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2025/5/21 15:35
小马智行联手Uber 抢滩海外自动驾驶市场
0
0

近日,小马智行宣布与Uber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合作将于今年在中东市场率先启动,未来计划逐步扩展至更多国际市场。服务上线后,乘客在Uber App上预约打车行程时,可选择由小马智行Robotaxi车辆提供服务。

当“中国方案”向外推广,惠及全球用户的同时,难免有个疑问,部分车企为何把自动驾驶方案先在国外落地呢?

国内掀起高阶智驾热潮

不久前的3月份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间点。在短短三周的时间里,各大汽车企业共举办了超过30场发布会。

比亚迪作为汽车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推出了“兆瓦闪充”技术。这一技术的诞生,重新定义了充电效率,极大地缩短了充电时长,更为整个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极氪带来了“千里浩瀚智驾”。这项技术意味着车辆能够在更复杂的路况下实现智能驾驶,为驾驶者提供更加安全、舒适、便捷的出行体验。

奇瑞其“油电同智”战略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这一战略打破了传统燃油车和电动车在智能领域的界限,推动了全场景智能的普及。

这些发布会见证了汽车企业在智能驾驶领域的不懈努力与创新精神,不仅为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消费者描绘了一幅更加美好的出行蓝图。 

国内智驾热潮下的现实困境

然而,拨开繁荣的表象,深入探究便会发现,国内智能驾驶热潮背后隐藏着诸多现实困境。

其一,当下市场上所谓的“智能驾驶”,大多仅仅停留在低阶自动驾驶阶段。如小米、华为等后起之秀如今已敏锐地意识到这一问题,并将相关功能更名为“辅助驾驶”,这一举措反映了对当前智能驾驶技术真实水平的清醒认知。

其二,国际汽车工程师协会划分的L0 - L5自动驾驶等级体系,早已成为全球汽车行业普遍认可的标准。按照这个标准来看,目前国内多数车企的智能驾驶技术尚处于较低层级。

其三,处于低层级的智能驾驶技术,在面对复杂多变的交通环境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例如,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如雨雾、冰雪天气,摄像头的视野会受到严重影响,雷达的探测精度也会下降,使得智能驾驶系统难以正常工作。

国内智能驾驶虽热潮涌动,但要突破现实困境,实现真正的高阶智能驾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产业趋成熟,立法要先行

当前,级别远高于“辅助驾驶”的高阶智能驾驶成为一条炙手可热的行业竞逐赛道,众多车企凭借自身积累的技术实力,纷纷投身其中。然而,车企在这条赛道上前行时,面对自动驾驶门槛却表现得极为谨慎,甚至有些迟疑不前,法律法规层面的因素成为了阻碍车企大步迈进的关键所在。

现有的法律法规大多是基于传统人类驾驶模式制定的,对于自动驾驶汽车在诸多方面缺乏明确且完善的规定。比如,当自动驾驶汽车发生交通事故时,究竟是车企、软件开发商,还是车辆使用者应该承担责任,尚无定论。

在这种困境下,部分车企无奈选择先在海外市场寻求突破。一些海外地区在自动驾驶立法方面相对更为积极和超前,为智能驾驶产业提供了较为宽松和明确的法律环境。

产业趋成熟,立法需先行。只有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智能驾驶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才能让车企放下包袱,全力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进程,助力我国汽车产业在高阶智能驾驶赛道上实现弯道超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C114简介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02291号-4

C114通信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 用户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