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讯 11月6日消息(南山)11月4日,以“光合AI,生态聚变”为主题的2025硬科技创新大会光子产业高峰会议在西安举行。在大会上,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副所长付玉喜介绍了陕西建设“光子科技实验室”的新进展。
光子科技实验室于今年8月顺利通过现场评估及专家论证,进入培育建设期。实验室理事单位17家,培育期1-2年,经费投入超10亿元。以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为理事长单位,依托陕西光电子先导院,打造“大科学装置+共性技术平台+科技金融+创新联合体”为一体的陕西省综合性实验室。
据了解,光子科技实验室将重点推进三大任务——一是集聚人才,引进国际顶尖科学家,目标吸引高端人才30人,集聚科研人员超过100名。二是突破技术,攻克超30项光子领域“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建成3条中试生产线、2个专业孵化载体。三是壮大产业,助推陕西全省光子产业产值在2027年突破500亿元。

大会现场
陕西光电子先导院总经理杨军红在会上介绍了陕西“追光计划”的阶段性进展。陕西省自2021年启动“追光计划”,已实现光子产业的跨越式成长:企业增加至379家,产业规模从150亿元跃升至365亿元。
其中,奇芯光电作为陕西省光子产业链链主企业之一,在本届大会的路演环节亮相,引起了C114的关注。这也是中科创星投资孵化的“硬科技”企业之一。
奇芯光电总经理助理权振介绍,AI产业已经爆发,从2024年4月到2025年7月,谷歌每月处理的Token数增长了100倍;我国从2024年初到2025年6月日均Token增长了300多倍。从能耗来看,2024年中国数据中心耗电量已超过3000亿千瓦时,是三峡大坝全年发电量的3.6倍。

奇芯光电总经理助理权振
提升算力、降低能耗,成为业界重点突破的方向。在这一大背景下,奇芯光电做了两项工作:一是发展光子产业,用光芯片加速替代电芯片;二是研发光芯片领域的新材料,发展高性能光子芯片与光电集成芯片。目前,奇芯光电已自研全球独创的硅基改性材料,兼具高良率、高日产出率、低成本等优点;并建立应用于大规模光子集成的材料体系,充分发挥各材料优势制作性能最优的单元器件。
不同于大多数光器件类企业,奇芯光电构建了“一体两翼”的光电子集成IDM产业生态,已研发出激光雷达芯片、大型光开关芯片、光计算芯片等产品,拥有光电一体化封测能力,并自建光器件厂和晶圆厂,预计在2026年陆续投产。
据权振透露,奇芯光电在2024年实现营收同比增长263%,2025年前三季度再度同比增长63%,预计全年可实现营收同比增长90%。
此外,中智科仪、中科天塔、微光医疗、知象光电等中科创星投资孵化的硬科技企业也参与了路演。中科创星认为,在21世纪的技术舞台上,光子产业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一方面,AI算力正以每3-4个月翻倍的速度飞速增长,量子信息也已站在实用化的门槛上。另一方面,电子技术却因物理极限的束缚而难以满足前沿需求。相比之下,光子技术凭借“光速传输、零电荷干扰、超低能耗”等独特优势脱颖而出,成为突破瓶颈的不二之选。
截至目前,中科创星在光电半导体领域投资的超过180家企业,覆盖“上游材料-中游器件-下游应用”,如上游(如赛富乐斯的量子点材料)、中游(如源杰科技激光通信芯片、瑞识科技的 VCSEL 芯片、曦智科技的光计算芯片)、下游(如中科微精的激光加工设备)等。未来,中科创星将继续沿着“物理底层”和“战略需求”两条主线,通过长期主义的资本与生态赋能,助力中国在全球光子时代占据主导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