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
`
2013/5/3 10:52
五大电信设备商迎4G挑战:各怀心事
0
0

受电信设备市场低迷影响,包括爱立信华为中兴通讯、诺基亚西门子阿尔卡特朗讯在内的全球五大电信设备制造商都在这一领域面临增长受阻的困境。而4G时代的来临,无疑为这一境况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路透社最近就撰文称,随着中国三大运营商将于今年全面启动4G网络的投资,各大电信设备供应商也都开始磨刀霍霍,希望从中分得尽可能多的份额。有评论也指出,预计4G将拉动产业链上下游约千亿元的投资,但谁能从中最先获益?五大电信设备商的近况如何,他们都做好准备了吗?

爱立信

作为全球最大电信设备制造商,爱立信正日益受到来自国内厂商如华为的威胁。年初时爱立信的财报显示,去年收入与华为相当,而净利润却仅有华为的三分之一。而IT商业新闻网记者3月时也另悉,爱立信已在瑞典裁员1399名员工。此次裁员将使爱立信受到15亿瑞典克朗(约2.3亿美元)的影响。

财报显示,爱立信全年营收为2278亿瑞典克朗(约合359亿美元),全年净利润59亿瑞典克朗(约合9亿美元),其中第四季度净亏损63亿瑞典克朗(约合10亿美元)。而华为此前公布的业绩显示,去年收入约合353亿美元,净利润约合25亿美元。将多年分居行业第一和第二位的爱立信和华为业绩对比可以看出,两者在营收上基本相当,在净利润上,华为远超爱立信。

而爱立信已做好了在国内迎接4G建设的准备。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近期透露了中移动今年发展TD-LTE的“双百计划”,即2013年中国移动4G网络覆盖将超过100个城市,4G终端采购将超过100万部。这对TD-LTE设备商们来说无疑也是一场盛宴,市场份额的争夺异常重要。爱立信中国区总裁马志鸿(Mats H Olsson)在参加MWC 2013时表示,爱立信对之前获得的TD-LTE市场份额非常不满意,主要因为爱立信之前主要精力在FDD LTE,但目前爱立信已经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了TD-LTE,对下一阶段中国移动的招标已经做好了准备。

此前,中国移动曾于去年为13个TD-LTE试验网进行过一次TD-LTE设备招标,爱立信中标了2个城市,但马志鸿对此表示,“对于一阶段的招标结果,爱立信是对于我们获得的市场份额非常非常的不满意,当然我们自己也需要检讨,因为在之前我们一直在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美国、韩国、欧洲这些以FDD LTE为主的4G的网络部署上,至此以后,我们已经把我们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TD-LTE”。

据媒体报道,爱立信目前在LTE-FDD网络的商用部署规模全球最大,承载着超过50%的全球LTE业务流量。去年支持了中国移动香港LTE-FDD/TDD融合网络的建设和发展。诺西在全球则已经获得78份LTE商用网络合同,其中有44张网络已经投入运营,在全球推广TD-LTE方面,已获得11个合同。

有业内人士曾对记者表示,由于全球电信设备投资增速缓慢,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直接导致产品毛利率出现下滑。而为了保持竞争力,一些设备商不得不寻找新的增长点,这就导致支出增加,盈利能力受到影响,未来可能会承受较大的压力。有分析也认为,通信设备市场的进一步整合将在不久之后上演,市场格局还将调整。

当然,爱立信也正在谋求转型。该公司总裁兼CEO卫翰思(Hans Vestberg)曾说,“它们(华为、中兴)如果认为做智能机是它们的竞争优势,就应该去做;但对爱立信而言,已经有太多家企业竞争做手机,把股权卖给索尼后将更专注于网络业务、电信管理服务和支撑解决方案三方面的投入”。

华为

记者从华为2012年年报中看到,上面显示,该公司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202亿元人民币,较2011年同期增长约8%。去年实现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增长约32.05%,达到153.8亿元人民币。其中,运营商网络业务仍然是其最大收入来源,实现销售收入1601亿元,同比增长6.7%;企业网业务实现了快速增长,销售收入达115亿元,同比增长25.8%;消费者业务实现销售收入484亿元,增长8.4%。

这是十分惹人注目的成绩。要知道,在全球五大电信设备商中,华为已在净利方面位居第一。相比较而言,爱立信2012年净销售额为2278亿瑞典克朗(约合359亿美元),同比微增0.4%,净利润为59亿瑞典克朗(约合9.3亿美元),同比下降53%。

