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电信厦门分公司通过深化应用“模型筛查+人工回访”双线防诈机制,在预警劝阻与案件打击方面接连取得实效,不仅协助公安机关成功劝阻潜在诈骗受害人,还助力警方破获一起倒卖号卡实施诈骗的案件,彰显了警企联动在“防”与“打”两大层面的协同效能。
城市治理如绣花,每一针每一线都关乎民生质感。中国电信正以更精准的服务和更坚实的技术防线,守护市民安全。
反诈攻坚与城市治理的“双向命题”
移动互联网与人工智能(AI)技术的普及重塑了社会运行模式,而技术迭代的“双刃剑效应”也引发了新的治理挑战。
一方面,诈骗手段随着技术发展不断更新迭代。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被恶意利用,令人防不胜防。另一方面,老年人作为数字世界的“新移民”,成为诈骗分子的重点目标。从“冒充公检法”到“AI换脸”“屏幕共享”,诈骗手法层出不穷。
面对严峻的防诈反诈形式,中国电信充分发挥数智技术优势,警企协同,筑牢反诈铜墙铁壁。如北海电信依托广西电信的AI反诈大模型,联合公安成功拦截超100万元涉案资金,并抓获犯罪嫌疑人;连云港电信与公安局共建的96110预警劝阻平台累计避免群众损失超4000万元,2025年第二季度当地电诈案件发案量同比下降37%。
技术筑牢百姓“钱袋子”的安全屏障
在反诈这场“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科技较量中,被动防御永远无法取胜。因此必须以领先的技术创新作为核心引擎,构筑一道动态演进、精准智能的智慧安全屏障。
反诈能力需着眼于事前预警与主动干预。中国电信研发的“涉诈网站警企双监测的受骗人保护模型”,采用机器学习模型,通过分析登录A诈骗网站的用户,后续登录B/C等网站的行为,计算出用户“易被骗”风险系数,并传至公安96110预警平台,为警方相关工作开展争取了宝贵时间,切实保护群众的钱袋子。
中国电信持续推进AI技术与反诈实践的深度融合。在云南落地并荣获“华彩杯”一等奖的反诈大模型,则以全栈国产化技术路径,创新打造了“省中心训练+边缘推理+终端部署”三级算力架构,实现了从芯片到应用的全链条安全可控,该模型在伪造电子证据识别方面的准确率超过95%,为边境地区警方高效侦破跨国诈骗案件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撑。
从反诈到全域治理,创新持续延伸
科技赋能的价值,在于其普惠性。
在浙江,中国电信将其先进的星辰大模型能力赋能于政务服务热线。接入大模型后,系统的语音识别与语义理解能力大幅提升,方言识别准确率超过95%。这不仅提升了政府服务效能,更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数智红利。
“驾驶摩托车,记得戴头盔哦!”四川泸州市江阳区丹林梨花村,村民张某骑车经过村口时,一根近3米高的“白杆杆”突然响起村长的声音。这根“白杆杆”,正是中国电信四川公司联合公安交警部门研发的“农村AI电子劝导员”系统。
中国电信为福建南靖土楼安装智慧烟感设备和 Wi-Fi,既保障了这一文化遗产的消防安全,又通过 5G 直播让客家文化被更多人知晓,实现了文化保护与传播的双重赋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