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版权为《邮电设计技术》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电设计技术》编辑部
摘 要:首先介绍了量子密钥分发(QKD)、后量子密码(PQC)以及量子随机数发生器(QRNG)等量子通信相关技术,并介绍了在网络不同层级的量子加密专线场景的融合创新方案。最后,介绍了中国联通基于上述几种量子通信相关技术所实现的面向不同量子加密专线场景的高安全、低成本、灵活组网的软硬管道多种解决方案,形成“通密一体化”服务能力,助力量子通信产业应用落地。
关键词:量子通信;后量子密码;量子加密专线
doi:doi:10.12045/j.issn.1007-3043.2025.10.006
引言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量子调控技术的进步使人类可以对光子、原子等微观粒子进行主动的精确操纵,从而能够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利用量子规律,使得量子技术与信息技术得以深度融合,促进了面向无条件安全的保密通信、超强的计算能力、突破经典极限的精密探测等量子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量子调控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使其可以对微观体系的量子态进行精确的观测与调控,以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测量等技术为代表的第2次量子革命正在到来。
日前网络安全环境日益复杂,影响网络安全的因素也越来越多,应用系统正面临着加密算法种类繁杂和密码安全强度不足等问题,信息加密的重要性日益显著,加密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身份认证、数字签名、信息加密等业务环节。面对复杂的网络安全环境,密钥在传输、更新、使用和存储等环节面临安全风险,一旦密钥被窃取或破解,加密技术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保障作用。为了应对安全威胁,国内外专家学者提出了量子通信和后量子密码等技术,并已大力开展了相关技术的标准化和产业化研究。
本文将从量子通信与后量子密码等技术入手,绍其在量子加密专线场景的需求和应用场景,并对通密一体化解决方案进行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