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2025中国联通合作伙伴大会在上海世博中心隆重举行。会议期间,中国联通成功召开低空经济创新成果发布会,重磅首发了多项核心产品并举行产品发布仪式,集中展示了中国联通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前沿探索与实践成果。中国联通研究院泛终端研究中心总监周晶发布“低空网联创新方案”。
周晶在演讲中表示,中国联通将持续以通信、导航、感知、智算和气象等低空基础设施为依托,打造“轻量化、智能化网联终端能力”、“低空基础设施规划及质量管控能力”和“低空飞行融合感知能力”等一系列网联创新能力,不断加深端、网、平台间的重要协同,发挥低空试验场作用价值,广泛赋能生产作业、公共服务、物流运输等多类低空多元场景。
在打造“轻量化、智能化网联终端能力”方面,中国联通聚焦当前机载终端与多构型、多尺寸低空飞行器适配难度大,产品智能化水平较低且成本普遍偏高的核心痛点问题,将机载终端再升级,在现有可拓展兼容、使用便捷、网络可靠、视频回传性能高等优势基础上,进一步在端侧引入eSIM、5G RedCap、端侧AI等技术,从而突破适用性和经济性等关键问题,助力低空智能网联体系发展。
在打造“低空基础设施规划及质量管控能力”方面,中国联通着重解决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难、建设质量评估难和验收标准难统一的普适性问题,研发由无人机等低空飞行器和测试终端组成的低空网络测试套件,并实现该套件与低空网络测试云平台间的互联互通。通过“测试套件+云平台”的整体解决方案,可实现对通信、导航等多元低空基础设施的规划与质量管控,建立“规划-建设-质量管控”的端到端闭环处理机制,全面服务低空基础设施建设健全所需。
在“低空飞行融合感知能力”方面,针对低空飞行感知存在多模感知技术融合难、目标轨迹感知不连续、功能调用不集中等痛点问题,以面向全类低空基础设施的数据融合算法为核心切入点,在以无人机为代表的低空飞行器合作与非合作类别定义基础上,通过建立异构数据时钟同步规则,综合考虑设备侧、新增网元侧和平台侧的多种数据融合节点可能性,以包括线性和非线性的卡尔曼滤波器等在内的复合滤波器协同,实现了对多源感知数据的“异构融合”、“特征合并”、“噪声补偿”等,并进一步依托低空安全监管平台进行统一调度处置,实现对多源感知数据的分类处理、取信辨别和关联融合,满足国家监管指标及要求,保障低空飞行全周期安全。
展望未来,中国联通将持续释放技术禀赋,以科技赋能,联合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聚力打造兼具安全性、可控性、高效性与智能化的低空经济生态系统,携手共促低空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