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2025/9/30 10:11
智能波束中频8T8R大上行绿色基站获评ICT中国(2025)杰出案例
0
0

ICT中国(2025)案例评选中,经来自各领域权威专家对技术创新性、行业影响力、应用成效等维度考评,华为智能波束中频8T8R大上行绿色基站凭借其在移动AI时代大上行能力、极致性能及绿色节能等方面的显著优势,得到了业界和客户的广泛认可,获评“杰出案例”。该解决方案可全面优化5G4G网络体验,打造双优高品质网络,助力“信号升格”行动落地。

赋能移动AI业务和助力“信号升格”,急需大上行、绿色节能创新解决方案

截至2025年8月末,我国5G基站总数达464.6万个,实现了移动网络的广泛覆盖。然而,在边远农村地区,5G手机终端的普及程度尚显不足,且在5G与4G基站共建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建设周期延长、成本高昂等重重挑战。此外,随着4G频谱资源逐步演进到5G,城市地区的4G用户可能会遭遇服务质量下降的问题。尤其在高铁等高流量应用场景中,需确保5G与4G用户均能享受优质的网络体验。为解决上述问题,工信部发布了“信号升格”行动,旨在显著提高移动网络(包括4G和5G)的信号质量,保障广大用户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稳定且高效的移动网络服务。

另一方面,随着5G的规模化部署,多频段共站已成为通信行业的必然趋势。这一趋势增加了基站功耗,对基站供电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导致运营成本持续攀升。在迈向移动AI时代的过程中,大上行能力亦成为关键需求。因此,大上行、绿色节能创新解决方案的部署已成当务之急。

华为智能波束中频8T8R大上行绿色基站的创新实践

华为最新推出的智能波束中频8T8R大上行绿色基站,成功应对了前述挑战。该基站采用双频一体化设计,有效整合5G和4G网络部署,提高运营商投资效率,并支持平滑演进至5G。该基站还支持中频1.8GHz和2.1GHz共95MHz大带宽,具备单用户上行1.1Gbps能力。其卓越的性能、极致的节能能力和极高的投资回报率,可有效解决农村、城市、高铁等场景建网问题,助力运营商响应“信号升格”行动,建设5G和4G体验双优的高品质网络,并可适配当前移动AI业务的发展。

极致性能,频谱效率相对业界提升20%

在硬件方面,该基站采用超宽频射频技术,将所有空口资源在一个模块内进行统一管理和调度,大幅提升频谱资源使用效率。软件采用软总线技术,使小区管理池化成为现实。通过真宽频功放技术,实现两个频段的功率共享,用户体验提升了10%至30%。

在系统性能方面,采用多天线、智能波束、精准快速扫描等领先技术,实现了高效覆盖;通过射频模块和半波长天线阵列的联合校正,以及创新的信道融合技术,实现了FDD高分辨波束赋形能力,通过波随人动、功率精准投放和全时全域节能调度算法,提高了谱效率,降低了干扰。

极致节能,节能提升20%

通过材料和算法创新,华为打造了原生节能硬件基座。采用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制作功放,使其具有更高功率密度和更广频率带宽,提高了功放能效比。在此基础上配合业界顶尖水平的数字预失真算法,实现了最佳能效比。在全业务负载场景下,通过节能技术创新,华为构建了智能节能系统架构——在中重载业务场景中,采用波束赋行和功率共享等技术,实现忙时功随业动,快速低载,最大化频谱效率,节省运行功耗。在轻载和空载业务场景中,通过闲时深关低耗,时域实现符号关断、空域实现通道关断、频域实现载波关断,做到0比特0瓦特,极致节能。

极致投资回报率,节约投资,降低运营成本,保护运营商投资

该基站支持多个频段集成在一个模块中,大幅节省站点租金。支持2G、3G、NB-IOT、LTE、5G多种制式灵活配置,并可在不更换硬件的情况下持续演进至5G。通过HDSS(LTE和5G不等带宽频谱共享)技术,支持不同制式间灵活频谱配置,实现多模下最佳业务性能,满足网络长期演进的需求,保护运营商投资。

居民区、高铁、乡农等全场景规模商用

此次获奖是继C114绿色节能先锋企业奖后,华为FDD双频多模基站荣获的又一行业大奖,证明了业界对智能波束中频8T8R大上行绿色基站价值的充分认可。此基站已在北京、广东等全国各省份的城市居民区、高铁、乡农等全场景进行了规模商用,以实实在在的技术进步,帮助运营商大幅降低成本,大力提升建网效率,真正实现全场景5G高效绿色低碳建网,有力促进我国数字化进程。

移动AI时代已翩然而至,全新联接业务对网络性能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包括大上行、低时延和广覆盖等。应对这些挑战,全频段向5G的演进不仅是必然趋势,更是网络迈向5G-A的必经之路。华为将和产业伙伴携手共进、聚力创新,持续围绕超宽带极简、多天线精准赋形、绿色节能等进行解决方案的创新,显著提升移动AI应用的实时服务体验,全方位满足移动AI时代对大上行、低时延及广覆盖的多维体验要求,从而构建坚实的移动AI基础网络,助力运营商紧抓移动AI时代赋予的崭新机遇,共创未来。

C114中国通信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C114通信网”的文章皆属C114版权所有,除与C114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单位外,其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联系021-54451141(汪先生)。其中编译类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系C114对海外相关站点最新信息的翻译稿,仅供参考,不代表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有翻译质量问题请指正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C114简介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02291号-4

C114通信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 用户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