唐源说,这种情况对TE反而是有机会的,通用的硬件,所有的连接都采用一种连接器,它对可靠性、对速度、对散热的表现等各方面的性能,肯定要取高的标准,就好像大家都用一家公司的自来水,那么这家公司的自来水就决不能出问题,高标准是TE的优势。
据唐源介绍,从TE的客户群选择看,大概有30%的客户选择了定制,70%走通用化道路。TE的大概客户分类比较明了:大部分是大规模企业,唐源对此也很坦率:“是的,我们跟国际上几乎所有的行业的领军者合作,他们都是TE的客户。”
作为行业的从业者,听下来,真的很忧心,如果大企业都选择定制化和自有设计,规模较小的企业走通用化道路,那留给现有品牌设备商的道路是什么?虽然品牌设备商对行业的理解是目前的初创企业无法比拟的,但ICT行业是如此的变化多端,现在没有人能够准备预测未来哪一种技术哪一种产品能够获得成功。
一句简单的“拥抱行业变化”并不能解决问题,一步看错,就有可能满盘皆输,看看已经消失的北电,真是心有戚戚焉。
唐源说,这样的环境,使得很多企业发展在战略上通过社会的力量,而不是企业自己的力量来实现。举个例子,比如说思科,他们放开怀抱,让社会上的一些企业来创业,甚至鼓励员工内部创业,一旦创业成功之后,再把创业公司收购回来,这种模式使得他们在变化多端的ICT行业,既鼓励了创新,赢得一些新机会,也降低了试错成本。
通过并购实现增长,而不是过往自然的业务增长,因为市场变化实在太快了,这样的操作模式,把试错成本转嫁到社会上去,让风险投资来试错,成功了以后大公司再收购回来,以此保住自己赢家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