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2025/11/27 11:17
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 破解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互通难题
0
0

据新华网报道,自然资源部日前公布了《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管理办法》,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作为国家重要的空间基础设施,基准站是北斗系统落地应用的关键纽带。在政策引领与技术创新的双轮驱动下,我国基准站“一张网”的互联互通难题正迎来破解之道。

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应用广泛

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是国家重要的空间基础设施。它不仅在维持国家测绘基准、提升北斗高精度定位能力、促进北斗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更已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在传统测绘与国家战略领域,基准站是构建现代国家坐标框架的核心支撑。我国在南极长城站建设的北斗基准站,通过获取高精度观测数据,有效解决了南极地区北斗卫星数据处理及多源导航坐标框架衔接问题。

在灾害监测领域,基准站是守护安全的“预警哨兵”。在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高发区,基准站的实时监测数据能提前数小时发出预警,为群众转移争取宝贵时间。

在新兴产业与民生领域,基准站的应用价值持续凸显:农业方面,新疆棉田依托基准站服务实现无人机精准播种施肥,每亩均节省了化肥成本;低空经济方面,珠三角地区基准站网络实现对无人机物流配送的全程定位监管,确保复杂城市环境下的飞行安全。

重复建设、数据难以互通等问题突出

数据显示,我国基准站数量已从2015年的4000多座激增至如今的3.3万多座,其中商业化经营主体建设的站点占比已超过半数。建设主体多元化带来发展活力的同时,也催生了盲目建站的乱象。由于基准站服务具有利润高、回报快的特点,各类社会资本纷纷涌入,部分企业为抢占市场份额忽视实际需求密集建站,导致资源浪费严重。

而比重复建设更棘手的是“数据孤岛”问题。由于缺乏统一标准,不同行业、不同区域的基准站采用各自的数据格式和采集规范。这种“各自为战”的局面,使得省级与国家级、行业与行业之间的数据难以互通共享。

此外,备案不规范、数据安全隐患等问题同样不容忽视。部分商业主体为抢占市场,未按规定完成建设备案手续,导致监管盲区;一些站点的数据存储和传输未采取安全加密措施,存在地理信息泄露风险。

运营商主导构建融合互通网络底座

如果说政策是互通的“指南针”,那么技术创新就是互通的“发动机”。通信运营商凭借在网络建设、数据传输、服务运营等方面的核心优势,正成为基准站互通技术突破的主力军,其创新实践集中体现在“网络融合”“数据互通”“服务标准化”三个层面。

在网络融合方面,运营商将5G网络的低时延、广覆盖优势与北斗系统的高精度定位能力深度融合,构建了“天地一体”的基准站互通网络底座,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基准站覆盖有限、信号不稳定的问题。

在数据互通方面,运营商通过搭建统一的数据处理中心,实现了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基准站数据的“一网汇聚、统一处理”。

在服务标准化方面,运营商通过提炼共性需求,推出标准化的定位服务产品,实现了不同行业应用的“即插即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C114简介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02291号-4

C114通信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 用户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