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  通信人家园

专题
2018/7/4 11:30

对话范志文:5G承载迈入商用前期 烽火FitHaul+云化一次将网建对

C114通信网  蒋均牧

C114讯 7月4日专稿(蒋均牧)从技术、架构到业务实践,位列全球光传送第一梯队的烽火通信已经在承载上为5G的规模商用部署做好了准备。

随着3GPP 5G第一阶段全功能标准化工作的完成,产业进入了全面冲刺的新阶段,而作为整网基石所在的承载网亦迈入了商用前期。在去年世界移动大会·上海(MWCS 2017)上,烽火通信发布了业界首个聚焦于5G承载的FitHaul全新承载解决方案,提出“泛在、超宽、极简、随需”的建网理念;今年(MWCS 2018),这家公司进一步推出了面向5G的云化网络解决方案,与物理承载网一起构成了支撑运营商5G新增长乃至转型成功的使能平台。

“在5G多样化需求的驱动下,5G承载将呈现出许多全新的变化、向更高层次演进,目标是提供大容量高效的带宽支持、灵活随需的业务调度和‘管控合一’的云化智能运维。FitHaul回答了5G承载网应该解决什么问题,需要哪些关键技术,云化网络解决方案在FitHaul基础上进一步延展,强化了云网间的协同,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回答了网络如何部署实施。”烽火通信副总裁范志文在大会期间的专访中向C114表示。

烽火通信副总裁 范志文

同时他还指出,5G承载的竞争力不仅仅局限于承载技术的竞争力,烽火通信在该领域的根本优势在于其全面而系统性的光网络基础研究、底层技术支持,以及将云化架构、人工智能与传统光网络融合为一所迸发出的新价值。此外,经由邮科院与电科院的合并重组,新集团将很快推出基于3GPP标准的包括无线接入、承载网、核心网在内的端到端全系列5G商用产品。

4G到5G:驱动承载网向更高层次演进

如今我们正处于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数字化的无形触角正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角落、数字经济日益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能。5G不仅是一个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史上的代际,更将由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延展到人与物、物与物,使能全行业数字化、开启一个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已成公论。

当地时间6月13日,5G NR SA方案在美国圣地亚哥的3GPP第80次TSG RAN全会正式完成并发布,标志着首个真正完整意义的国际5G标准正式出炉;包括中国三大运营商在内的多家领先运营商也已纷纷就5G展开了行动,提前探索新场景、新业务和新商业模式。

“5G成功、承载先行”,承载网作为端到端高速公路将在5G网络中发挥重要作用,直接决定5G的商用进度;另一方面,5G的到来也将对承载网提出诸多新需求与新挑战,主要体现在超大带宽、超低时延、灵活连接、网络分片、智能化运维等方面,推动其向更高层次演进。

针对5G承载的演进,范志文从网络架构、网络带宽、网络管理三个方面作出剖析。首先在架构上,为应对无线侧的带宽和时延指标压力,接入承载将从功能上进行重新切分,从单一的回传演化为前传、中传、回传等多种方式并存;核心网的云化及下沉,使得核心汇聚层的业务流量从以“南北向”为主向“南北向”和“东西向”并重转变,承载网要从适合汇聚型业务的环网架构向适合汇聚和分布型业务并重的MESH化网络演进,由此驱动组网技术上的变化,由传统分组或ODUk的电交叉向电+ROADM/OXC的光电混合交叉转变。

带宽方面,为应对5G数据洪流,无论接入还是核心汇聚,带宽要求都会出现较大增长。经过科学估算,烽火认为5G时代的接入层将会从4G时代的GE为主升级至25GE或50GE、汇聚层由10G升级至100G、核心层需要部署N*100G+。

由于5G时代网络的复杂性更甚以往、OPEX相较CAPEX的持续上升,范志文特别强调了网络管理的重要性。4G时代管控分离的部署模式并未彻底改变传统网络烟囱式低效管理的现状,云化智能的下一代管控系统是5G承载的一大核心诉求,亟需将传统的网络管理与SDN控制集中、实现“管控合一”,来大幅提升业务发放与运维效率、降低OPEX,并为AI技术在电信运维领域应用提供土壤。无独有偶,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大会主论坛的演讲中亦提出“发展5G要把降低OPEX作为战略重心”。

从FitHaul到云化网络:构建5G新增长使能平台

5G脚步渐近,5G承载从即将商用走向了小规模试点。烽火通信今年以“5G已来、烽赋未来”为主题参展世界移动大会·上海,带来了不少新的进展与突破。

2017世界移动大会·上海期间,烽火发布了FitHaul 5G承载解决方案,旗帜鲜明地提出5G承载的目标网络将以数据中心互联为核心,支持多样化的业务需求及接入方式,呈现“泛在、超宽、极简、随需”的特征,从而提炼出了FlexE/FlexO、超100G、SR、SDN、eClockSync和新型以太网接口六大关键技术。如今,FitHaul已经完成了技术测试,并在现网进行试点应用,确保为用户提供更低时延、更高精度、更灵活的网络承载和业务感知。也因此,具体的5G承载应用场景成为其今年展示的一大亮点。

