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讯 5月14日消息(艾斯)自2024年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低空经济作为国家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正式开启加速发展阶段。
根据中国民航局的预测,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更有望突破3.5万亿元大关。不过,万亿赛道的蓬勃市场预期背后,仍需坚韧的安全防线为其真正腾飞托底。
2024年,《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实施,明确敏感区域必须部署低空安防系统,包括深圳、长沙等23个低空经济示范区,已将空域监管系统列为基建标配。眼下,低空安防正涌现出全新的技术发展态势,并从“黑飞治理”转向“感知+管理”一体化全方位安防服务。
“低空安防是低空经济能否健康发展的生命线,我们的目标是成为低空经济的‘安全基建商’。”近日,大公博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夏丽华女士在接受C114专访时谈到,低空经济的发展与电磁空间的安全秩序息息相关。作为国内电磁频谱管理和低空安防领域的领先企业,大公博创正致力于筑牢低空频谱安全防线,为支撑低空经济的起飞保驾护航。
图:大公博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夏丽华女士。
没有安全,就没有低空经济的一切
不久前“智能驾驶”安全事件所造成的不幸及其引发的巨大社会反响尚历历在目,与自动驾驶一样,低空经济同属逐渐落地的新兴技术,而安全是其最重要的发展底线,一旦触及这一底线,用户和市场信心将遭受剧烈冲击,且难以修复。
根据国家能源局披露,2022年全国电力设施遭受无人机非法拍摄、电磁干扰等安全威胁事件超2000起,直接经济损失预估达3.2亿元。2024年9月,天津滨海国际机场遭遇无人机侵扰,迫使该机场出现大面积航班延误与取消,影响3000余名旅客的出行计划,由此给机场、航司与乘客造成的经济和其他损失难以估量。
随着无人机、eVTOL等飞行器的大规模应用,“黑飞” 问题不仅威胁公共安全,更可能扰乱电磁频谱秩序。低空经济的商业化落地催生了丰富场景:物流无人机需要抗干扰通信,载人航线依赖导航频段,集群表演要求频谱隔离。在大公博创看来,这些需求看似分散,但核心都指向无线电安全保障。
“实际上,不管是民航还是低空场景,对CNS(通信、导航和监视)频段的保护和监测都是确保安全的核心所在。”夏丽华告诉我们,大公博创在无线电频谱监测领域已有超过150项授权专利,其航空/高铁无线电监测系统和无线电监测设备均是国内首创。“要确保CNS频段的干净与不受干扰,才能使飞行器飞得起、看得见、管得住,而大公博创技术核心优势就在于对无线电频率/频段的保护。”
从军事到民用,已构建成熟无人机安防体系
C114了解到,大公博创作为军事电子对抗装备的核心供应商,早在2017年便已推出“天弓”无人机管控系统,彼时低空经济概念尚未成型,但该公司已敏锐察觉到了低空安全领域蕴藏的军事与城市治理需求。
当前,低空安防领域竞争日趋激烈,但许多企业仍停留在固定频段或单一技术路线的解决方案上,而市场关注焦点已转向全频段覆盖、智能化响应和体系化服务能力。
“从早期单一频段反制(反无1.0),到如今覆盖全频谱的‘猎鹰’系统(反无2.0),我们的技术始终走在威胁前面。例如针对改装无人机的快速变频难题,我们创新应用阵列天线与算法测向技术,实现了‘全频段硬侦测+AI软解析’的双重突破。”夏丽华指出,这样的技术迭代并非闭门造车,而是根植于成都大运会、国庆阅兵等数百场重大活动的实战经验,并成功将其军事级安防能力融入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之中。
图:大公博创“天弓”无人机管控系统。
据介绍,目前大公博创覆盖全国25个省份的 “通导监” 系统,既能守护民航CNS频段,也能作为城市无线电感知设备进行使用。同时,结合在军事、机场和重大活动保障等方面的丰富经验,该公司推出的低空无线电保障系统可在B端市场完成低空电磁态势感知,避免飞行事故,压制干扰。通过将城市化无线电管理的系统思维转化为可规模化复用的低空商业化解决方案,大公博创在竞争激烈的低空安防市场展现出了显著的差异化优势。
图:大公博创DG-W1001“全频段”无人机侦测测向设备。
坚持创新:硬科技打底,软能力赋能
夏丽华表示,依托全频段无人机侦测反制、无人机通导监频率保护等关键技术,大公博创以“硬科技打底、软能力赋能” 理念为指导,构建了全面立体的低空安防保障体系,如今可支持多样化的行业应用场景。
以其DG-W4001“全频段”无人机管控综合保障车解决方案为例,该产品集成宽带信号监测(20MHz-40GHz)与智能电磁管制(30MHz-6GHz)双系统,支持六类典型射频目标(无人机/2G/3G/4G/5G移动通信/卫星通信/数字对讲/模拟对讲/LoRa)的并行处置。系统采用模块化射频前端设计,配备900W级可扩展功放阵列,可实现2km半径全向电磁态势控制。同时搭载认知无线电引擎,支持160MHz实时带宽分析及多频段联合波束赋形,满足机动布防与定点值守多任务需求。
图:大公博创DG-W4001“全频段”无人机管控综合保障车。
在软能力方面,夏丽华介绍称,大公博创已将AI大模型引入无线电分析,旨在实现城市复杂电磁环境中快速识别可疑信号。她表示,5G-A技术大幅提升了低空通信和感知的能力,未来,该公司计划与电信运营商共建“低空安全体系”,用“频感一体”协同“通感一体”,构建融合感知网络,为每一条低空航线绘制电磁地图,让安全隐患无处遁形。
图:大公博创低空安防产品线。
与此同时,大公博创非常注重低空经济整体生态的建设与参与。例如,在平台对接方面,大公博创的“天网微云”低空平台通过标准化API与各地低空调度系统对接,既能实时共享低空监测数据,也支持算法加密传输,确保信息安全。目前该公司已对接了中移凌云、联通政务、电信卫星公司、民航二所等多个第三方平台。可以说,大公博创的技术不仅服务于安全,更在定义低空协同治理的新范式。
低空“安全基建商”:既是市场需求,更是时代责任
“自2014年公司成立之初,我们便着肩负为国防与民用领域构建无线电安全秩序的使命,我们的目标是成为低空经济的‘安全基建商’。”夏丽华强调,构建全面可靠的低空安全能力,既是市场需求催生与驱动的结果,更是国家战略赋予的时代责任。唯有筑牢低空频谱安全防线,方能推动行业从“野蛮生长”迈向“规范发展”的新阶段。
谈及未来的重点发展规划,她透露大公博创下一步将推出两款战略产品:一是面向城市的网格化低成本方案,把安防能力下沉到“最后一个路口”;二是低空通信导航监视系统,通过无线电摄像头和大模型控守技术,为低空起降场、航线提供全天候频段护航。
从长远角度来看,大公博创正参与制定国家低空安防标准,推动军民融合技术转化。预计三年内,大公博创的技术将服务全国的低空经济示范区——这不仅是商业规划,更是对国家“低空战略”的躬身践行。“让低空飞行既自由又安全,这是大公博创的使命,也是中国低空经济‘腾飞’的基石。”夏丽华的言谈中意志满满,并且不乏对未来低空经济市场的澎湃信心。
根据德勤预测,2025年中国低空安防市场规模将突破600亿元,但其真正的价值远超具体数字之上。我们相信,在无人机技术已经毫无疑问占据全球领先地位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在低空安防领域亦将大有可为,这不仅将成为低空经济落地的关键,亦将成为保障未来“第五立面”安全的核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