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工业企业和园区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是对工业企业和园区开展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包含建设目标、业务功能、技术方案和保障措施等内容。
在工业节能降碳的道路上,中国电信等相关企业正不断探索数字化转型的新维度,通过云网创新,用黑科技对其反哺。
政策加码,工业能碳管理迎来新契机
我国工业长期以来依赖高能耗、高排放的发展模式,众多传统产业碳排放惊人。同时,国内生态文明建设也迫切需要工业领域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降低能碳排放强度。
在此背景下,相关政策的加码为工业能碳管理带来了全新契机,对工业领域具有深远意义。
从宏观层面来看,这有助于推动工业行业整体的绿色发展进程。政策引导工业企业加大对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促使整个行业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升级。
从微观角度而言,对于工业企业和园区来说,政策的推动作用同样显著。通过先进的能碳管理手段,企业能够精准掌握自身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情况。基于这些数据,企业可以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节能减排方案,优化生产流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而降低运营成本。
数智助力转型,激活能碳新动能
众所周知,工业制造业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大户,传统的管理模式往往难以精准把握能源使用和碳排放的细节。数字化转型则为这一难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其一,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实现了能源消耗与碳排放数据的精准采集和实时传输。其二,借助大数据分析与建模技术,企业能够深度挖掘节能减排的潜力。其三,在实际操作中,数字化赋能的能碳管理系统还可以实现对生产设备的智能调控。
此外,数字化转型还促进了企业供应链的绿色化。通过与供应商的数据共享和协同管理,确保原材料采购、运输等环节的低碳化。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为能碳管理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从数据采集到分析决策,从设备调控到供应链优化,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形成了一个高效的节能减排闭环。
需求反哺:能碳管理与科技创新的“双向奔赴”
在当今时代,能碳管理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紧密交织,相互影响。其中,能碳管理产生的新需求正逐渐成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强劲助推力。
例如,传统工业网络就暴露出诸多弊端,成为制约工业数字化转型阻力。对此,中国电信FTTR-B与工业PON两张网打造了工业泛在感知网络方面,助力了不少企业的能碳管理,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在科日超声的生产仓库,中国电信FTTR-B方案实现WiFi信号无盲点覆、AGV无缝漫游、内网隔离,生产进度和质量实时可视化,仓储空间节省50%,配送效率提升40%。
在电容镁砂电化炉项目中,搭载了进入4.0阶段的中国电信工业PON专网后,云边端控制系统可实现过程数据与视频数据采集,缩短控制周期提高电流控制精度,为相关工厂实现节电2-3%,每年累计可节省百万元电费开支。
能碳管理新需求丰富了数字化转型的内涵。这类变革,标志着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开启了更加绿色、智能、可持续的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