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电信等运营商不断创新产品和业务,以此满足用户的需要,这是无可争议的事。但产品市场前景如何?怎样得到广泛应用是需要研究的。对此,笔者认为首先应从运营商内部做起,从运营商员工的积极使用做起,从身边的朋友做起,这样才能在社会上逐渐聚集更多的用户。如果自己研发的新产品新业务都不去尝试,怎么能去说服用户呢!眼下最热的即时通信产品是这样,其他产品亦是如此。
腾讯微信用户的暴增,让我国三大运营商很头疼。之前三大运营商亦都有自己的即时通信产品,而且起步也不晚。中国移动在即时通信上做得较早,如飞信等广为人知;中国电信早期有Live,后又推出了翼聊。尽管运营商在即时通信产品上起步并不晚,但面对腾讯高调推出微信令运营商措手不及,深深感到了沉重的压力。这不仅涉及即时通信,更涉及运营商的传统通信业务如语音、短信、视频等业务,因为微信倡导的全免费政策使得其用户发展十分迅速,不到三年光景就迅速增长到3亿多用户,这不得不让运营商感到惊讶。仅从用户数量上来说,腾讯俨然已成为我国第二大运营商,仅次于中国移动的用户数量。
不可否认,未来是移动互联网的时代,而主宰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可能不是我们传统的运营商,而是从事互联网的那些知名或不知名的企业,因为他们更了解互联网未来的发展趋势,更懂得如何做好移动互联网,服务于广大用户。这方面中国电信等三大运营商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就即时通信产品发展来讲,以往三大运营商吃亏都在于太小家子气了,产品开放力度不够大,结果自己给自己上了套。其表现为产品重在网内用户的交流,谢绝其他运营商用户的使用,这在该产品上市的早期对异网用户的限制(排斥)更为突出,可以说,这样的即时通信产品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其短期寿命的命运。
因此,在笔者看来,面对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运营商要加大开放力度,以开放的心态、过硬的产品综合竞争力去迎接来自市场的竞争,对旗下所有业务和产品予以全面开放,使异网用户使用无障碍,并对其来自异网的用户给予特别的关注和重视。我想,这才是成熟的运营商,才能成全运营商创新业务和产品的全面发展和提升,才能受到来自网内网外用户的一致好评。如此,才能与社会上同类产品有实质性的竞争(抗衡),并取得良好的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