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起今年的电信市场竞争形势,很多业界朋友跟记者说:“还那样呗!该打的还得打,该乱的还是乱!”似乎,对于激烈甚至惨烈的市场竞争,电信人已经习以为常:市场就这么大,你多我就少,不争怎么行?看来,同质化竞争下不计成本的价格战,为争取一个大客户“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层层压价,为发展用户“白加黑”、“5+2”的摆摊设点,开学潮、务工潮下的全员营销,这些对运营商来说还不够“痛”。那么,当信息革命的大潮奔涌到2013年,整个信息服务行业已经是苹果、谷歌、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的天下,如果不能及时应对,不说这种竞争常态能不能保持,甚至运营商本身的生存都会成问题,这还不够“痛”吗?面向2013年,有必要找准电信市场竞争的“痛点”,让竞争更多地回到理性的轨道上来。
规模发展只能靠“抢人”?
刚刚过去的2012年,我国3G用户达到2.3亿户,新增3G用户占新增移动用户的比例达到82.9%。工信部最近表示将继续推动3G网络建设和优化,加强3G网络覆盖,提高业务质量,2013年新增3G用户将超过1亿户。在工信部有力政策的推动下,在三大运营商的共同努力下,3G将迎来更强劲的规模发展,并进一步成为通信业务增长的主力军,市场格局也将在其作用下更趋均衡。
更趋均衡的市场格局并不意味着平静,均衡往往是激烈动荡的结果,3G运营如何“三分天下”,在2013年将见分晓,因此对各大运营商来说,今年都是其实现或者稳固市场地位的关键一年。在布置2013年工作时,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不约而同地提出了规模发展的理念,中国电信要“加快发展移动业务和宽带业务,加快拓展市场”;中国联通要“大力拓展集团客户、创新型业务和国际业务”,往哪儿拓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往同场竞技的其他运营商所占据的市场空间拓展。中国移动感到了危机,认识到“3G竞争更加激烈”,“包括中国移动在内的电信企业面临着传统市场和新兴领域两方面的巨大竞争压力”,但是同时也表示,要“努力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新的更大的发展”。
三大运营商都想占据更大的市场,但是传统通信市场的萎缩之势无法阻挡。从三大电信运营商的半年财报和一年预计财报显示,电信运营商为推动2G向3G发展营销的补贴越来越大,甚至因为营销成本的加大,导致移动利润增长乏力,电信利润增长微少、联通利润增长为负的局面,而这种成本拉动客户数量和销售收入的模式在三大电信运营商都没有建立核心的竞争壁垒的情况下,在2013年只会有明显的延续。在这样的情况下,要规模发展岂不是只能靠“抢人”?
“群狼环伺”还不是危机?
最近令业界为之侧目的消息是,苏宁开始宣扬其基于云战略的客服系统、领先行业的服务运营能力、“属地化”的营销服务质量,为进军电信业做准备。放在一年前,这谁能想到?是啊,苏宁来了,迪信通来了,阿里巴巴、腾讯也很感兴趣,虚拟运营的开放放进来一群“狼”,而“国网”公司作为新晋的第四大运营商,早已对通信市场虎视眈眈。难道,这样的境况还不是危机?
1月7日,工信部网站上公布的《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方案》(征求意见稿)成为通信业近来最热门的话题。据了解,移动通信转售业务是一项需要移动通信运营企业和转售企业紧密合作的业务。工信部在研究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方案时,组织基础电信运营企业、民营企业召开了若干轮征求意见座谈会,很多互联网企业有意参与移动转售业务。据了解,苏宁已经完成了旗下通讯及运营商采销业务管理部门的组织架构调整,通讯业务从品牌垂直管理模式向运营商垂直管理模式转变。此外,新增虚拟采销管理中心,致力于手机内容服务的研发,这无疑为苏宁进入电信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更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10月中国第四大电信运营商“国网”(中国广电网络有限公司)挂牌成立,四大电信运营商的全业务竞争格局最终形成,全业务的各个领域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曾经的潜在竞争对手如今已出场,他们将带来新的生产能力,分享已有的资源和市场份额,结果必然是行业生产成本上升,市场竞争加剧,产品售价下降,行业利润减少。
再不理性我们就“老”了!
导致行业内部竞争加剧的原因可能有几种,要么是行业增长缓慢,对市场份额的争夺激烈;要么是竞争者数量较多,竞争力量大抵相当;要么是竞争对手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大致相同,或者至少体现不出明显差异;还有就是某些企业为了规模经济的利益,扩大生产规模,市场均势被打破,产品大量过剩,企业开始削价竞销。从目前来看,这些因素电信业似乎都占了。更加激烈的竞争不可避免,这是不是就成了恶性竞争的正当理由了呢?
其实,电信业已经开始“OUT”了!看看现在的用户,他们拿的是智能手机,用的是iOS或者安卓系统,玩的是App,谁还在乎这些背后是谁的网络?电信运营商应该看到,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移动互联网入口争夺白热化,而应用内容提供将成重要的竞争优势。在市场地位的争夺中,数据消费、流量经营将成为决胜要素,从话务经营转向流量经营成为运营商的必然选择。电信业市场竞争需要的不是互相看,而是往外看。不仅要善用外力,更要练好“内功”。如果电信运营商能依靠应用内容抓住移动互联网用户,就有望造就新的互联网入口(平台),在应用级和软件级入口占有一席之地,从而引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在移动互联网产业生态价值链重塑的过程中,关键是战略、商业模式、策略和渠道方面的调整。
互联网技术打破了电信运营围墙,OTT业务大行其道替代电信传统基础业务直接影响到电信运营企业的基础能力。2013年,电信运营商被管道化、管道低值化压力加大,产业价值加速由运营、制造向应用、服务转移。如果电信业还是靠基于成本拉动的价格战、政策战、补贴战、促销战、终端战,甚至再度出现剪断光缆、破坏基站、校园“血战”这样的恶性竞争事件,把大部分精力无端耗费在“内斗”上,置整个信息服务大行业热火朝天的新需求挖掘、新概念推广、新应用普及的势头于不顾,我们就真的“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