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  通信人家园

专题
2012/9/21 12:25

专访:联芯科技副总工程师刘光军

C114中国通信网  

在“2012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期间,联芯科技副总工程师 刘光军接受了C114专访。

主持人:C114的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2012年中国国际信息展览会的C114中国通信网的访谈间,正在进行的由C114中国通信网和TD技术论坛联合举办的TD名人堂栏目。我是今天访谈的特约主持人,我是TD技术论坛的秘书长时光,坐在我旁边的是大唐电信科技集团的首席专家,联芯科技有限公司的副总工程师,总经理助理刘光军先生,我们欢迎刘总的到来,也请刘总跟我们网友打声招呼。

刘光军:各位网友好!

主持人:我们的技术专家在镜头面前都会比较紧张,没有关系,C114这个网站号称是通信业界的家园,我们C114的很多网友是出书的,写很多关于技术方面的书,确实是我们通信人的家园,所以您不要紧张。谈到联芯,今年最关注的事情就是联芯在股权结构上经过一番变动之后,并入到了大唐电信的上市公司里面去,我们都很关心,也想请您介绍一下,这样的一个股权架构的变动,这样的一个战略上的调整,对于联芯来讲意味着什么,对于大唐集团来讲意味着什么?

刘光军:我不能代表公司正式回答,只能稍稍做一点解释。联芯并入到大唐电信上市公司,已经完成了所有的审批程序,9月份证监会无条件通过。法理流程已经全部走完,联芯已经正如算入上市公司了。并入上市公司了,大唐电信,或者说大唐集团,对这个产业的一个认识,更体现出对未来联芯业务的期待。大唐电信上市公司一直希望在芯片这个领域获得突破,在卡类业务,卡类芯片已经获得突破,在国内排在前几名,市占率都是很高的,像身份证,二代证,CM卡,都是做得很好。这次把联芯注入到上市公司,其实是把芯片这个行业做大做强,一种战略目标的安排。跟这个战略目标遥相呼应的大唐电信整个垂直整合的一些安排。另外,整个国内通信行业面临着国际一流公司的竞争,他们有一流的资本,一流的人才,一流的市场,还有国际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市场环境压力是很大的。因此,对于联芯本身来说,并入到上市公司是很有好处的,基本上解决了联芯资本问题和未来的发展。集团能更好的把这个芯片行业做大,资金问题能力解决,另外业务扩张的问题也能通过上市公司得到大力支持,未来业务的开展,比如LTE上更大的投资,由上市公司来支持,投入和未来的发展是有保障的。

联芯科技总经理助理刘光军(左)和TD技术论坛秘书长时光

主持人:您刚才更多的谈到了并入上市公司之后,上市公司这样一个平台,或者大唐电信作为一个后盾,给联芯带来很多的支持。其实我个人觉得,我们并购这个上市公司,对上市公司本身的业绩来讲,也会是一个很好的帮助。因为我们知道,现在整个系统设备这个领域,竞争已经非常的惨烈,利润率也非常的低,发展的前景也不是那么特别的广阔了。但是,在芯片这个领域,特别在中国的市场上,芯片这个领域是一个新兴的行业,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对于上市公司本身来讲也有很大的好处。您刚才也提到联芯并入上市公司之后,有很多的资金方面,比如发展的空间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那么我们也很想知道联芯并入到大唐电信上市公司之后,您刚才也提到了更有利于市场竞争,我们这个公司并过去之后的市场竞争的策略,大概会有哪几个重点的方面?当然了,肯定有很多你们的秘密武器,在这里可以不说,可以公开的说,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

刘光军:因为大唐有它很强的国资背景,就是我们国内的行业市场是一块很大的业务,大市场、小产品的状态,一旦形成行业标准的时候,这个市场的威力就显示出来了。比如上市公司在这上面有很多的潜在机会。在这种开放的市场上,对我们来说,并入之后,我们资本得到保障之后,业务和市场的扩张是可以得到保障的。比如海外市场,另外一个,我们也发现有一种叫“通吃”,不是以通信划分市场,是用SIM卡来划分市场,多模多端的趋势。另外一个“通吃”体现在三网融合的一种通吃。我觉得通信公司的优势就在这儿,通信门槛相对高,另外其他比如电视,或者计算机,或者PC,或者是我们所说的平板电脑,这个领域的门槛是极低的,未来的市场是需要两者能力都很强大。联芯并入上市公司之后,除了做好传统的电信市场之外,将来会有更多的机会,应该说顺应时代数字多媒体融合的趋势,我相信空间是巨大的。

