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消息,工信部上周末公布的《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规定》要求,9月1日起电话用户办理业务实行实名制,既包括固话用户,也包括手机用户,甚至包括上网卡用户。如果运营商不配合将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按照规定,电信管理机构可以对电信业务经营者的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和保护情况实施监督检查,并且电信管理机构实施监督检查时,可以要求电信业务经营者提供相关材料,进入其生产经营场所调查情况,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予以配合。
如果电信业务经营者不实施,或者不配合电信管理机构依照本规定开展的监督检查的,由电信管理机构依据职权责令限期改正,予以警告,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向社会公告。
事实上,我国实名制一直就名存实亡。
1、手机实名制:我国不少地方自2010年9月起陆续推行手机“实名制”,要求手机号信息与手机用户真实身份完全匹配。但4年来,手机“实名制”落实情况并不乐观。据有关调查显示,如果以中国11.12亿移动用户计,目前仍有40%尚未实名。利用手机发送垃圾短信、诈骗信息等乱象严重。调查发现,在运营商正规营业厅之外,实名制却已“名存实亡”。
2、无线上网卡实名制:该业务实名登记,尚属首次。法律方面的专家称,实名后要严防个人隐私泄露,如今“罚3万元以下”的惩罚力度太小,毫无震慑作用。另外,三大电信运营商无线上网卡数量有限,根据此前的披露数据,还没有超过1000万用户。 来自工信部消息,2013年第一季度,全国无线上网卡用户增速继续放缓,净增仅10.4万户,同比增长0.7%,预计无线上网卡逐步会被手机上网用户替代,即将进入下行通道。目前,无线上网卡业务的推广渠道是,营业厅办理和网络(苏宁、京东等电商平台以及运营商自有商店)渠道。用户办理业务并不便捷,一旦实施实名制,进行身份证登记,可能会更加“添堵”。这对运营商发展无线上网卡用户,可谓是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