从某种程度上说,电信制造行业如果少了华为的参与,也就少了很多谈资和乐趣。假如十年前华为以100亿美元的价格把硬件卖给了摩托罗拉,然后投资旅游房地产,而且是在贵州、海南这样偏僻的地方,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公司恐怕一定非华为莫属,但是世界的信息制造业这样一个贵族俱乐部里就少了一个“东方海盗“,少了一个异类的进入者和一个塌鼻子黄皮肤的挑战者。

当然,现实世界并没有如果。华为所处的行业是一个充满创新和颠覆的行业。过去二十多年、三十年的信息产业的发展史,我们不断地看到一些创新型的小企业迅速崛起成长为巨无霸,但也经常有大量的百年巨头、老牌帝国型企业迅速衰落,迅速垮台。信息产业这个行业没有多少资源约束,更多的要靠激发员工的想象力、创造力来获得成功与发展。

因此,颇具危机意识的华为年初开会时,曾就现在的组织体系是否还能适应未来的变化与竞争进行讨论。媒体评论指出,任正非坚持要推动的是把决策权充分释放到基层,激发基层的活力。今天的华为有15万人,华为机关里的干部、服务人员有三万多人,但爱立信只有一万多人。今天华为的决策体系也越来越长,华为越来越成为一个规范化的国际公司。但是,规范化在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僵化,企业衰亡的标志性特征是控制性越来越增强,灵活性越来越减弱,这几乎是所有有历史的企业和大企业普遍存在的病症。如何应对华为25年的历史和15万人的规模这样一个庞大的商业躯体,尤其是躯体上所附着的大企业的很多病症?华为新一轮的组织变革应该主要是解决这个问题。在好的业绩的背景下,华为开始了新一轮的组织变革,就是要进一步激发华为的组织活力。

除此之外,华为也正变得越来越透明。在4月8日的年报分析会上,孟晚舟就说,“未来华为会更深入地、逐步公布更详尽的财务数据。”当天,副董事长、2012年轮值CEO郭平与孟晚舟一起面对中外记者进行了业绩说明,这是孟晚舟今年以来第二次接受媒体采访,更多的华为高层开始频密地走向公众视野,这其中也包括过去极少露面的任正非。同时,华为打开市场的方式不再单纯依靠性价比优势,比如在英国,就已经开始通过慈善事业等方式让外界认知。

“华为在海外受接纳的程度还不够”,通信分析人士马振贵对IT商业新闻网记者说,海外市场也是华为的重点,由于华为还没有上市,在美国市场还经常遭受质疑,这也造成华为拓展海外市场的一个阻力。具体到一些技术和领域,这也是百花齐放的态势,华为有自己的优势产品,其他巨头也是如此。一个例子是,华为曾试图以高出其他投标者的价格,高出一亿美金要收购摩托罗拉的移动业务,结果被美国政府否决了。

从华为对手的情况看,华为也尚未真正甩开对手。从华为和爱立信2011年、2012年的“交锋”看,互有得失。2012年,华为研发费用支出为300.9亿元,占销售收入13.7%,该项已超过爱立信在2012年支出的48亿美元(合约300亿元),并远远高于阿尔卡特朗讯和诺基亚西门子等竞争对手。但是,专利授权收入没有爱立信可观。

譬如,在4G领域,爱立信专利变现能力令人羡慕。爱立信目前拥有超过25%的LTE(4G)核心专利,每年专利费授权收入高达10亿美元。这一数字甚至超过其2012年度净利润。

华为面临的挑战还包括:在终端领域,与苹果三星等明星手机,在品牌上有一定的差距,在“中华酷联”国产手机中并没有脱颖而出。马振贵对IT商业新闻网记者表示,在移动终端,高端手机产品方面,华为都需要继续努力,“毕竟未来移动市场的发展会很快速,这也是大家都在抢的一个市场”。

此外,在云计算、企业业务领域,除了和思科等国际巨头打得“头破血流”,和博通H3C也存在着同质化的竞争。何况,华为为后进入者,要打破思科的垄断局面,绝非易事。在4G时代,当传统电信运营商纷纷转型移动互联网时,将面临着与客户(三大电信运营商)的正面竞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C114简介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02291号-4

C114通信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 用户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