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
`
2013/6/3 20:50
虚拟运营商开闸:“钱”途有多宽广?
0
0

导语:5月17日,工信部发布《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方案》,5月31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以及中国电信官网纷纷宣布,将正式启动移动通信转售业务的试点工作。这是继2008年电信业重组之后该领域的又一次重大变革,堪称中国民间资本进入基础电信业务之始,也是内地民营资本首次真正意义上的进入国有垄断行业。但是,虚拟运营商开闸的呼吁由来已久,而监管层的改革步伐显然落后于市场期望。再细看本次《方案》中对民营企业申请资格的限定,不难发现,虚拟运营商在内地的诞生看似少了一个障碍,实际还有更多需要思考的问题。

虚拟运营商开闸

米妮

5月17日,工信部发布《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方案》,5月31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以及中国电信官网纷纷宣布,将正式启动移动通信转售业务的试点工作。其中,中国联通表示,6月20日前完成初步接洽的企业为首批意向企业。

关于电信业引入民间资本的话题已经议论了很多年,而有关对民营资本进入电信的政策的提出,上升到国家政策层面,在历史上并非只此一次。但监管层的改革步伐始终滞后于市场期待的脚步。从最早的《电信法》到《宽带中国战略》都有涉及。但《电信法》迟迟不能出台,《宽带中国战略》也一再难产。

我国电信行业一直以来垄断的特性成为业内广泛争议的焦点,民营资本一直徘徊于国内电信市场,鲜有进入基础电信领域的机会,而经营经验和创新能力的不足确实也成为其“迈进门槛”的障碍。

但实际上,国务院2005年颁布的“非公36条”已经解决了民营资本进入电信领域的市场准入问题。国内也曾经一度传出“虚拟运营商管制将放开”的消息,然而,随着电信运营商的2008年重组提上议事日程,国内虚拟运营商的改革也就不了了之。

所谓虚拟运营商,通俗地来说,就是批发商,从移动、联通、电信三家基础运营商处批发打包购买“话音”、“数据”、“短信”等服务,再零售给普通消费者。

据了解,虚拟运营商1999年在欧洲兴起,其后,包括中国香港、美国、日本和韩国等市场都相继开放,发放牌照,并视为激活电信市场竞争、打破垄断的一个重要举措。在内地,关于开放虚拟运营商政策的呼吁已经持续多年。直至2012年,政策的明朗化才加速了虚拟运营商的诞生。

去年6月份,工信部发放一个名为《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一步进入电信业的实施意见》的文件,明确民营资本可进入电信业的8个重点领域,其中包括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电信建设,鼓励民间资本以参股的方式进入基础电信运营市场,支持民间资本开展增值电信业务。

文件一出,震惊业界,因为几十年来从未有政策宣布民营资本可进入基础电信业,这个年收入9000多亿元的庞大市场一直由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国有企业把持着。也正是这一文件,引发了有关国家将发放虚拟网络运营商牌照的呼声四起。

同年7月,在上半年全国工业通信业发展情况发布会上,工信部通信发展司司长张峰的讲话也表明,民营资本进入基础电信业的政策口子已经被打开,剩下的只是实践操作的问题。

今年1月8日,工信部网站公布了《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方案》征求意见稿,决定开展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以“鼓励支持和引导民间资本进一步进入电信业”。试点时间初定为两年,自试点启动的一年内,拟开展移动通信转售业务的中资民营企业可提出参与试点业务申请。

再细看本次《方案》中对民营企业申请资格的限定,“移动通信转售企业不自建核心网”,意味着虚拟运营商只能在产业链下游挣扎,而“民间资本占公司资本比例不低于50%,且单一最大股东是民间资本的公司”,则意味着目前移动业务的创新能力较为突出的几大互联网公司并不具备申请资格。虚拟运营商在内地的诞生看似少了一个障碍,实际还有更多需要思考的问题。

据统计,截至目前为止,虚拟运营商的申请名单在60家左右,其中,苏宁、国美、天音等渠道商是获得牌照呼声较高的企业。而对它们来说,虚拟运营商开闸,钱途又有多宽广呢?

各怀心思

陈方

民资进入电信业,搅活一潭死水,打破运营商的垄断地位,使普通民众真正享受到实惠,这是很多人对于虚拟运营商的期待。

然而,虚拟运营商的引入涉及到一个利益链条的打破与重建的过程,显然并非那么简单即可实现。各怀心思的运营商与申请者注定很难达成一致。

据了解,目前申请虚拟运营商牌照的企业主要有三大类型:一类是传统手机渠道商,包括迪信通、天音等;第二类是综合型渠道商,包括苏宁、国美等;第三类是互联网企业,如263、阿里巴巴、京东等。

以上企业对于获取虚拟运营商牌照都有着内在的需求。就迪信通、天音之类的手机渠道商而言,由于受电商以及运营商冲击严重,利润不断下滑,它们亟需寻求新的增长点。虚拟运营商无异于是它们的救命稻草。

申请虚拟运营商积极性最高的莫过于苏宁。按照苏宁总裁金明的说法,通过获取虚拟运营商牌照,不仅可以使苏宁线上线下战略得到更好的融合发展,更是符合移动互联网发展的趋势,通过不同增值服务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生活体验。

紧随苏宁,国美也加入了虚拟运营商牌照的争夺战中。据报道,主管国美3C业务体系的副总裁毛晓军曾表示,国美将成立专门的项目团队积极主动参与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

电信业分析师付亮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苏宁国美之所以对虚拟运营商资质如此渴求,实际上是想争取更大的电信业务自主性。付亮认为,获得资质后,苏宁、国美除了可以向用户提供更多的套餐选择之外,还可以根据自身的3C业务推出更多的捆绑业务,“对提升销售和用户粘性都是有好处的。”

互联网企业同样有做虚拟运营商的内在需求。此前,虽未获得相关牌照,但互联网企业涉足电信业早已是既定事实。对互联网企业而言,如果能获得虚拟运营商牌照,则可名正言顺的开展相关电信业务,这无疑是一大利好。

而对运营商而言,随着角色“管道化”及利益“边缘化”困局愈发严重,再加上人口红利模式的消失,增长的天花板已触手可及。在此背景下,运营商亟需新的力量来搅活电信业市场,并开拓出新的增长点。

运营商与虚拟运营商牌照申请者可以说是各怀心思,有着各自明确利益诉求。一场利益博弈将持续而激烈的进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C114简介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02291号-4

C114通信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 用户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