主持人:您说得也非常对,随着三网融合,随着我们移动互联网的兴起,通信这个行业在向外扩展,很多别的信息产业的领域也在向通信这个领域在切入,出现了整个的大融合的局面。在这个里面,终端的类型也会越来越丰富,所需要的功能也会越来越丰富,对于联芯来讲,背靠着大唐电信这样一个技术背景和市场地位,可以有更广阔的空间。您刚才也提到了现在一个趋势,应用会越来越丰富,就会对我们的终端芯片要求越来越高,别的不说,就说TD-LTE,TD-LTE面对的是一个四网协同发展的一个网络环境,2G、3G4G在一起,数据速率也是越来越高。可是,我们对于体积是不能增加的,终端的体积是不能变大的,终端的耗电量也不能太大,两种矛盾就结合在我们小小的芯片上面。我们也知道提高芯片的工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从65纳米到40纳米,到28纳米等等,我们也很想知道联芯在芯片工艺为主要的环节,包括其他的很多方面,怎么样着力于提高芯片的处理性?

刘光军:其实在当今,面临着硬件竞争,很多公司是硬件公司,他们的软件是不值钱的,所以叫硬件公司。竞争是靠芯片提供技术支撑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刚才时秘书长所说的几个事情,我觉得都是一种综合的要求,对于芯片公司的要求有几点,第一就是要解决成本功耗性能的问题,第二,要解决平台化的整合能力问题,第三,到客户那边,要解决客户的大周期开发问题,因为功能这么多的情况下,客户短期内,甚至三个月,开发出产品,对平台公司是一种新的考验。以前至少是6个月到一年的开发周期,现在变成3个月,平台公司的投入是巨大的。不像以前想象的,找个第三方操作系统就行了,是我们把第三方操作系统拿过来,整合完,几乎是一个半成品的交给我们的客户,甚至把界面都做好的,我相信智能机领域也会存在这一点。另外,在工艺演进方面,之前我们在跟随,现在也不再跟随了,甩开膀子往前走。2010年的时候我们做65纳米,大家觉得没有问题了,2011年的时候发现3G需要40纳米了,因为多媒体的能力上来了。这个做完之后,LTE来了,通信40纳米也不能解决,要到28纳米。联芯一直跟着走,我们28纳米也在起步,在这种工艺上,不会有比行业落后的表现。另外在研发的投入上,我们也是巨大的,我们有全中国最大的开发,加起来有500、600人。

主持人:中大型的软件公司了。

刘光军:联芯投入了,可以看到未来的目标,不是跟随,还是扩大在这个行业当中的影响力,缩小和国际领先公司的差距。

主持人:你刚才也提到了解决方案,我昨天给一家软件公司做访谈的时候,也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我们现在不光是技术在如何,我们商业模式也在融合,我们的芯片公司在提供方案,我们的软件公司也在提供方案,最后的方案都是大同小异的,一个产品出来,或者一个系统出来,您觉得作为芯片公司,我提供这个解决方案,我们的长处在哪里?

刘光军:我们所说的方案,跟以前有所不同,以前的智能机。

主持人:智能机很重要,软件的要求非常高,对于我们芯片公司来讲是不是一个新挑战?

刘光军:这个挑战是相当大的,我先说一下以前的经历。我们在2010年上40纳米双核A9的时候,风险是很大的,我们争取客户的时候,客户说不需要这么高的性能,更关注低价。但是我们那时候就认为已经跟上国际领先终端公司的发展趋势?我们还是坚持做了。等我们做出来了,原来说不要的客户说太好了,就需要这个东西。这个时候要求芯片的平台公司要提供方案,缩短开发周期,成本更低。现在芯片结构上的变化,两家公司做一个智能芯片方案,一个是传统的AP公司,一个是通信的公司,两家合在一起,两家联合做一个智能机方案。现在这个趋势还是存在,高端的,旗舰型的模式。但是在这种普及型,甚至入门级,已经变了,变成了AP或者CP单芯片解决,有一个什么好处?通信公司把通信能力或操作系统能力集为一体,现在一家就可以解决了,对于下游公司影响还是巨大的,缩小了投入。另外,做好平台这部分,芯片公司做平台也不是新鲜课题,开放平台如何做好?个性化的平台,每个公司都要去研究的。联芯我们把我们的平台,今后按照我们的客户进行分类,进行行业应用分类,我们发现可以用来做平板电脑,可以做电视,不光是手机了,这种方案就需要行业方案,可能要找行业的,刚才时秘书长也说了,设计公司也在做方案,我们也在做方案,我们的方案叫通信方案,还有一些行业方案,让这些设计公司能够专注,能够做好,把通信的功能引入到行业中,比如平板电脑,比如电脑机里面,我们要求设计公司来支持我们。

