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地运营商推出低价套餐,再次引发业界对通信业资费还有多少下降空间的讨论。为应对“随意打”,北京移动“家庭计划”1元添副卡,现重庆移动推28元包月、每月送1G流量、本地网1000分钟免费打活动,而一个月前电信面向全国的“飞Young学子礼包”,套餐内资费外送50元话费、1G流量及“预存200元送1999元话费”优惠券。
电信运营商的资费从本地到漫游再到国际漫游不断下调已是不争的事实,资费下调使消费者从中收益,而对运营商而言,利润短期受到影响难免,但长期来看:如果资费的下调能带来规模效应,若运营商能摆脱语音业务的依赖成功转型,则电信运营商利润优势仍可维持。
资费的下降究竟会挤压运营商的多少利润空间?对此,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泰尔管理所研究员李耀华在接受《通信产业报》(网)采访时表示,资费下降对运营商利润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要取决于资费下降能否带来规模效应,“这里有一个弹性”,他表示如果资费下降能带来更多的话务量,运营商的利润有可能反升不降。
不可否认,规模效应以及话务量是决定运营商收入的一个重要指标,但一位南部地市运营商人士在接受《通信产业报》(网)采访时表示,在目前手机普及率已经很高的情况下,靠降价而带来更多的新增用户难度比较大。
就电信运营商的资费结构来看,移动本地通话费已经没有多大降价空间。这也得到了各方面得认同。 对于运营商而言,语音业务的收入占到利润的80%以上,而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种新技术新的商业模式的出现,对传统商业模式形成冲击。国外Sprint与谷歌VOIP的整合更是给传统电信运营商带了了重磅一击。单纯依赖语音收入是不可持续的模式,运营商只有找到新的模式,谋求转型才是出路。