面向5G,更高的线路速率、更灵活的节点调度、更优的器件模块将是下一阶段光网络演进的主要方向,烽火凭借光领域的长期积累和创新研究持续在这些方面保持业界领先。范志文举例说,结合多项领先技术,烽火实现了T比特的光传送,在业界率先提供单槽位1.2T背板的POTN设备以及双载波1.2T的光线路板卡;其基于全光背板的OXC在满足灵活调度的同时,可避免高维度ROADM的海量连纤;硅光技术能够大幅降低光器件及模块的尺寸功耗,为5G时代传送网节能降耗奠定基础;这家公司亦将WSON(基于WDM的自组织网络)技术融入OTN等解决方案,进一步提高智能化的特性。

实际上,烽火早在2013年即启动了面向5G承载的预研工作。目前为止,已经组成了横跨武汉、南京、西安乃至北美、欧洲等地数千人规模的研发团队,并与光迅科技、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国家创新中心等相关单位展开全方位合作,实现了硬件软件协同、芯片-器件-系统协同、国内海外研发资源协同。

本届大会,这家公司还隆重推出了面向5G的云化网络解决方案。在范志文口中,该方案是对FitHaul 5G承载解决方案的进一步深化与细化,与之共同构成了高品质的下一代网络和5G业务的使能平台,真正实现“网随云动,云网一体”。

从AT&T Domain 2.0、西班牙电信Onlife Telco、德国电信Pan-Net到中国电信CTNet2025、中国移动NovoNet2020、中国联通CUBE-Net 2.0,网络云化转型已成业界共识。他提出,在不久的将来,云化网络和物理承载网将成为运营商价值的两极,且云化网络的价值终将凸显,虽然过程不会很快;云化网络需要依赖物理承载网实现云间互联,物理承载网同样需要利用云化网络改善其敏捷性和实时性,两者相辅相成。

“起源于IT行业的云技术并不能简单地复制到电信领域,比如在可靠性上要达到‘5个9’,还有像可操作可维护性方面的要求。”烽火通信在云化网络解决方案上采取的是“四层解耦,平台为基,场景优先,商用为本”的策略,以电信级云平台FitTelecom OS为基础,针对5G的热点应用场景先后推出了基于FitCER的SD-WAN解决方案、基于FitBNG的vBRAS解决方案、基于ONAP的FitMANO新一代管理编排系统等一系列产品,其中部分已实现规模商用。

此次云化网络解决方案的提出,亦是烽火从“光网络专家”到“云网专家”ICT转型的成果体现。在之前的“5·17”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该公司重磅发布了《云化网络解决方案白皮书》,围绕电信级云平台、NFV/SDN解决方案以及业务编排系统发表观点。解决方案的正式发布以及“从零构建云化网络”为主题的现场演示标志着烽火“云网融合”的构网理念已正式落实到产品解决方案上,而非单纯的口号。

从标准到实践:全力助推5G商用落地

作为主流ICT技术及解决方案提供者和5G承载演进的主要推动力量,烽火通信在5G的标准制定、生态建设、部署实践等环节均扮演着重要角色。

比如在5G承载方面,烽火累计提交了50多篇标准提案,积极推动接口、保护、前传、架构等方面的标准立项,大都得到采纳,在标准提案数量和质量上位列全国第二。而随着邮科院与电科院合并重组获批,这家公司未来将进一步加大标准制定参与力度。

5G的商业化需要产业链上下游的共同努力。烽火是我国“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专项中“5G网络与业务”项目主要成员单位之一;目前已经与国内三大运营商以及西班牙电信、MegaFon、马来西亚电信等领先运营商就5G承载解决方案和关键技术进行了广泛、紧密的探讨与合作,并根据运营商网络各自特点和诉求形成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在实践方面,这家公司已经参与国内三大运营商多个重点城市的5G试点工作。在武汉的5G规模试验网建设中,烽火、大唐携手为中国移动提供了端到端的产品解决方案,2018年1月完成了首站开通,今年年底将在武汉三个区域完成逾百站的规模覆盖;在没有建筑物遮挡及其他信号干扰的情况下,测得1.6Gbps下行速率,相当于几秒就能下载一部高清电影,为用户提供极致体验。

此外,烽火还积极与运营商、东风汽车以及武汉大学、华科大学共同合作,利用5G网络研发新应用——搭载5G网络的无人汽车、无人机可更精准运行,网络时延降至1ms,比人眼的反应速度还快;北斗导航嵌入5G网络,可实现地图定位误差由米级降至厘米级。

“一次就将事情做对很重要,助力运营商构建一张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网络是烽火在5G领域所作努力的出发点;同时,烽火本身正在进行ICT转型,推出了众多智能化应用,帮助和配合运营商将网络价值释放出来,最终服务于社会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做最好的产品、最具竞争力的方案,是我们矢志不渝的目标。”范志文在采访的最后如是总结道。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版权说明:C114刊载的内容,凡注明来源为“C114通信网”或“C114原创”皆属C114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编译类文章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翻译质量问题请指正

热门文章
    最新视频
    为您推荐

      C114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1999-2024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