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电信、湖北电信、沈阳联通等多省市的电信通信公司先后发布公告,宣布不日将暂停小灵通服务,对现有小灵通用户进行“升级”。网络上围绕小灵通退市话题,掀起了一股怀旧热。
那么,温州作为较早一批开通小灵通业务的城市,现在还有小灵通的“铁粉”吗?温州会被这场“退市潮”波及吗?我们要和服役了13年的小灵通说再见了吗?
日前,记者从中国电信温州分公司获悉,我市目前尚有少数小灵通注册在线用户。电信相关人士称,小灵通不会面临强制退市。但从即日起,电信将推出小灵通“升级服务”,届时小灵通“铁粉”将转网。
“穷人大哥大”在温服役13年有功劳亦有苦劳
业内人士认为,小灵通是特殊时期的产物。上世纪90年代,一家日本通信技术公司首次来华介绍他们的PHS(个人手持通信系统)技术,被称作“穷人的大哥大”。当时,移动通信业务逐渐兴起,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没有移动牌照。1998年余杭电信局率先将该技术引入中国,作为固定电话的延伸和补充,实行单向收费。
2001年12月20日,小灵通业务落地温州。当时小灵通因资费低廉、携带便捷、绿色环保,深受广大市民的欢迎。随着技术进步,小灵通的功能日益完备,除具备现有固定电话基本的通话功能外,还可以与手机短信互通,兼具来电显示、短信息、呼叫转移等功能。在2G时代风光无限,其业务也成为电信争取用户的手段。曾有本地媒体报道,巅峰时期,我市小灵通用户有上百万,实现一户一机,甚至是一户多机。
信号不佳,一直是小灵通的硬伤。电信相关人士称,巅峰时期,他们采取补盲、扩容,增加信道数等措施逐步优化网络,强化信号,保障小灵通信号。
2006年,小灵通的全球用户量达到了巅峰值。据信息产业部统计,截至2006年8月底,中国小灵通用户达到9300万,海外小灵通用户超过700万。全球小灵通用户已经突破一亿。
3年前已传清频退网 温州至今仍有少量用户
然而,就在巅峰过后的2007年,小灵通开始进入黄昏。彼时,移动电话资费开始大幅下降,单向收费普遍。小灵通的价格优势被削弱,而通话质量这一硬伤,却日渐显现。
此外,有些小灵通基站老旧、破损,随着小灵通淡出市场,一些生产设备的厂家不再及时提供售后服务,导致基站零部件供应困难,这也是市民感觉信号越来越弱的主要原因,小灵通用户满意度降低。
2009年2月,工信部曾正式发出通知,要求所有1900-1920MHZ频段无线接入系统应在2011年年底前完成清频退网工作,以确保国家网络发展规划的实施。然而,小灵通依然坚持到了现在,可以说,超期服役了近三年时间。
从2009年开始,温州电信便在国内率先为小灵通用户升级,小灵通可以升级为手机,升级后弥补了原小灵通信号较差、不能出省漫游等缺点,却保留了一号两机、低资费等优点,成功留住了用户。据温州电信透露,大多数用户已转网升级,现有的小灵通用户也已鲜有通话记录。
今年7月2日,工信部小灵通服务升级方案正式下发,要求全国开展小灵通升级服务工作。这才有了各省市的退市潮。
街头调查:市民对手机与小灵通的界限已模糊
记者近日来到中国电信南站营业厅,在手机柜台上,已经看不到小灵通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各式触屏智能机。一名柜台工作人员介绍,营业厅停售小灵通已好多年。电信相关人士透露,目前还在用小灵通的多为中老年人。
随后,记者特意来到中老年市民集中的松台广场,街头采访近20名过路市民对小灵通退出历史舞台的看法。市民均表示难以置信,但吃惊的原因却不尽相同。一类市民质疑:现在还有人在用小灵通吗?他们表示自己从前也是小灵通的“粉丝”,但后来因信号不佳,子女给换了手机,也就再没有接触过小灵通了。而另一类市民则兴冲冲地拿出自己的手机说:“不会吧?我这个就是小灵通啊。”记者接过手机一看,机身赫然印着“天翼”字样,甚至不少人出示的还是触屏手机。而这两项都是小灵通未曾赶上的时代。“事实上,他们的小灵通已升级,只不过手机电话一号两机,有点傻傻分不清楚罢了。”电信相关人士称。
