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对技术的投资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政府对新一代人工智能(AI)发展计划的承诺也十分明确,因此培养生成式AI技能已成为基础设施和运营(I&O)部门的当务之急。此外,2025年Gartner首席信息官(CIO)和技术高管调研显示,平均来说,中国企业计划在2025年将其对生成式 AI和AI领域的技术投资分别提高40.3%和33.3%。
利用Gartner 的TOPICS技能图谱识别现有的生成式Al技能差距
为了让中国I&O团队具备与生成式AI相关的技能,从而在AI旅程中取得成功,基础设施和IT 运营领导者必须确定生成式AI应用与I&O核心职能(如AI基础设施管理、网络管理、服务器维护、云运营和故障排除)相符的角色和关键I&O使用场景。同时,还必须考虑到本地的技术生态系统和监管合规要求。在生成式AI环境中,I&O领导者需要能够:评估AI生成的输出,识别错误和不一致之处。使用AI创建洞察并改进流程。利用AI组织、创建甚至订制新内容。发现幻觉、偏见和政策违规。随后,应将这些定义的生成式AI用例与关键I&O任务挂钩,以明确技能优先级。
利用Gartner的TOPICS模型,对生成式AI方案进行评估,并优先考虑那些对于在I&O中有效使用和支持生成式AI最为关键的技能(见图1)。
图1:Gartner的TOPICS生成式AI技能开发框架

思考:该框架列出的第一个主题,也是最重要的主题,是培养与批判性思维相关的必要认知导向型技能。该主题为真正的个体转型奠定了基础。
运营:对于支持生成式AI的中国I&O领导者来说,关键重点是确保AI基础设施在模型训练和推理期间提供高性能、高吞吐量和高可用性。随着生成式AI工作负载的增长,团队还必须开发在AI生命周期中管理和优化成本的技能。
流程:AI工程化是企业规模化交付Al解決方案的基础。该学科整合了DataOps、MLOps和 DevOps管道,从而创建一致的企业开发、交付(混合云、多云、边缘)以及基于流式或批量 AI系统的运营。
实施:与生成式AI实施相关的基本方法共有四种,分别为使用、嵌入、扩展和构建。
概念:虽然大多数I&O部门可能永远不会自行开发大语言模型或小语言模型,但了解构建和使用生成式AI技术背后的某些关键概念,将使其能够在日常运营中支持和使用这些技术。对于I&O 专业人员来说,了解token(用于建模流程的文本块)在成本估算中的作用是十分有用的。了解模型参数(一种参数类别)如何反映模型的复杂性,以及如何与模型规模和基础设施影响相关联,也大有裨益。此外,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正计划制定AI基础设施战略。由于AI基础设施将是I&O领导者的主要关注领域,因此其有必要了解企业对AI基础设施的需求,如基于GPU的计算资源、网络和存储,以及如何进行优化。
技术栈:生成式AI的架构通常包含应用、工程化工具、模型和基础设施四层技术栈。I&O专业人员的重点关注领域为基础架构层,聚焦于网络、存储和计算技术,包括本地和云(基础设施或平台即服务)。需要了解的关键领域包括对基于GPU的计算资源的需求,以及应如何优化这些资源。型层包括商用(含开源)大语言模型,如DeepSeek、Qwen、ChatGPT、Llama和供应商提供的其他平台,如Hugging Face、OpenAI和Meta。工程化工具指的是可用于训练、构建、部署、优化和监控大语言模型的技术。正如上述“运营”部分所述,这是技术栈中的一个层,可由I&O和D&A团队共同负责。
使用沉浸式和体验式学习方法,加速开发生成式AI技能
沉浸式和体验式学习方法将生成式AI应用嵌入到真实世界的工作场景中,弥合了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技能差距,从而加快了学习速度,提高了生产力。中国独特的市场动态,包括强劲的制造业、大规模的数字化转型计划,以及政府和私营部门对AI技术的大量投资,突显出创新培训方法的必要性。当学习与亲身实践和深度社交互动结合在一起时,可以显著缩短获取和应用知识来解决业务问题的时间延迟。
建立物理和虚拟生成式AI“训练营”: 这种方式不仅强化了学习过程,而且有助于更快地识别和解决与生成式AI实施相关的问题。
混合式学习方法:鼓励持续学习和边做边学。Gartner建议采用综合方法,70%为体验式学习、20%为关系型学习、10%为正式学习。
学习伙伴关系与生态系统发展:在中国,生成式AI技能的成功发展,既需要企业内部付出巨大努力,也需要精心挑选战略联盟。
培养生成式AI学习的文化,推动持续提高技能
利用领先技术和提供沉浸式功能本身并不能确保I&O部门具备必要的生成式AI技能。I&O领导者必须营造一种学习文化,通过激励机制和构建的有利环境,促进生成式AI技能的不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