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讯 11月15日消息 中国5G商用四年,在“适度超前、建用并举”原则下发展得既快又好,已经取得全球领先的亮眼成绩,对数字经济的赋能作用日益凸显。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数据,截止2023年第三季度末,中国建成5G基站318.9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7.9%;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的5G移动电话用户达7.37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的42.8%。同时,5G行业虚拟专网累计建成超2万个,相关应用正在采矿、电力、港口等垂直行业复制推广。
船到中流浪更急。5G处在规模应用、引发质变的关键时期,还未到庆功的时刻,5G要“从好走向更好”,产业界接下来不能“松弦”。近日,C114独家对话CCSA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理事长闻库,对5G当下的亮点和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5G全球领先,三个正确选择
闻库指出,我国并不是最早开展5G商用的国家,但我国走得最稳,发展态势更为健康,5G应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出门带一部手机,几乎什么都能做。”
当前取得全球领先的原因,不仅在于我国拥有健壮的通信产业链,也在于我国政府的科学决策,以及产业生态的协同努力,在5G战略布局阶段做了三个正确选择:
一是选对了时机。我国3G和4G商用均落后于主流发达国家,但5G在部分国家宣布商用后很快就发放了牌照,位居第一梯队,当年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就正式推出了5G商用服务。这得益于我国30年的通信产业链积累,为5G战略部署提供了强大的底气。
二是选对了技术。我国根据实际情况,坚持5G中频段优先的频谱规划,并最终成为全球主流频段。成熟的频段使得5G设备成本大幅下降,为5G网络大规模部署提供了良好条件。与此同时,我国采取了“一步到位”的5G SA组网模式,避免了网络的频繁改造和4G重复投资。
三是选对了共建共享。闻库指出,三家基础电信企业都获发了100MHz的Sub-6GHz连续带宽,对移动通信而言,100MHz意味着高速公路,可以大幅提升网络传输速率,进而提升了用户体验。在系统推进的过程中,我国又采用了共建共享的方式,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共享铁塔基础设施的同时,电信联通在没有经验供借鉴的情况下,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5G SA共建共享商用网络,开创了5G发展新模式。
C114了解到,全球主流国家中,有先商用5G毫米波再吃中频段“回头草”的,有采用5G NSA模式再演进到5G SA模式的,5G SA共建共享更是全都需要向中国“取经”。看似容易的三个选择,实则是厚积薄发的产业发展智慧。
网络和业务,要“双向奔赴”
5G网络规模部署,5G应用百花齐放,让用户逐渐习惯了一部手机“包打天下”。例如今年的北京PT展和上海MWC,一个最直观的感受是5G正在走向应用爆发的拐点,一大批诸如裸眼3D、新通话、超高清视频、云手机等新兴业务正在如雨后春笋一样蓬勃生长,在视听、通信、人机交互等方面带来了颠覆性的体验。
《2022年5G用户用网感知质量测评报告》显示,相比4G,5G上行速率提升近5倍,下行速率提升近9倍,微信图片发送、抖音视频播放卡顿、游戏时延等用户感知均有明显提升。随着5G用户持续增长,创新应用不断落地,对网络容量、网络质量不断提出新要求。要和业务“双向奔赴”,5G网络的“修为”还要继续提升。
“5G刚开始商用时,我测试网速可以达到800Mbps。如今在同样的地点测试,可能就只有400Mbps。”闻库表示,用户数量上来后,基于共享的5G网络,就出现了容量跟不上、网速下降的状况。尤其是体育场馆,人流密集,在比赛或演出时,用户看着5G信号满格但无法发朋友圈、发视频表达激动的心情,这种情形屡见不鲜。
闻库指出,原因是包括5G在内的通信网络,其设计模型是根据用户日常使用方式:下行带宽大,方便看高清电影、刷短视频、网络购物等,上行带宽占比相当较小,当遇到集中式的上行带宽需求时,网络很容易出现拥塞,从而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此外,用户在不同地方,网络体验也天差地别。例如高铁、隧道、电梯、停车场等场景,有的上下行都慢,有的直接就是信号盲区,用户要开车出行,在地下车库甚至无法正常开启导航。甚至在一条大街两侧,用户的5G网络使用体验也有明显差异。”闻库表示。
移动网络质量领航方阵今年发布的《全国移动网络质量监测报告》显示,5G 网络下行接入速率符合卓越和优秀门限要求的省份分别仅有2个和10个,5G 网络上行接入速率符合卓越和优秀门限要求的省份分别仅有4个和10;在地铁场景中,全国地铁里程栅格综合5G覆盖率仅为55.49%。
可见,持续优化用户体验,基于用户体验持续进行5G网络高质量建设,将是未来5G发展的重点。这对于未来5G持续规模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C114留意到,工业和信息化部在今年开展“信号升格”专项行动,全面提升重点场景5G网络质量;不少地方政府将5G网络建设作为重点项目推进,提出了具体的基站数量、网络覆盖等指标并给予相应的补贴。
“希望这些补贴能够尽快发下来,完善网络覆盖,发挥经济效益。”闻库表示。此前他在某公开场合已发声,5G网络还有很多场景需要完善。比如坐高铁,5G网速就不是很让人满意;火车站、停车场等场景需要继续完善5G网络。
在C114看来,只有进一步提升5G网络质量,才能让用户对5G有强烈感知,塑造5G的卓越口碑,才能让5G网络得到更广泛、更有价值的应用。
车多了,车道也要更多
当下来看,用户对5G网络价值的整体认识还不够深。闻库指出,原因在于,从4G到5G,用户体验的变化远不及当初从3G到4G那么强烈。当前最流行的应用,例如移动支付、抖音短视频等,依然是4G时代的产物;5G网络的支持,相比4G对用户更多是锦上添花。
据C114了解,5G时代真正的“杀手级”应用,尚未得到确认。也许是裸眼3D,也许是云手机,也许是尚未诞生的新型应用。究其原因,5G网络的支持力度还不够。在通常情况下,3D视频对带宽的需求是2D视频的10倍左右,如果裸眼3D爆发式发展,每用户1Gbps的带宽只是一个起步数字。
“如果车不多,那么5车道和2车道也没什么区别。但车多起来了,5车道的体验一定比2车道更好。”闻库对C114形象地比喻。
如何让用户看到、感受到5G技术“5车道”的宽阔?今年9月举办的2023杭州亚运会,成为5G技术的一个重要展示舞台。针对大型场馆网络“可看不可用”的顽疾,浙江移动联合华为,依托16度窄波束赋形天线,构建5G多频插花+DMIMO韧性网络,全国首创超密组网,可为8万用户提供无损感知的5G服务。现场基于5G网络提供的8K观赛、裸眼3D等服务,更是给了全球观众全新的观赛体验。
可以相信,5G杀手级应用,正在观众潜移默化的体验创新中不断孕育,将为社会带来更多惊喜。
5G站在新起点,踏上新征程,需包括三大基础电信企业在内的产业链承担更大使命:做广、做深、做透网络覆盖,为创新应用的生长和爆发提供肥沃的土壤。过去四年,我国通过5G “适度超前”建设模式取得了亮眼成绩,未来还将坚持这一策略,推动5G网络和业务双向奔赴,推动创新应用持续涌现,推动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