说起小灵通,资费便宜是受访的中老年市民最深刻的记忆。市民姜先生受访后,回家特意找出已停用多年的小灵通,给记者传来了照片。姜先生是开小五金店的,做生意,难免电话多,大约2002年,他买了这部翻盖式的小灵通,“当时我买的是37元包月打500元话费的套餐,这么优惠的,现在哪里找?”看中资费低,他一直坚守着小灵通,即便机身不少按键都已被抹花。直到三年前,他将业务扩张到外地,才抛弃了这部老机子。
后小灵通时代:天翼4G下周即可到温州
小灵通淡出历史舞台,走入电信史鉴,大势所趋,不可避免。
据悉,中国电信温州分公司将在10月1日起用移动网络承接小灵通服务,升级后的用户可以享受与小灵通服务相当的资费水平。升级后,除了能继续以低廉的价格使用语音和短信服务外,还能通过丰富的手机应用,享受移动互联网服务带来的各种便利。用户如果在9月30日前到中国电信指定营业厅办理升级服务的,还可享受到更加优惠的政策。
那么,后小灵通时代,迎接市民的又是什么呢?
今年7月,中国电信将上海、杭州等地列入首批16个天翼4G商用城市。近日,中国电信又公布第二批开放名单,温州位列其中,9月份可实现4G商用。日前,记者从中国电信温州分公司获悉,4G商用已排上日程,最快下周即可开通。届时,4G套餐也将随之公布。
此外,即日起至9月4日,温州电信将在温州地区各大电信天翼卖场开展1770577号段及1770677号段预约活动。
相关链接
那些消逝的通信设备
电报是一种最早的、可靠的即时远距离通信方式,它是19世纪30年代在英国和美国发展起来的。1871年传入中国。如今,随着电话、传真等的普及应用,电报已很少被人使用了。国内部分省市已取消该业务。
BP机
1983年,上海开通中国第一家寻呼台,BP机进入中国。即时通信,就是从BP机开始的。样子小巧,上个世纪末在中国和亚洲甚至全世界广为流传的可以联系的通信工具。
大哥大
1987年我国首个900MHz模拟移动电话网在广东开通,黑暗笨重,厚如砖头的“大哥大”因其昂贵价格和不菲的使用费,一度成为身份的象征。
小灵通
1998年小灵通正式问世。最初的小灵通个头不小,颜色单一,不能收发短信,信号也是时好时坏,甚至在公交车上车速稍快都会掉线。2008年起,逐渐走向没落,淡出公众视野。
小灵通中国发展史
1998年1月
浙江余杭区正式开通小灵通。标志着小灵通正式进入我国市场。
2000年6月
原信息产业部下发通知,将小灵通定位为“固定电话的补充和延伸”,这标志着限制小灵通发展的政策有所松动。
2003年3月
原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向媒体表示,对小灵通的政策是“不鼓励不干涉”。
2003年12月
北方10省市区小灵通实现短信互通。
2004年7月
小灵通、手机实现短信互通。
2005年5月
机卡分离小灵通上市。
2007年8月
小灵通终端充电器及接口开始执行新的统一标准。小灵通充电器可以和手机互通。
2008年3月
手机用户发短信给小灵通用户,取消106前缀。
2008年5月
我国小灵通用户已经跌破8000万,小灵通在移动资费的直线下调中防线崩溃。
2008年10月
工业和信息化部无线电管理局谢飞波副局长表示,小灵通所用1900-1920MHz频段今后将用于TD-SCDMA的使用。
2009年1月
中国联通在公布2008年业绩预告时披露,将小灵通列入贬值资产。
2009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