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底,伴随着DeepSeek-V3发布,服务器厂商、云服务商、创业公司纷纷推出“DeepSeek一体机”。但是,一遍热潮过后,市场回归理性。本文跟踪分析大模型一体机的中标项目数据、舆情关注度,剖析市场变动原因,洞察大模型一体机的发展趋势。
大模型一体机的发展不及预期,市场呈现供大于求的态势
(1)2025年初,分析机构乐观预测市场规模、大模型一体机厂商积极性高涨。一方面,咨询机构、分析师等对大模型一体机的市场规模预测较为乐观。据浙商证券预测,2025—2027年,一体机需求量将从15万台增长至72万台,总体市场空间预计从1236亿元增长至5208亿元。另一方面,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众多厂商纷纷入局。据IDC统计,截至2025年7月,市场上已有超过100家大模型一体机提供商。
(2)但是,从2025年中开始,大模型一体机的整体关注度持续下降,不及年初1/4。从微信指数来看,“大模型一体机”词条的热度指数从2月5日首次被关注后,至4月19日词条热度达到23.8万的峰值,而后便持续走低,至9月份词条热度已不足1万。
图1:大模型一体机微信指数

(3)目前,从采购数据来看,大模型一体机部署也不及预期,市场需求逐渐降温。从采购数据来看,截至2025年9月,全国大模型一体机合计中标金额仅2752万,按照时序进度预估2025年全年仅3669万,远不及机构预测的1‰。其中,从订单金额来看,2025年1—9月,100万以上采购项目仅7个。
表1:1-9月100万以上大模型一体机采购项目

大模型一体机市场落差的原因
目前大部分企业都已经结束了“尝鲜”,正式进入了采购和部署阶段。产品性能制约、价格高昂以及未来演进的不确定性,成为抑制市场需求的主要因素。
1.推理能力无法满足垂直领域业务需求
一是根据一体机配置“优化”后的模型“智商降低”。一体机厂商为在有限算力内实现更高吞吐、更大并发和更快响应,会通过降低精度等手段优化模型,导致模型的智力水平下降。二是模型幻觉问题制约低容错率场景落地。以医疗行业为例,尽管DeepSeek一体机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预问诊、影像分析和电子病历等环节的效率,但存在“错误太多”“临床不敢用”等问题。三是缺乏行业知识,无法应用至专业领域。一体机厂商通常仅负责将硬件和通用模型/软件打包交付,不参与行业知识预处理、业务数据适配和接入现有信息系统等影响AI落地的关键环节,导致一体机难以在专业度高的业务场景中发挥作用。
2.购置、折旧、扩容、维护等推高使用成本
大模型一体机动辄数十到上百万元,金额不小,且需招标采购,流程多,周期长。若使用量低出现闲置,则产生资源浪费;若使用量高需要扩容,则需追加硬件采购,产生新的资金和时间投入。同时,GPU性能翻倍周期短至不到1年,大模型一体机硬件折旧率高;再叠加软硬件运维成本等,客户的实际支出将远高于一体机的销售价格。
3.难以适应AI模型快速更迭的发展节奏
AI模型迭代十分快速,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平均每不到7天就会出现一个(版)新的大模型。一体机客户通常需要自主下载和部署新模型,存在兼容性和适配等问题,对客户的技术能力和厂商的支持力度提出要求。
大模型一体机的趋势判断与发展建议
尽管大模型一体机的市场表现并不理想,但是从趋势上看,大模型一体机正处于从“技术尝鲜”迈向“行业基础设施”的关键拐点。大模型一体机部署快捷高效、数据安全可靠等优势,使得该市场需求将长期存在。细分市场的深耕与商业模式的创新将是成功的关键:
一方面,一体机未来的机遇在市场深处,需要紧密结合细分行业需求。目前应用场景开始从通用场景向细分场景渗透,早期以“通用大模型+算力堆叠”为主,现在明显向医疗、金融、制造、政务等高价值场景聚焦,未来厂商必须自带行业数据、知识库与合规经验才能顺利拿到订单。
另一方面,商业模式需要持续创新。随着市场竞争持续加剧,硬件利润被价格战压缩,厂商未来可以转向“按年订阅/按Token计费/按效果分成”的包年服务。部分央国企项目更加倾向于“0元设备+每年服务费”的轻资产采购模式。
尽管一体机厂家已近百家,但真正具备“国产芯片+主流模型+行业Know-how+全国服务网络”能力的不足10家,生态竞争“寡头化”的趋势非常明显,厂商只有结合自身优势,找准适合的细分行业,并结合客户需求提供灵活的服务模式,才能有一席之地。
本文作者

陈赞成
战略发展研究所
专业首席分析师
高级经济师,长期从事战略与市场研究,近年专注产业数字化相关研究工作。

王琨
战略发展研究所
分析师
硕士,就职于中国电信研究院,近年来专注于数字经济、数字化转型相关研究。

魏玥
战略发展研究所
专业首席分析师
硕士,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ICT产业研究,近年来专注云计算、人工智能、产业数字化等领域。

崔立鹏
战略发展研究所
主任分析师
北京邮电大学硕士,近期主要从事大模型、AIGC产业等领域相关研究。

昌自立
战略发展研究所
分析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