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息争论的有效方法,就是把决定权交给市场。
基于不同的服务质量采取差异化的定价策略,这只是让竞争变得更加公平的一个可选途径。
抱团反击,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无疑是对抗OTT类业务的有效之举。
电信运营商与腾讯之间,也并非不存在双赢的机会。
“鼓励竞争,将市场的交给市场”。这句话,是上周接受采访的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被问及当前备受关注的腾讯冲击运营商的局面时给出的答复。而平息争论的有效方法,就是把决定权交给市场。
今天,电信运营商与腾讯之间的竞争态势已经变得十分严峻。腾讯的微信,以免费的姿态一方面在侵占传统电信业务如手机短信、语音通话的市场;另一方面又在无偿地消耗宝贵而有限的移动通信资源。显然,电信运营商正在遭遇OTT类业务的内外夹击。这场竞争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在很大程度上缺少了那么一点公平的味道。真正的市场需要的是真正公平的竞争。因此,基于不同的服务质量采取差异化的定价策略,这只是让竞争变得更加公平的一个可选途径。除此以外,在业务和应用领域的正面较量则是一个市场要前进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正面较量,其实在今天的海外市场上已经上演。2012年,全球移动运营商的行业组织GSM协会,正式推出了类似微信的Joyn服务品牌。随后,多家移动运营商宣布将在各自的区域市场内联合其他运营商共同推出这一服务。例如,西班牙三家大的移动运营商Orange、Vodafone和Telefonica就在全国范围内共同推出了Joyn服务;在韩国,Joyn服务也得到了SK电讯、韩国电信与LG U+的一致支持。
抱团反击,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无疑是对抗OTT类业务的有效之举。韩国SK电讯率先抵达了电信运营商发展OTT类业务的第一个里程碑,其推出Joyn业务的50天内就发展了100万用户。显然,初战告捷的SK电讯,将打消之前持观望态度的许多电信运营商的疑虑,让他们也加入到发展“通信版”的OTT类业务的阵营中来。
除了正面较量之外,竞争的双方是否还拥有合作的可能呢?俗话说得好,“市场经济下没有永远的敌人”,昔日的竞争对手也可以在今天相互拥抱。而电信运营商与腾讯之间,也并非不存在双赢的机会。
“腾讯等渠道服务商,将帮助中国移动开拓未知的新客户,只要处理得当,两者就可以营造双赢的局面。”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日前在2012年中国移动业绩发布会上如是说。这句话传递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在电信运营商和腾讯这两者之间,除了过去的“威胁论”之外,还涌现出了最新的“共赢论”。
那么,腾讯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腾讯CEO马化腾显然也更加认可“共赢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马化腾认为,微信刺激了电信网络的流量增长,为运营商带来了从语音业务转向数据业务的动力,因此腾讯与电信运营商是共赢的。
平心而论,对于任何一个市场而言,公平的竞争都是发展的动力之源,没有竞争的市场必然会丧失活力。在新兴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竞争的出现乃至激化都是在为行业未来的大发展积聚力量。对于竞争的任何一方而言,只有回归到真正的市场中来,遵循市场规律办事,才不会迷失了未来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