主持人:您刚才也提到了对于智能机来讲,AP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您刚才提到关于AP、CP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当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另外,特别是高端的智能机来讲,性能比较复杂,功能比较多的智能机,另外对于手机的个性化需求,我们还是要把通信的模块和应用处理器的模块分开,特别是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我们以前总是希望功能越来越集中,基站芯片,AP也好,多媒体也好,集中到一起。现在又有一个新的趋势,专业化越来越明显,比如手机里面有小芯片,专门支持游戏的,这个手机的游戏功能特别强。我想请教一下,我们联芯除了做好以基站芯片为核心这个产品系列之外,在AP系列,在多媒体系列方面,比如游戏的芯片方面,有没有启动?

刘光军:要做好AP,真的要努力去做,因为这是前提。在这个方面我们会有所突破,因为做SOC面临一个最大的问题,不是做不出来,是功耗能不能控制住,现在有四核A9,如果控制住了,你就赢了。因此不是说集成了多少核,是在功耗上面有什么独特的优势。

主持人:如果哪天是8核,是不是可以蒸鸡蛋了。

刘光军:是有可能的。在功耗的处理上我们花了很大的精力,另外,在多媒体的应用上,我们也在追求专业的效果。什么叫专业的效果?我们这个月商用的1810芯片,上面集成了2000万象素的摄像头,而且做的是3D功能设想,这种情况下我们发现了专业的相机还没有做到,专门去买数码相机,都没有调到这个。另外,在多媒体这块,我们提出的标准,比如要做MP3,MP3能播放150个小时,我要求手机也要支持150个小时的播放,要实现这个,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所以,要么以成本为代价,功耗肯定不让你干了。这种情况下,成本代价能否承受,是否有新的设计理念融在理念,功能是怎么实现的?因此不是任何公司都能实现的。

主持人:也提高了我们行业的门槛,由于时间关系,最后再请教您一个问题,我突然发现没有请教您关于TD的问题,TD-LTE的领域,有很多芯片公司加入到里面来了,但是TD-SCDMA比较少,屈指可数的几家,TD-LTE是百花齐放。这个百花齐放一个好处就是我们在产业化的阶段,东方不亮西方亮,产品的推出总是有保证的。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的TD-LTE的商用的日程表,一旦到了商用阶段之后,我们知道行业的规律,不能容纳这么多的芯片公司,就是屈指可数的几家就够了,我们联芯下一步推出什么样的产品,特别是TD-LTE方面,来应对即将到来的激烈的TD-LTE的市场竞争?

刘光军:我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样子,目前我看到有22家在做TD-LTE的芯片。

主持人:去年的时候才11家,翻了一番,非常快。

刘光军:最后剩下的是谁?入这个行的时候都要去想,最后胜者为王。

主持人:似乎有一两家必然会剩下来,席位更少了。

刘光军:所以竞争激烈可以预计到,TD-LTE的竞争是惨烈的竞争,而且是全球化的惨烈竞争,不再是小屋子的几个人去打架,要在全球去打,这个过程肯定是残酷的。我们联芯也看到了这样一个趋势,国外公司的做法是在抱团,原来的对手都变成了兄弟,联芯也会在这上面做这样一些工作。另外,解决了我们快速发展基金的需求的时候,我们技术储备,储备了这么多年,有全球一流的人才队伍。我们联芯凭借着TD,在TD领域有一点地位,还有一些广泛的客户支持,我相信在LTE时代,这个优势对我们有巨大的帮助。我们有信心,不知道最后剩的是谁,我有信心最后剩的还有联芯。

主持人:从个人来讲,我非常希望,包括联芯在内的华人的,包括大陆的,包括海外的华人,办的这种芯片公司,能够尽可能的都留下,因为芯片对于我们国家的通信信息产业来讲太重要了,而且我们跟国际上的落后,现在我们追上了很多,从总体来讲,但是从很多重要的指标上来讲,我们落后人家还是比较多的,希望我们中国的芯片公司,我们华人的芯片公司,能够在下一步的市场竞争中有非常好的表现,预祝联芯有了战略性的调整以后,能够如虎添翼,在TD-LTE的产业化和商用的过程中有更好的表现,我们也相信联芯一定会做到这一点。

刘光军:谢谢,我也对未来充满信心。

主持人:今天对联芯的访谈就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刘光军:谢谢各位网友!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版权说明:C114刊载的内容,凡注明来源为“C114通信网”或“C114原创”皆属C114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编译类文章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翻译质量问题请指正

热门文章
    最新视频
    为您推荐

      C114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