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通信运维已从后台保障走向前台,成为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力量。陈华峰正是这一变革的领军者。他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创新为驱动,成功实现了从“运维”到“运营”的转型。尽管荣获中国电信集团“劳动能手”“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但他始终认为,真正的成就在于客户的首肯与市场的回响。
从“支撑者”到“赋能者”
作为在网络运维战线深耕十几年的“老兵”,陈华峰敏锐意识到,运维人员必须跳出传统维护舒适区,主动走向前台,成为数字化转型的赋能者。他提出,运维团队不仅要懂技术,更要懂客户、懂场景、懂运营。
这一理念在厦门集美交警大队的“交通事故远程定责系统”建设中得到生动体现。面对多家互联网企业成熟方案,陈华峰创新性地提出基于VoLTE视频通话的定制化方案:用户无需额外下载App,一个报警电话即可发起视频,既便捷又安全。此后,团队克服设备兼容、协议差异等难题,成功实现全省首例固网平台与VoLTE的SIP视频对接。该系统不仅提升了事故处理效率,更推广至公安、消防等多个应急指挥场景,成为“数字厦门”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成果。
陈华峰总结道:“我们不再只是提供管道,而是以平台化思维构建数字化对接能力;运维的目标也不再仅限于连通性,更延伸至用户体验与端到端的安全可控。”
5G定制网落地生花
中国电信发布5G定制网产品后,本地多家龙头企业踊跃布局。陈华峰迅速响应,带领团队跨前一步、全程参与,推动多个标杆项目落地。
2021年,厦门港务集团启动海润码头智能化改造。面对5G定制网商用初期缺乏成熟案例的挑战,陈华峰协同省、市技术团队,快速响应客户需求,部署全省首张5G如翼专网,实现工业级5G专网全覆盖、码头数据不出港,打造了码头智能化升级的“厦门方案”。
项目上线后,团队持续研发,推出保障工业控制业务传输要求的“确定性网关”;自主开发探针技术,实现端到端全程监控与数据回溯。这些创新不仅提升运维效能,更积累了大量港口场景下的无线优化参数和运维数据,进一步应用于“数字孪生”建模,实现智慧运营与敏捷决策。
海润码头项目荣获福建电信科技进步一等奖,成为“5G+智慧港口”标杆案例。团队以此为基础,将“厦门模式”成功推广至“一带一路”淮河入海工程智慧港口、河北曹妃甸港数据中心等项目,并陆续打造了友达光电、云天半导体、龙胜达等多个行业的5G应用标杆。
做数字星河中的“撑篙人”
毕业于厦门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系的陈华峰,始终秉持技术人的初心。在他看来,新时代劳模精神既包含持续的专业精进,更要懂得凝聚团队力量,共同成长。
作为跨领域技术专家,陈华峰自2008年入职以来,始终秉持“运维必须走向运营”的理念,推动团队从后台支撑向前端价值创造转型。
他的团队凝聚力在多次重大通信保障任务中得到充分体现:2016年抗击“莫兰蒂”台风期间,他带领团队彻夜值守,全力守护通信“生命线”;2017年金砖厦门会晤保障任务中,他高标准完成工作,荣获厦门市委、市政府“突出贡献个人”表彰。这些经历让他深刻认识到,真正的战斗力来自于目标一致、能打硬仗的团队。
如今,他推动组建了一支7人核心的5G定制网攻坚团队,专注于智能制造、智慧海洋等重点领域。在海辰储能等重大项目中,他大胆启用青年骨干,鼓励他们攻坚克难,逐步培养出一支技术扎实、主动创新、务实高效的队伍。
“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陈华峰始终认为,创新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团队的结晶。如今,他正以团队为舟、以创新为桨,带领队伍驶向数字新未来,用行动诠释新时代通信人的责任与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